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6章搬迁与重置(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银龙集团和秦威桥厂商议的条件是两个月内互搬厂址,西郊那片厂房已经成形,而秦威只需要简单装修即可投入使用,双方一拍即合。麦文舟的决心是争取一个月内搬完开工,他并不认为自己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浪费,必须速战速决。

走到这一步,秦威桥厂的决心已下。或者说是麦文舟的决心已经不可违逆。

那便搬罢,又走掉了几个无法接受搬迁事实的人,全厂还剩下145人。

集体的意志既然决定,全厂就围绕着这件事情开动起来。

要知道,搬迁一家像秦威这样的厂房不是小事,相反,还相当麻烦和复杂。那么多的机器、设备、旧件物料,甚至办公家具都工程量不小。

管理层围绕着如何搬迁设计方案就用了一周时间,原因还不在于工程量的问题,而在于围绕着接下来的生产制造安排大家发生了激烈的争议。

像钟泽平等负责设备管理和仓库管理等人,倾向于按照秦威现有的生产格局重新在西郊架设生产线。

但是翟红武和颜苿等人则坚决反对仍旧按照原有的流程进行设计。

钟泽平等人认为,从前的生产流程大家是熟悉的,只需要按部就班,调整好各种机器设备,就能迅速投入使用,只要有订单进来,立即开工。

但是翟红武反对这样做,因为他们太清楚从前生产流水线的弊病了,之前因为秦威的地方太小,施展不开,只能一直引以为遗憾,但是此时他们却在参观了西郊的新厂后,萌生了全新的想法。

那就是彻底打乱从前的模式,重新进行排兵布阵,那就是建立一条完整的车桥生产线。

这件事情,麦文舟介入后,也是花了点时间才明白过来双方的分歧所在。

旧有的模式是按功能分区,生产一根车桥,需要的机床有粗车床、精车床、磨床、铣床、镗床,而涉及到装配还有清洗机、钻臂、电焊等各种工具。为了方便设备管理,也为了能够在局部取得速度优势,以往的生产流程是来了毛坯铸件锻件后,每个生产环节都是批量做完,然后再批量运往下一个环节。这样方便管理登记,在批量加工的时候特别有优势,但是麻烦就是实际生产中,各个环节之中来回倒腾特别麻烦,需要用各种轮车来回转运,还需要进行入库登记对数,上一批量没做完,哪怕差一件,下一个环节就只能干瞪眼等着。经常的情况是前一波人忙得快累瘫了,下一波人就在那里聊天打磕睡。有时候,如果到了下班点,前一环节的人还在加班,后一个环节的人就下班了,本来可以当天完成的工作拖到明天。总而言之,就是流程设置不合理,从而导致生产效率特别低下。

这跟生产安排和制度有关,也跟秦威车间的实际空间局限有关。当时的生产一厂和二厂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分别,都只是接到的任务不同,经常需要等待共同的配件,一个批量搞的好半天,搞不好好几天,有时候生产任务繁重了,还会互相矛盾。

这个麻烦翟红武等人早就心里有数,站在提高生产效率的角度他提出了新的配置建议。

那就是流水线的生产模式。

一根车桥从粗坯到交付装配,必须要是完整的流程,一个部件车工环节完成立即交付下一个环节完成。

根据生产流程,根据不同机器的功能,再根据加工的速度,对生产环节进行重新配置。

按照翟师傅的说法就是,以车桥的差壳生产为例:

第一,来毛坯粗件后直接进入铣车床进行粗车;

第二,粗车完成后立即交给镗车,进行镗孔作业;

第三,镗孔后迅速转给精车,按照设计尺寸进行精细化处理;

第四,再转给磨床进行磨外圆。

这样最后就能直接出来一个成品差壳。出入库的环节只有生产的开头和结尾进行负责,节约了大量的动转时间,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只需要设计好中间对接的环节,根本不同的环节特点设置和生产时间配置不同数量的各式机器设备机床即可。

麦文舟听完后当然赞成,他当时为什么能够看上银龙集团生产客车的那个大坑啊,那就是他理想的未来生产装配流水线需求。但是他当时只是估测了一下,脑中并没有完整的流水线构成模式。

但是此时听完翟师傅的意见,他立即意识到这就正是他要追寻的生产模式。

然后钟泽平他们也振振有辞,认为厂里的生产经验不足,如果贸然调整生产模式,工人难以适应,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偏差,提升废品率,综合来看,说不定还会降低生产效率。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