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我能看见状态栏 第130节(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这些茶叶可不好弄。”林记者很热情的向孙立恩介绍着,“这是广东地区有名的一种乌龙茶,叫单枞。这一壶呢,就是非常有名的鸭屎香了。快尝尝,这种茶叶在宋安可是没地方买,我这还是托同学寄来的好东西。”

林记者明显兴致极高,看来顾爸爸的采访给他提供了不少灵感和资料。虽然觉得自己能给人帮上忙是件挺令人开心的事情,可孙立恩看着面前这一杯热腾腾的茶汤,就是不敢往嘴里倒——好家伙,鸭屎香!那岂不是喝到嘴里得浓浓的一股子鸭屎味道?不久前刚刚见识过虾米海鲜口味豆浆的孙立恩实在是不敢张嘴喝茶。听说广东人天上飞的除了飞机,地上跑的除了火车,水里游的除了潜艇,两条腿的除了爹娘,四条腿的除了桌椅什么都敢吃。说不定他们也真的敢吃鸭屎呢?

“别担心。”林记者的徒弟很明显也曾经被“鸭屎香”这个名词吓住过,他笑着解释道,“鸭屎香这种茶其实是在一种叫做‘鸭屎土’的特殊土壤里种植出来的。并不是说它喝起来和屎汤一样。”一边说着,他一边举起茶杯仰脖灌了下去,“你看,真的很好喝的。”

孙立恩看着面前的茶杯,做了半天的心理建设,然后端起小酒盅大小的茶杯,仰脖一灌,一饮而尽。

宾主尽欢,说的就是其中一方勇于尝试另一方独特而且多少带点“恐怖”的食品。当然,这仅限于不甚出名的类别。长沙人并不会热衷于让外地游客尝试油炸臭豆腐,但浙省人却会试图让其他地方来的亲朋好友试试看臭苋杆的滋味。以茶代酒,记者们开始了第二轮的采访。这次,主要针对的是“含有非法添加物的保健品和药物”。

“我之前也曾经碰到过一个疑似这样的案例。”孙立恩想了想,决定把陈雯的例子拿出来说一说,“当时,我们以为那个小朋友是蒽醌中毒。”

“那是啥?”林记者这个时候变成了优秀的捧哏,他恰到好处的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好像不是什么我们经常能听到的减肥药啊?”

“换个名字也许您就听说过了。”孙立恩解释道,“这是番泻叶的主要有效成分,在工业领域经常被应用在染料的调配上。”

林记者的眼神顿时犀利了起来,“用化工染料做减肥药?”

“当时我们也是这么怀疑的。”孙立恩摇了摇头,“好在最后证明应该不是,她的症状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

林记者显得稍微有些遗憾,随即他笑了起来,“还好不是真的化工染料,不然这个新闻往外一发,说不定又成了苏丹红那样的社会新闻。”

“不过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孙立恩点了点头,他一开始也把这个事情和苏丹红联系在了一起,“有些时候,不能光凭自己的推理和判断进行诊断,还是要有足够的客观证据才行。事实证明,最后这个患者是因为寄生虫感染,才会导致那种特殊的症状。”

第331章 对谈

说起寄生虫这种特殊的疾病分类,人们一般能想到的都是“腹泻”和“营养不良”。林记者也不例外。他曾经见过不少感染了蛔虫的孩子——面黄肌瘦,看上去就像是刚刚从战乱地区逃出来的一样。

“寄生虫……你是说腹泻和营养不良?”林记者想当然的把自己的经验套了进去,“辨别腹泻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吧?”

孙立恩苦笑了一声,“不,那是肠道寄生虫。这种特殊的寄生虫,导致这个十岁的孩子在三年内长到了70多公斤重。”

就着茶水,三人像是聊天一样聊起了陈雯的病例。尽管对面这两位都是宋院长介绍来的记者,应该比较靠谱。但孙立恩还是很小心的隐去了能够直接和陈雯联系在一起的内容。在他口中,这个病例是个小男孩,家在牧区,来宁远探亲时发病——总之除了病情之外,其他的内容全都是孙立恩自己胡编的。

本来孙立恩还有些担心,这两位见多识广的记者老师会敏锐的察觉出自己故事中的漏洞,然后直接拆穿自己在说谎。可让孙立恩没想到的是,两位记者倒是发现了故事中的漏洞,但他们两个人不光没有指出错误,反而还用睿智的视角,给孙立恩的故事漏洞找好了各种解释的理由。

这种编瞎话还有人捧哏兜底的感觉简直太棒了。孙立恩很舒心的讲完了故事,他喝了口茶,滋润了一下自己有些冒烟的喉咙,“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疑难杂症患者,从这个病人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不能拘泥于表象,必须去思考更深层次的原因。这就是孙立恩在陈雯的身上所学到的东西。要从状态栏提示的状态推理出库欣病就已经很困难了,如果不是陈雯身上出现了坏疽,时间紧迫逼的孙立恩不得不另想办法确诊库欣病,他根本不可能想得到陈雯身上还有脑包虫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说起来,陈雯疾病的诊断其实和孙立恩的判断关系不太大——她被确诊,其实都是mri成像的功劳。

孙立恩自己心里清楚,因此在别人夸他是什么了不起的医生的时候,孙立恩心里虽然挺开心,但却丝毫不敢有自得自满的情绪。就像是帕斯卡尔博士所说,其他医生都可以出错,但孙立恩不行。他现在已经成了第四中心医院里处理疑难杂症诊断的主力医生。再考虑到四院的特殊定位,孙立恩很可能是那些罹患疑难杂症的患者们,最后一次确诊的机会。

如果孙立恩犯错,患者很可能要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所谓压力,并不只是在上级领导和同事的一遍又一遍要求下才会出现——孙立恩其实在平时的工作上给了自己很大的压力。而压力在孙立恩身上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反正不是我的病人……不去好奇也行。”

·

·

·

“我们今天走的时候,听说你们抢救室来了个把自己胳膊拽断的病人,好像还是个被警察带来的犯罪嫌疑人。”林记者稍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采访内容,然后向孙立恩发问道,“你们平时经常会遇到这种病人么?”

“您说的是……哪种?”孙立恩愣了愣,如果说是骨伤送来的急诊病人,那急诊室见的太多了。

“犯罪嫌疑人。”林记者答道,“医院本来就是个处理病痛的地方,这种环境里遇到的……这些人肯定也会比其他地方更多吧?”

孙立恩思考了片刻后答道,“这个问题……我还真不好说。毕竟我也没有统计数据。而且在我工作的这段时间里,警察同志们来的次数也不是……不是特别多。”

孙立恩本来想对这个问题进行否定回答的,可一边说着,他一边觉得林记者提问的内容还真有那么些道理。急诊科处理的患者中,因为确实也有不少是因为人为原因而受伤的。比如那一大群在ktv里打群架的4s店销售员以及房屋中介,比如那个因为甲基苯丙胺中毒而入院治疗的高严,还有被邻居投毒,现在还在康复中的战浩。算起来,要是没有这些事情的话,说不定急诊的工作真可以轻松许多。

“那就还是挺多的呗?”年轻的小记者点了点头,“这些人被送到医院的时候,孙医生你有什么想法么?”

“想法?”孙立恩愣了愣,然后有些遗憾的摇了摇头,“还能有什么想法,主要是替他们觉得可惜吧。”

林记者抬起头,有些诧异的看了一眼孙立恩。他原本想引导孙立恩回答类似于“做好本职工作,所以不会对这些犯罪嫌疑人有惧怕的情绪。”不过没想到,孙立恩却不按套路出牌。

“我见过几个这样的患者。”孙立恩又喝了口茶,今天说的话有些多,他嗓子都快哑了。“这些患者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还挺年轻的。从我们当医生的角度来说,年轻的患者一般对治疗的反应都比较好,他们的身体年轻,恢复力强,而且生理基础一般也比上了年纪的人更好。换句话说,他们比小孩子或者中老年人更能抗,而且也更好治。”

林记者点了点头,他没有再去引导孙立恩的回答,而是低头开始写了起来。

“但是明明挺好的身体,却被他们自己折腾成了这样……”孙立恩摇了摇头,“我每次看到这些年轻人的时候,总会觉得很可惜。他们对自己的身体不爱惜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嘛……”孙立恩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他也觉得自己这个想法有点过分,“如果对于自己的身体这么不在意,为什么不能把好身体给别人呢?我也见过很多想活下去的人却因为各种原因没能扛过去。他们不知道生命的可贵啊。”

林记者点了点头,悄悄的在记录本上把孙立恩最后的一句话给删了。

“遇到这种患者的时候,你会在治疗或者诊断上有什么特殊倾向么?”小记者还在提问,“会不会因为对方是犯罪嫌疑人,所以在治疗上有所保留?”

“那是绝对不会也肯定不能的。”孙立恩郑重回答道,“倒不如我反过来问您一个问题。您觉得,我们医生的工作是什么?”

“救死扶伤吧?”小记者愣了愣,没想到自己反过来成了被提问题的对象。

“救死扶伤确实是我们的工作内容。”孙立恩正色道,“就像您总结的一样,我们的工作内容并不包括审判或者判断一条生命是否值得被拯救,那不是我们的工作内容。”

“就像我的带教老师经常和我们说的话一样——专业的事情,应该交给专业人士处理。审判一个人,这是法院和法官们的工作。”孙立恩点了点桌子,用动作来强调自己的语气,“如果我们医生开始凭自己喜好去判断一条性命是否值得拯救,那就意味着我们会越权。非专业人士贸然进入某些专业领域,那一定会出大乱子。其他的都暂且不论,如果在治疗和诊断上有所保留,从而导致患者死亡,那和直接杀人也没有什么区别了。除了法律责任以外,这种沉重的道德负担会非常轻而易举的压垮一个人,要么他从此以后漠视生命,要么陷入自责无法自拔。这种事情风险太大而且对谁都没有好处,我们肯定不会这么去做。”

孙立恩说到这里又叹了口气,“其实医生大概是世界上最希望患者恢复健康,平安出院的人。”

第332章 移植

采访结束了,孙立恩独自一个人走在路上,心里有些无奈。虽然说了很多,但光从两位记者脸上的表情就能看出来,他们并不太理解孙立恩说的内容。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