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我们这狗血的一家 第1节(2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沈家的房子坐落在半山腰的一块缓坡上,,屋后有山有树,屋前是一大块算不上多肥沃的田地,正屋三间虽然不是青砖墙面但顶上是铺了瓦片的,这三间屋子就是一家五口的起居室。

东边前半间是两个儿子的书房,后半间就是两个儿子的卧室,中间用一人高柜子做了隔断,让两个儿子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

中间的屋子前面是待客的厅堂,后面则是夫妇俩的卧室。

西边前半间是小闺女的闺房,后半间是家里的仓库,收到的粮食,不用的被褥之类的家当就放在这里。

除了这三间屋子,隔着一块菜地的东边是前两年新盖的两间厢房,这会儿厢房里还有蒙童们朗朗的书声,那里是家中大儿子沈风开的私塾。

紧挨着三间正屋的西边则是一大一小两间茅草屋子,大的是厨房,小的是浴室,浴室和厨房背后又是一块菜地,隔着菜地的另外一边就是靠着山壁圈起来鸡圈和猪圈。

这会儿容氏在厨房烙饼子,厨房朝东的木窗户用一根杆支撑着,正好可以看到院子里做准备的父女俩。

沈清鸾听到容氏的话,动了动脚感受了一下绑带的力度,这才抬起头,目光有些冷淡,话也不多,直蹦出两个字:“要去。”

听着女儿如今完全和他们一致的口音,沈天赐扯开嘴角,依然年轻的脸上扬着大大的笑容,抬起手就要去摸小闺女的头,沈清鸾眼皮都没有抬但却精准的捕捉到自家老爹的动作,抬起手里的棍子架住了朝她脑袋过来的手。

沈天赐遗憾地收回手:“没事,就让她跟我一起去。”

小闺女清醒过来也差不多半年了,什么性子夫妻俩也摸了个七七*八八,但凡涉及到食物,不管是主食蔬菜还是肉,小闺女都格外执着,找到了就要扒拉回家,绝对不放过一点一滴。

为了这事儿夫妻俩都还挺纳闷的,虽然他们家并不算什么富裕人家,但是比起村子里的人家那条件好的不是一星半点,最起码饿肚子是不存在的,肉也是不缺的,这琢磨着他们也没有在吃这方面亏了小闺女呀,怎么自家小闺女这么喜欢囤东西呢?

夫妻俩哪里知道,清醒过来的闺女是从缺衣少食,人口骤减,天灾频发,丧尸横行的末世后来的呢。,,,,。,,,。:?,,

第二章

因为不可能当天赶个来回,所以沈天赐算了父女俩的脚程后就定在午后出发,等到晚间正好在隔壁山脚的山腰落脚过夜,明儿个一早就去蹲熊瞎子,运气好明天就能做好准备,后天凌晨天刚亮就把熊瞎子解决了,这样后天下午就能到家。

丈夫一个大男人在外面露宿也就算了,带上闺女容氏总是有些忧心,不过小闺女的脾气她知道也不多劝,只能给两人多准备一些东西,要不是沈天赐拦着容氏,容氏能给父女俩收拾出两大筐东西来。

最后好说歹说没有带厚实的被褥,只带上一条缝起来皮褥子,这还是家里的老二让这么弄的,用的是狼皮和兔皮,把狼皮和兔皮修整成两块一人高宽的大小,像个袋子一样缝起来,外面再包上一层厚实的粗布做外皮,晚上睡觉的时候找个平整的地方一铺,被子褥子就都有了。

老二说这叫睡袋,沈天赐就觉得这名字可真是形象。

晚上露宿的时候下面找些树叶枯草垫上就更好了,容氏则更讲究一些,用稻草杆子编了和睡袋差不多长宽的草席子,卷在睡袋外面一起塞在父女俩背的箩筐里。

中午了,沈风摇了摇铃,教室里马上跑出几个大孩子,几人来到垒在课室外面的石头灶台边忙起来,烧火的,到井边提水的,等到把水倒进大陶锅之后,几人合力把一抽屉饼子架到陶锅上。

完了之后孩子们把旁边箩筐里一叠刻着名字的竹碗拿到井边冲洗,等到陶锅里的水开了,所有的孩子都骚动起来。

要知道这年头大家都是一日两顿的,孩子们因为要上私塾所以起得早,等到半下午回去的时候各个都饿的前胸贴后背。

有大人舍不得就让他们带些干粮,但是天热的时候还好说,天气一冷,又硬又冷的干粮小孩子哪里受得了,于是沈家这边干脆在中午加了一顿饼子,每个人按照人头交粮食,要是家里窘迫的也可以用柴火之类的其他垫付。

于是本来沈天赐打猎的时候还要砍柴,有时候两个儿子也要放下手里的书帮着种菜砍柴,现在全家的柴火和蔬菜都有了。

至于说孩子们吃的粮食,那才多少一点,沈天赐有那时间浪费在砍柴上面,随便打几个猎物就能换了,同样的有了更多空余时间的两个儿子,多抄一本书就什么都有了,妻子也是,有那种菜浇水的时间还不如休息休息,随便绣上两针就有了。

所以看着沈家也有菜地,有鸡有猪和村子里其他人家没多大差别,但是他们家的菜地都是私塾里孩子的家长们过来帮着种的,柴火猪草也是他们送过来,连鸡吃的谷壳麦麸都是他们送过来抵束修的。

反观村子里的人,猪草柴火满大山都是,不就是自家弄的时候多弄一些嘛,这算什么事儿?翻地种菜这些更是做惯了的,谷壳麦麸也是不值钱的。

这些东西就能让孩子去认字,沈家就是在做善事。

他们可是知道,二十里外的县城里,上私塾最便宜的都要二两银子。

地里刨食的人一家子一年都攒不了二两,更别说还有笔墨书本这些费用,哪像沈家教认字就是教认字,横竖村子里的人也没指望自家孩子真的去考功名,光是认字写字,一个沙盘一块石板,再加一支三个铜板的笔就全部齐活了。

村里人不知道,那是因为私塾里的墙上都被涂黑了,因为有了四块大黑板,所以孩子们可以看着写在墙上的字认字,课本就没有那么必要了。

“爹爹和妹妹要走了吗?”农家的孩子五六岁就是厨房里的好手,更别说学生中还有十一二岁的,中午这一顿饼子都是容氏早早就做好了等中午的时候再蒸的,也一贯都是让孩子们自己来的,根本不用沈风操心,所以他摇完铃之后就抬脚过来这里了。

“吃过午饭再走,你看什么呢?”沈天赐刚回答就见大儿子正低头看他们准备的东西,“你老子都上了多少趟山了,还用你小子瞎操心?”

十六岁的沈风长身玉立,面容俊秀神态温和,如果不是身上穿着布衣,站的地方有些不对,都要以为他是哪个大世家出身的贵公子了。

“爹爹自然是经验老道,儿子只是看看也好安心。”沈风被自家爹嫌弃也不恼,倒是沈清鸾乖乖的站在边上,为了方便大哥查看,还一样一样翻出来,虽然态度依然是冷淡的,但对比自己,小闺女明显更信服大儿子。

沈天赐:气抖冷!这是他闺女还是老大的闺女呢!

“爹爹没有带金创药吗?”沈风抬头看沈天赐。

“带了,带了!”沈天赐啧了一声,拍了拍随身的腰带,“你次次都要嘱咐,哪里敢不带。”

“儿子担心你,你还阴阳怪气!”容氏白了沈天赐一眼,“进来端菜,我们吃饭了。”

“是我不好,你快歇着,我们来。”沈天赐疼媳妇是真的疼媳妇儿,要不是家里除了媳妇儿个个都是厨房杀手,这会儿根本轮不到容氏进厨房。

吃午饭的时候在书房温习功课的老二沈华也出来了,和沈风有六分相似的沈华同样是一个俊秀少年,只不过和双胞胎哥哥那副矜持公子哥儿不同,沈华就活泼很多,举手投足也没有那么规矩,看着肆意很多,只能算不粗鲁。

“妹啊,你二哥读书读到精疲力尽,你要是上山弄到好东西一定要给二哥留着补补啊!”沈华从耳朵里掏出耳塞塞进口袋里。

明年就要准备下场考秀才了,县城里的私塾已经不用天天去了,每三五天去一次交一下功课,和同窗讨论一下问题,请教一下先生就行了。

不过沈华这边有现成的学霸哥哥在,所以他很少需要跑到县城里去请教,倒是有两个住在附近的同窗常常会上门,和他一起讨论功课顺便在他这儿蹭个学霸的小灶。

沈风为人谦和脾气很好也很乐意为人答疑,不管是自己的昔日同窗还是弟弟的同窗,他基本都是来者不拒的,所以在这一片的读书人中沈风的风评是极好的,倒是有人疑问当初他十三岁就考取了秀才为什么不继续考。

沈风的回答很简单,一是因为爷爷过世所以守孝一年,第二是因为自己年纪还小,读书也好做人也好都需要更多的沉淀,在加上也不愿意离开父母太远,更想趁着年纪小报答一下乡亲的照顾,所以打算开几年私塾,过几年再继续往上考。

这一番说辞谁听了不说沈家大郎是个谦逊明理有情有义的好男儿?!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