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43)(2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一百五十两。贺子丰说着。

听到这个价格,谢瑞的眼睛都亮了,道:合适,上次我问的时候还一百八十两呢。像谢瑞是富贵人家的少爷,对宅子研究的更深。

自是知道他建造的时候下了多少功夫,还对贺子丰谈论起这个被杀的张户,道:这人就是贪心不足,人家都放了他奴籍了,又给他出钱盖了这么好的宅子。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贺子丰想了想。估计是那人没想过这么快事情败露,他的那些钱谁都没告诉。如今人死魂魄散,竟便宜了他。那伢行的人带人看过这么多次房子也没一人来看过这空旷的地窖。谁能想到地窖里还藏着好东西呢。

五十两黄金,合银子,差不多有五百两白银。

贺子丰一听这房子没有别的毛病,直接去伢行,说买下来了,伢行也很高兴,把地契上更了名字。从今往后,这快地方就成了他们的房产了,贺子丰直接叫人把前前后后所有的门锁都换成了新的。

这才把钥匙交到了秋玉的手中。

两人把院落简单的打扫了一下。随后把之前租的那个小后院给退租了。以后他们就可以来这个院子里歇脚了。

贺子丰随后把这一坛金子,抱回了马车。混在了他们做器具之中外人也看不出来。

秋玉一路上回家,心情有些紧张又有些激动,第一次看见黄金,金灿灿的,差一点晃到眼睛。

贺子丰道:这银子将来留给儿子读书。反正现在吃穿用度的钱他们是有的。

都说念书很费钱,现在不过是蒙学,一年下来就要二两银子。往后还要买一些笔墨,书本,还要去好的书院。这些算下来要的银子就多了。

秋玉点了点头。

到了家里,把这些东西都交给了秋玉。秋玉藏了个位置。这才踏实了下来。

贺子丰买宅子只花了一百五十两银子,还剩下五十两银子。

最近忙着秋收,眼看天气渐渐转凉了。洗菜的时候有些冰手。贺子丰心疼秋玉道:那小生意就先别干了。以前必须得干是因为家里缺钱。但现在不同了,家里是真的不缺。秋玉跟他也是今年才渐渐过上好日子的。过去秋玉寒冬腊月去干活,手上生了过冻疮。要好好养几年才能好。

秋玉拉住贺子丰的手道:我知道你对我好,但我根本闲不住。我听人说,要是意外发了点财,都得捐给神佛,我想神佛大抵也看不上。不如做点善事,这样我也有事情干。

贺子丰道:你想干什么?

秋玉道:开个粥铺吧。他爹以前不是本地人,过来几次饿的不行,都是靠富人施粥救济才活了下来。他就记在了心上,这也是一桩积德行善的事儿。

贺子丰道:知道你心眼好。行,这件事儿我马上去干。

秋玉脸一红,有些感动。把吃进去的钱才掏出来,也只有贺子丰会这样。秋玉轻轻的靠在贺子丰的怀里。

贺子丰单手把人给抱着,道:明儿我就去让栓子去收粮。现在各村都上完税了。今年是个丰收年,打下来的粮食都有富余。

越是丰收,粮价越是便宜,一般收粮的人还没来呢,抻上个把月,价会越来越便宜,而且粮晒的更干。

栓子听闻贺子丰这话,精神十足。他自从给贺子丰干了这个,成了十里八村有名的人了,收粮可是个大事儿,他叫上自己的兄弟俩人一块去,省的让人糊弄称,村里可不是所有人都淳朴。

粮价三文钱,都是今年打下来的新粮。陈的粗粮两文钱,贺子丰都要。

一天就能收一千斤。贺子丰分拣好,要的都是精磨过一遍的粮。

拿过来晒一晒,就可以放在马车里,每次来的时候运个两三袋,往地窖里一放。顺便去找伢行去买一个大铺面,位置不必多好。但地方要大,开饭堂不能没个地方。

伢行管事儿的给他城南那边找来了一个大地方,原本也是饭堂,经营不善倒闭了,楼上楼下加起来能摆放四十张桌子。连桌椅板凳都是现成的。比他之前被房东漫天要价的铺子还要大一倍。价格却跟之前买的铺子一样价,二百四十两。

贺子丰先给了手头五十两,剩下一百九十两打的欠条。打算把黄金换掉三十两就够了,补欠条还能剩下一百一十两,足够囤粮了。

第64章 开店前的准备

衙役们都不靠着月钱活着。很多衙役有自己的店或者合股的买卖。

贺子丰开店的消息一传出来, 几个手下就想给他热热闹闹办个开张。

贺子丰却说不用,他找了黑市把黄金兑成了银子,把伢行的钱还了。这么大的铺子也不能光开粥铺。打算中午可以卖点饭食,晚上再卖点酒水之类的。

贺子丰怕摊位铺开的太大他媳妇挨累。还专门去伢行找管事儿的, 问问有没有会做菜的人, 他想招揽几个!

伢行有些犯愁, 道:有是有,但他们都不是死契。县衙里的这些有钱人, 就喜欢把人都捏在自己的手里,厨子是斗菜时的彩头, 碰见有喜欢的厨子直接打包送人, 都是常有的事儿。

贺子丰道:去聊聊吧。随后过去看看。

伢行这边一共有两个厨子现在找活儿, 一个是个擅长做糕点的厨娘, 说以前也是在后厨得到过大师傅的指点。

看着白白净净, 那手光滑的没有一点茧子。估计就是富贵人家的小厨房里。给那些后宅中的贵人蒸糕之类的。

他是想找能干活儿的。

另外的一人, 让伢行有些为难。可是之前话都说到那里了,也只好硬着头皮道:这个人,拖家带口的。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他媳妇也能做一些家常菜, 还有三个孩子。大的才十岁,小的四岁跟然然一样大,都带在身边。

而且要价还不低,他们两口子一个月就要五百文。一般买个人死契才五两银子。他们一年就要六两银子,怎么可能呢?

身上还有一点会手艺人的通病, 有点傲气,哪怕看见贺子丰知道他是副捕头也没有卑躬屈膝,腰杆子还是挺直的。

贺子丰道:你会做什么?

煎炒烹炸炖, 样样都会。我媳妇能给我打下手。他说着。

贺子丰道:大锅饭会做么?这大锅饭跟小灶可不同。那么多的份量加多少作料,都得在心上。而且还要有一膀子力气,大锅饭的翻炒就是一个力气活。

这人叫张猛,都叫他张师傅,此刻听见贺子丰的话道:会。

贺子丰随后跟伢行的管事儿的道:借你们厨房一用。县里的伢行什么买卖都有,是有自己单独小厨房的。

随后让他露一手,他在这边找活儿也有一个月了。而且不是本地的,身上不多的钱也用了七七八八了,就想尽快的找个好主。他是大人能凑合,但孩子跟他颠簸他心疼。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