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尝春酒(美食) 第22节(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林姑娘先行迈出店门,她身旁的小厮却跑过来和自己耳语几句。陶玄安回以了然的眼神。

他摸摸鼻子,“宋大人莫急,我倒是知道有家店卖莜面窝窝。”

----

宋正甫坐在逼仄小店里慢悠悠品着茶。其余人不爱这粗野食物,被他强行要求留在今耀楼吃自个的。

此刻过了饭点,小店里不过寥寥数人。

进门处的大锅中咕嘟咕嘟煮着粥,倒像那南边沿海的做法。

掌厨的是个年轻的小娘子,生得貌美,再联想到陶公子的风流性子他不禁皱眉,这能行吗?

今耀楼说是南来北往的吃食应有尽有,他正是奔着老家的莜面窝窝而来。谁知坐定了小二才告诉自己,没有。想到此处宋正甫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朝那跑堂的娘子唤道,“劳烦快些。”

“就来”后厨传来极年轻的应答声。

莜面窝窝和猫耳朵做法有些类似,一个是拇指搓出花纹,一个是用食指卷成窝窝。一卷卷灰褐色莜面立满蒸笼,吃的就是粗粝原始的味道。

她之前扛着台摄像机到处跑,天南海北的吃个遍,跟位老师傅学了一手好面点。楚云飞说山西菜上不得台面不过自谦,真正吃起来才知其中内涵。

蘸料只有山药丝和油辣子,在林绣的饮食理论里,碳水配碳水可是绝顶美味。

老醋转着圈儿的倒了小半瓶。庄娴光是看着这觉牙齿酸软,“真的不酸吗?”

林绣点头。酸就对了,不酸哪是老醯儿呢。

竹笼蒸的莜面窝窝还冒着热气,一掀笼盖,扑面而来的酸香让他口齿生津。

卤子竟是山药擦丝!他顾不上惊讶,忙捉起筷子。

这辣椒对味,黄河边上的辣子都是香而不燥。他在老家时自诩能吃辣,直到第一次吃川饭店的面条,险些辣麻了舌头。

光吃干的太噎人,林绣掀帘子端出个砂锅来。黄澄澄的沁县小米养人,她自己都没舍得喝呢。

煮粥时到底是冷水下米还是热水,各派厨师吵吵数年也没有定论。她更喜欢冷水下锅,米粒饱吸水分才圆涨香软。

米汤上凝着层厚厚的米油。用调羹吃就落笑话了,仰头痛饮几口,香香浓浓不剌嗓子。有几个谷壳没去完全,增添份粗糙的山野气。

客人一口面一口汤吃得畅快,林绣乐见如此,给自己倒杯水歇息一会。

食客爱吃自己做的菜,算是对厨师最大的赞誉。林绣晃荡着腿,暖风拂面,心情舒畅。看来自己的小馆并非毫无可取之处嘛。

正想着,庄娴走过来捅捅她,递上个眼神。

不知什么时候放下的筷子,这位客人以手掩面,滚滚泪珠透过手掌落了下来。

这是好吃哭了?

众目睽睽下大哭实在伤面子,林绣顾不得震惊,把他请到里间慢用说是里间,不过是她们日常起居的小小待客室。

宋正甫揉揉眼睛,此刻才平复下心情,他也不想如此失态的。到盛京生活许多年,才知道同乡所说“跨过汾河不吃面”是何解。

同伴里陕地人常炫耀,盛京多陕味面馆,还极正宗,让他嫉妒得发狂。

想起家中母亲一点一点卷成的莜面窝窝与清淡的米汤,宋正甫很是伤感。

好不容易找到家合心意的面馆,竟用那洋柿子作卤,实在可恶。莜面定要配山药才好吃。

看这涕泪涟涟的,应当同张季鹰莼鲈之思一样。猜也知他肯定思念家乡味道,林绣岔开话题,聊起陇西的洪涝来。

从陇西扯到漠北,她脑海里突然拼凑起句诗。既是独在异乡为异客,也莫怪何人不起故园情。

诸位家乡尚可回,她自己可真是“归无计”了。比惨是第一生产力,若不是自己怀的秘密太大,定要比得面前宋长史为自己掬一把同情泪。

插科打诨半晌,宋正甫心情舒朗起来。

小娘子收起碗筷冲他笑笑,“明日请您吃豆角焖面。”

他又擦擦眼睛。怎么还是想哭呢?

第21章 水晶烧麦与羊杂汤 糯米还是肉馅?

夏日缠缠绵绵延续许久,新凉又出晚晴天。

移观道两旁的饭馆皆人来人往,店主忙个不停当,唯独一家小店从掌勺的到伙计都很闲散。

别的酒家饭庄都在晌午营业,这家却主营朝食与夕食。昼食不是没有,只不过限量,您来得稍晚就售罄。

林绣倒不是故弄玄虚,只是实在人手不够,何况她自己也要吃午饭呢。

宋正甫一打听才知,这家炊饼铺子原本是她父亲林老丈经营,后来才改的粥店,也兼卖些小食。

林老丈年纪渐老,一直没娶妻生子,就靠着卖炊饼的微薄收入养活自己。有天在墙根底下捡到只襁褓,花被裹着的女婴瘦瘦小小,饿得都没气力哭喊。

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他自己先撒手去了。若是此刻还在,有林小娘的手艺,慢慢享福的好日子才刚开始。

说到这儿,邻居们也不免唏嘘。

起初有街坊怜其体弱,时常来照顾生意。没想到小娘子技艺出人意料的好,吃过的没一个不想再来。就这么一传十十传百,名声打了出去。

宋正甫慢慢听着,更是不好受了。他惯常是容易多愁善感的,尤其见不得好人受苦。

思来想去,干脆拉上京官江学士和刘长史为林小娘撑下场面。

当然了,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有两分私心所在刘长史是陕地人,带着外省官员们吃遍了大小陕菜馆,这次定要好好挫挫他的风头。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