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我们这狗血的一家 第36节(2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陛下,按您的吩咐昨日连夜差人去查了谢家的事情,今早宫门刚开,消息就送进来了。”大总管在皇帝身边轻声说道。

“哦?怎么说。”皇帝整了整袖口,走在前面,到了该上朝的时候了。

“徐统领说,谢家订的这门亲事是为了报恩。”大总管心里是不信的。

“报恩?”皇帝也不太信。

“等早朝过后你让徐寿等着给我详细说说。”皇帝吩咐完就大步向前,大总管立刻对着边上的小太监使了个眼色,让人去通知徐统领。

年关将至,除了关注北方可能会出现的大雪灾害,朝堂里主要的焦点就是太子一派和三皇子一派互殴,没什么新意,皇帝一般都是各打一顿然后各扶一把。

等到热热闹闹的早朝结束了,皇帝见了徐寿。

徐寿把查到的事情一一回禀,但时间有限实在查不到具体。

反正就是谢家的那位大名士被沈家救了,然后出于报恩,谢家就和沈家订下了婚约,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不知好歹。”皇帝冷哼一声,“罢了,既然谢家是为了报恩,那朕也不能强拆了人家知恩图报的美谈。”皇帝只能这样说,难不成还大大咧咧说,人谢家看不上他的公主?

皇室不要面子的吗?

气抖冷!

皇帝肯定是不怎么待见谢家的,但是人家借口完美,台阶给的也不错,在不能撕破脸的情况下皇帝也只能暂且按耐下来,这事儿就到此为止了。

吉淑妃母女气得要死,皇后和太子却是喜气洋洋:“你看看谢家多狠,情愿娶个村姑也不愿意跟着你三弟掺合,也就你父皇的那个心肝宝贝母子三个,还觉得自己炙手可热烈火烹油,真真是一家子的蠢货。”

相比吉淑妃皇后可拎得清多了,也是因为她端庄大气,是个明白人,所以当初明明两家地位相当,陛下也更喜爱吉淑妃,最后却立了她当皇后。

俗话说得好,爹熊熊一个,娘蠢蠢一窝,脑子糊涂的吉淑妃怎么可能生得出聪明的儿子。

要知道陛下的原配就是个能帮着他运筹帷幄的厉害女人,看看人家长公主多受陛下和朝臣喜欢,要不是长公主的女儿芳华郡主和太子差着辈分,她都想把人聘进来当太子妃,可惜了。

不过长公主的夫家小姑也还算可以,最重要的是和长公主搭上关系。

只要长公主在,她儿子的太子之位就稳稳当当的,也就那母子三人看不清楚一天到晚上蹿下跳,看着腻歪。

“母后小心隔墙有耳。”太子倒是看着沉稳,只是整个人有些阴郁,“既然无事我就先回去了。”

“回吧。”皇后点头,还不忘叮嘱一句,“少进别人的屋,你父皇是个什么性子你知道,你的长子若不是从太子妃的肚子里爬出来,还不如没有。”

“儿臣明白。”父皇越是敬重怀念逝去的原配嫡出就越是注重正统和规矩。

原配嫡出四个字是他们母子的依仗,也同样是他们母子的不甘。

第四十八章

去年过年的时候小闺女还傻兮兮要容氏帮着洗澡换衣服, 家里家外都是她一个张罗,虽然丈夫和两个儿子都能做事情,但总没有女子那么细心。

今年大着肚子容氏反而万事不操心了, 家里家外杨嫂和刘嫂都能安排的妥妥当当的。

每次看到杨嫂安排家里的事情, 再询问她的时候,容氏也要忍不住感概命运,当真是神奇。

这兜兜转转的, 曾经给她培养的内宅大管事, 最后又回到了她身边。

沈家院子前棚子放下一半,院子里亮堂又挡风,厨房的两张桌子被搬了出来并排放在院子里, 沈清鸾拿着剪刀站在一边裁红纸, 沈风沈华一左一右站在桌子的两边, 一个写对联,一个写大大小小的福字和横幅。

堂屋里堆满了山下人家拿来的东西,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就是一些农户家里自己产出的农家物产,手里紧巴一点的送来的就是各种冬菜,腌菜,菜干,稍好一点的送一上鸡蛋红糖, 家中相对富裕的送的腊肉,咸鱼, 还有活的老母鸡。

这些东西大半是过来沈家启蒙的孩子家里送的年节礼,还有小半是村里人拿过来请沈家兄弟俩给写春联的。

给的也不多, 一副春联两三个鸡蛋, 几把菜, 还有自己做的豆腐,二合面馒头,一兜炒豆子都可以,沈家也不挑,也有带了红纸过来了,拿了对联剩下的红纸就给留下了。

不过虽然看着一个人给的不多,但是连着两三天除了饭时都有人过来,人多的时候还在院子里排起了队。

收到的东西也就堆了起来。

往年沈家供着两个读书郎,小闺女还要吃药,日子不算苦但确实也不富裕,村里人送的东西让沈家不但可以好好过一个年,开春青黄不接的时候也能补贴一点。

但今年不同了,家里最大的开销没有了,反而还有不少进项,他们自己就置办了不少年货,村里人送的东西就变得太多了,并且很多像是馒头包子这种,哪怕是冬日里放的时间长了也不好。

等到二十九的下午一家人合计了一下,决定吧东西理一理然后舍出去,谢谢老天让小闺女清醒过来,也为容氏肚子里还没有出生的双胞胎祈福。

当然这种事情最先惠及的肯定是清凉镇附近的村民,赶着时间理了东西还放了不少对联福字,用马车直接拉到了镇长家里。

镇长自己就在和两个儿子盘点东西,每年过冬那些孤寡老弱病中的人家,镇长都要去送一些东西,也没有多少,就是一个心意,这附近就那么几个姓氏,随便扯扯大家都是亲戚。

镇长送这些东西一来是做一些功德,二来也是给自己刷政绩,三来嘛也是收买人心。

每年镇长送温暖的时候还有镇上的商家富户掺一脚,倒也不是别的,就是要一个好名声,修桥铺路弄不起,过年了舍出去几袋子粗粮就能让自家在周边十里八乡赚个好名声,有啥不好的。

沈家这一马车的东西来得正好,虽然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但都是实在的,能让人吃饱的,红薯豆子粗粮还有做好的馒头包子,镇长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也不让过来送东西的沈天赐和车夫回去,就拉着一起照着自己拟的名单去送东西。

做了好事就要留名,让人知道感谢,心里嘴里念叨着,明年才会有更多的人效仿。

杨嫂和刘嫂之后又理出来一堆,打算等主家回来再拉出去。

这一车也是已经商量好的,也不送到别处,就送到落霞城北边十里处的一座寺庙里。

这座寺庙一年都要布施好几次,落霞城里不少富户贵人不愿意自己麻烦设粥摊送东西,就直接把东西送到寺庙里,在送上一些香火钱,寺里的和尚就会帮着在城里城外布施,每一次布施还会抄经供奉,这些经书后面还有布施的人家名字。

这些经书会随着布施送出去,也把这些名字一起散布出去,很得城里富户贵人的心意。

沈家东西都整理好了,结果镇长家的孙子跑来说人被镇长拉着一起走了,那怎么办?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