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19)(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威廉.邵的理论必然是对的,既然有地址,我们可以尝试联系他,把专利买过来。

这是时隔十年,威廉的首次论文,理论虽然复杂,但是模型很有意思,刊发没问题。

大家围绕着邵炼,发表着观点。

唯一一个人站出来说:这套理论,只是运用计算机模拟出来的实验性转换率,能不能成功实践,还有待论证吧。

开玩笑,威廉.邵的理论,有无法论证的吗?

以前没有,不代表今后没有!

梅拉德敲了敲桌面,打断他们的争吵,说道:这是威廉第一次作为通讯作者而不是第一作者提出理论。并且,这位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我们从来没有见过。

诚然,通讯作者对实验的真实性负责,可是邵炼消失十年,重新出现却不是第一作者身份,梅拉德的质疑情有可原。

但是,仍有人在仔细研读之后,给出了肯定的回复。

虽然作者陌生,但是内容详尽,论证全面,逻辑链和数据模型没有什么问题,唯独新材料的原理没见过。

要实现这套理论,必须要实现新材料的突破。这都可以另外再发表一篇论文登上《SCS》封面了!

讨论点又从太阳能转向了新材料。

大家都激动不已的发表观点。

索罗斯缩在角落听得头大,他没想到这么一篇论文,还能惹得一群博士圆桌会大争吵的。

他关于什么新材料,什么模型,根本不懂。

只知道一群人提出了无数问题,他只能根据这些问题,在论文上进行批注。

梅拉德教授看着论文,听着博士们的讨论,陷入了深思。

作为论文一手获得者,他本该当机立断的联系邵炼,要求买下这份专利,免得落入其他研究所手中。

但是,他和其他人拥有相同的疑惑

理论是好理论,可谁也不能保证这项技术能够完美的实践。

牵涉到邵炼的专利,动辄几千万美金。

梅拉德能源研究所的人讨论许久,仍是无法因为邵炼这个消失已久的通讯作者,做出这么大胆的决定。

如果邵炼能够把这项技术实现就好了。

不知是谁长叹一声,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梅拉德教授捏着论文,笑出声来,如果能实现,我们就不会在《ENE》的投稿箱里见到它。而是在国际学术交流会上。

他这话一说,便是打定了主意。

论文是好论文,原理是好原理,技术是好技术,可惜,在亲眼见证它实现之前,不值得梅拉德能源研究所花大价钱买下来。

赶紧刊发。梅拉德教授第一次赞赏眼神看索罗斯,收下了那份论文打印稿,这篇论文提到的理论非常优秀,我过审了。

索罗斯受宠若惊,连连点头,那么我马上联系威廉.邵,修改你们提到的问题。

这话一出,全员齐刷刷的向他投去诧异的眼光。

梅拉德,你的学生还没遭受过天才的毒打。

这里有个人,居然想叫威廉改文。

朋友,我们讨论归讨论,质疑归质疑,你可别傻乎乎的发给威廉。

梅拉德教授呵呵揶揄道:你信不信发消息叫威廉改文,他立马撤稿,下期你就能在《SCS》上见论文到原版,一字不改。

索罗斯瞪大眼睛。

梅拉德重音强调,而且,还是整版封面力荐。

熬夜睡了个补眠觉的邵炼,很快收到了论文审稿回复。

果然不是顶尖三大刊,审稿效率就会高很多。

编辑一条问题都没提,直接回复他,将会在下期《ENE》刊登论文。

言语客气简单,没有废话,邵炼十分满意。

一次平平常常的投稿,难得能激起他的担忧,他甚至做好了改稿准备,务必使沈明洲的首篇论文,能够顺利刊发。

不改稿就好。

邵炼关掉电脑,安下心来。

他熬得双眼赤红,却不困,走到实验室里,发现沈明洲正在埋头焊接元件。

少年身穿白色实验服,全副武装的戴上了防护镜,低头专注的模样,仿佛熟练的研究员。

他见邵炼进来,放下了手上的焊接枪,困扰的说道:万物系统在无人机的处理器里面表现不太稳定,硬件配置太低了。

邵炼挠了挠短发,建议道:仓库里还有一点儿智能医疗箱同型号的处理器,要不然你试试?

智能医疗箱的硬件,算是国内纳米级设备顶尖配置。

也只有邵炼这么财大气粗的实验室,能够扔一堆备用在仓库里。

邵炼一边给沈明洲找处理器,一边打着呵欠,你先试试写入程序,如果万物运行还是有问题,我再帮你改一下构架。之前研究医疗系统的时候,我就有几个想法,但是怕把万物玩崩溃,就没动。

医疗系统你想怎么改都可以,崩了我能修。沈明洲仰头看他,半晌道,不要睡那么晚,也不要总抽烟。

邵炼心想我不晚睡抽点烟提神,怎么帮你改得出论文。

心思百转,出口却是,好。

虽然没能一周完美的做出太阳能,但是在邵炼尽心尽力的调试下,万物系统终于在处理器上顺利运作起来。

等到定制的无人机外壳到货,沈明洲果断的开始了他的尝试。

组装,焊接。

沈明洲亲手做的无人机,外表全面覆盖了银灰色过渡金属组成的太阳能电池板,在太阳下反射着独特的光芒。

他手握遥控器,轻轻启动,这台银灰色的无人机就缓缓的升了起来。

沈老师的无人机首航,高科的工程师全都跑来捧场。

高科实验楼外空地围着一圈人,全都仰望着这台无人机翱翔天空。

无人机升空三米,飞行姿态十分稳定。

设置好的扫描系统,悬空进行第一次工作,捕捉到特定数据之后,直接传输的旁边的屏幕上。

原本打算商业吹捧一下的工程师们,见到屏幕里自动演算出来的三维立体模型,顿时说不出话来。

他们心里无人机真好看无人机飞得真稳的鼓励话语击得粉碎,见鬼一般盯紧了屏幕。

这是什么?!

屏幕上标注建筑的轮廓,用线条简单勾勒出他们背后的实验大楼。

而他们这群看热闹的工程师,人体热源层次明晰的显露出来。

清晰无比,连动动手都能看到相应的热源标识在动。

如果这是灾难现场,直接就能准确定位到生命体位置!

三维透视建模,再加生命探测功能。沈明洲操作着无人机,在空中慢慢移动。

屏幕上的建模,也随之缓慢变化,勾勒出红、黄、青的热能轮廓。

工程师们看到这一切变化,问题层出不穷。

它真的是太阳能供电吗?

这个模型数据传输我懂,但是沈老师你怎么做到同时实现三维建模和远红外热成像的?

而且电脑的处理速度有这么快吗?无人机扫描成像至少得三分钟吧。

沈明洲凝视屏幕的成像效果,皱着眉说:这台电脑改装过,用的你们智能医疗箱的外置芯片,系统搭载的万物,所以处理速度快,能够同时实现热成像和建模。

听了这话,工程师们看那台演示电脑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