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红楼(四十七)(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书房里,窗门敞开,明亮的阳光如流水一般从窗口泄入书房,填充了整个房间。本应该是十分燥热的季节,可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书房却格外的凉爽宜人。

明华端坐在书桌前,头顶水碗,手腕悬空,认认真真地练着字。她浓密乌黑的长发被编成了两个辫子,在脑后盘了一个发髻,发髻两边插着一对蓝宝石蝴蝶银簪,银簪下面坠着长长的流苏。浅蓝色的丝绸长裙轻薄且贴身,勾勒出了她曼妙的身姿和不盈一握的腰肢。

铃铛走到书房门口,行了一礼后垂着头禀报:“奶奶,吴大奶奶来拜访您了。”

吴大奶奶就是多姑娘。多浑虫好歹也是明华的兄长,故而,林家仆从也尊称他一声吴大爷,多姑娘自然就成了吴大奶奶。

明华的手腕一顿,停了下来。她小心地放下手中的笔,又双手将头顶的水碗取下,放在桌子边上。发簪上的流苏轻轻晃动,她将衣袖抚平,起身走到门口,道:“请嫂子去客厅,我马上就过去。”

铃铛应了一声是,叫了小丫鬟跟在明华身边伺候,自己去前头安置。

“嫂子,你怎么一个人过来了?表兄呢?”多姑娘挺着一个大肚子,穿着湖绿色的宽松衣服,神情十分焦急。她是二月发现怀了身子,到现在也已经有七个多月了。多浑虫十分宝贝她,因着怕她操劳,特意买了仆人照顾她,若不是发生了什么要紧事,多姑娘不会自己就这么过来。

多姑娘看了眼房内的其他丫鬟,支支吾吾的:“晴雯,我……”

明华立即心领神会,让铃铛她们退下后,才给她倒了一盏茶,问道:“怎么了?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多姑娘这才焦急道:“晴雯,今儿我家来了个人,那人说要买我家的地——就是你帮我在小汤山买的那块,我当场就将那人给啐了回去,可那人说她是大长公主府的人,她不仅要买我的地,还要买你的,还叫我给你带个话,让咱们都识相一点,不然、不然咱们都没有好果子吃。”

她急的都快哭出来了:“晴雯,这可怎么办啊。那小汤山的地,如今五十两银子一亩都没有人卖,大长公主府用十两银子一亩就想强买强卖,可、可我们又惹不起她……”

明华倒了一杯茶,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她在茶水里滴了一滴灵水,然后将茶盏亲自端到多姑娘面前,道:“嫂子别着急,这事儿我们家大爷已经预料到了,早已经做好了准备,只是没想到,大长公主府会将枪口对准你们家,也怪我没给你们提个醒。别着急,有什么话慢慢说,这不是什么大事儿。”

多姑娘看她这般沉静,心里也跟着安定了一些。她喝了一口明华递过来的茶,更觉地身上轻松了几分,连脑子也越发地清醒了。她吐出一口浊气,而后道:“大长公主府的人走了后,我便让你兄长去打探消息,这才发现小汤山那里好些人都把地给卖了。卖地的人大多都是六七品的官员,买地的倒都是些权贵。大长公主家是买的最多的,她不仅强买小汤山的地,还买别的地方的地,贾家在金陵的祭田就是他们家买的,两千亩的良田,就卖了六万两银子,真没见过这么败家的……”

她说的大多数情况,明华和林熙都知道,这贾家卖祭田的事儿,明华倒是第一次听说。祭田乃是家族公产,咸免赋税,抄家不充,是全族保命的财产。干旱过后,灾情刚平息,此时大家都在想办法置业,姑苏林氏前儿才买了新田地充入祭田,贾家倒是好,竟然将留给子孙后代的祭田都给卖了。

这是疯了吧。

明华没有和多姑娘说贾家的事情,她让多姑娘和多浑虫在林家安顿下来。大长公主性格霸道,她既看上了林家和吴家的地,怎么可能轻易放弃?让多浑虫夫妻两个留在林家,也免去了他们和大长公主府接触的可能。这剩下的事情,还是由帝君和她去解决吧。

林熙下差回家后,明华就将这事儿和他说了。她端了一盆鲜嫩的莲子,时不时地喂他一颗,便投喂边说道:“这小汤山的事情,你什么时候去解决?”

林熙若有所思:“不着急,陛下对土地兼并的事情深恶痛绝,如今这事就是个大雷,一不小心就会炸。大长公主他们在这个时候如此嚣张地吞并别人的土地,且还是在行宫周围,只怕这事儿早就触怒陛下了,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爆发。这样吧,明儿我先想办法在皇帝面前露露脸,好歹得叫大长公主不敢再打咱们家的主意。”

林熙想做什么,极少有做不成的。第二天,他去清虚观和张道士聊起了摊丁入亩的政策。他的解说深入浅出,便是张道士这种对税务一窍不通的人,也能一听就明白。

打这之后,林熙便没有别的动作了,仍旧回了林家,安心地做着自己的七品小官,教导着家里的娇妻。

又一日,又有勋贵因陛下改革丁税之事来找太上皇哭诉,被烦不胜烦的太上皇轰了出去。张道士好奇地问了一句:“这摊丁入亩,就是地丁合一吗?”

太上皇不想张道士一个出家人,也懂这赋税的事情,便问道:“老神仙也懂这些吗?”

张道士不好意思笑笑,道:“老道是不懂这些的,只是前几日与一道友论道后,他曾讲起过一些,老道觉得他说的十分有理,故而印象深刻,至今还记着。”

太上皇越发好奇:“你那道友讲了什么?”

张道士便大致将自己记得的东西讲了出来,而后才道:“真是惭愧,老道就只记得这些了。”

太上皇拍案叫绝。张道士讲的东西,并没有多少税制术语,大多用的都是日常语言。能将摊丁入亩一事说的如此浅白准确,叫一个完全不懂税制的道士都记得这么多,此人简直就是个人才。

张道士见状,就趁机推荐了林熙:“老道的小友姓林名熙,字通明,是今科状元,是一个极有才华之人。”

“林熙?那不就是林如海的子侄吗?”太上皇心里有些不舒服。林如海是他的老臣,却在他和皇帝的对峙中背叛了他,选择了皇帝。他为皇帝破坏了自己在江南的布局,一度都是太上皇心中最痛恨的人之一。

可纵然如此,太上皇还是一个心怀天下的明君。皇帝的摊丁入亩之策,是对他在位时“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的延续和改革,他知道这其中的重要性。往日他与皇帝闹归闹,但绝不敢耽误国家大事。虽然介怀,但太上皇仍臭着脸将此人推荐给了皇帝。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