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清穿之咸鱼三阿哥 第24节(2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儿臣只是觉得皇阿玛若要开放国库允许官员们借银,必须要加以限制才行,起码家境富裕者就不应该借银两,借银数额也要做限制,既然是往外借的,那就还是要还,借太多了,儿臣担心借款会收不回来。”

康熙也没想到他下旨之后,来找他说这件事情的不是太子,而是老三这个楞头青。

“朕亲政时,接过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不说别的,只看你这份折子,那时的国库存银不到三百万两,且举朝内外人心惶惶,朕那会儿又年轻,经验不足,也怕自己的举措过激会引起朝堂动荡,所以一切以安稳为宜,对待朝臣也以宽和为主。”

这些话原本是他打算说给太子听的,如今太子没来,说给老三听也行。

“先帝在时,未免朝臣像前朝官员那样把精力都放在党政之上,借着言官相互攻讦,便下令禁止风闻之事,朕也延续了先帝的做法,这使得言官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是不敢也不能弹劾臣子的。”

“这些年大大小小的贪官案,朕正处理过不少,可贪官实在太多,像明珠那般把持着河工,从里面掏银子的,朕也只是罢了他们的官,因为实在缺人用,今年还让明珠官复原职。”

“最可恨的是这些官员贪污不止向上面伸手,胆子大的还会像治下百姓加派饷银,朕可以在查出来之后剁了他们的爪子,可若这样的事情频繁发生,百姓不得安稳,必然会生出事端,我们毕竟入主中原还没有太久,人数上更是劣势。”

“朕开放国库,让官员们从中借银,就是为了减少贪污,这笔银子朕本来就没打算收回来,你能明白吗?”

以胤祉的政治敏锐性,他不是很能明白,对程序员来说,提出一个问题,再依照算法解决一个问题,干脆利落,而不是如皇阿玛这般黏黏糊糊,看似解决了问题,实际上又没有。

“明珠以前往河工上伸手,可并不是因为府里穷,明珠怎么会穷呢,他娶的是英亲王之女,早些年还曾经做过内务府总管,可别说他能往河工上伸手,做内务府总管时却是清清白白的。”胤祉声音越说越小,谁不知道内务府是肥差。

他督建公主府和额驸府时,就已经见识了这里头的水有多深。

“皇阿玛是高估了人性,大多数人是不会嫌自己钱多的,哪怕您把国库的银子全都借出去,也还会有人不知足,该贪污的也还是要贪污。”胤祉毫不避讳的道。

大概是因为知道这个王朝会覆灭,还是以极其屈辱的方式覆灭,胤祉倒无所谓政治稳不稳定,有没有人揭竿而起,最差还能有上辈子的晚清差,若是这个王朝提早结束可以避免民族遭受那样的屈辱和磨难,那倒也是好事。

他只是受不了像皇阿玛这样束手束脚的做事情,太子绝对是最像皇阿玛的,两个人都极端追求完美,身处皇室,还想要个好名声,想让方方面面都满意,怎么可能呢,这么活着不憋屈吗。

三观差别太大,康熙没法说服三儿子,胤祉也不觉得自己可以说服皇阿玛从根子上解决问题,他清楚自己的想法有多偏激,若一切都照他的想法来办,用不着百姓造反,这些王公贵族们就先带头反了。

左右他只是个养老的外来客,苟着吧。

只是为了避免以后的麻烦事儿,胤祉坚决要求要对官员向户部戒严这事加以限制。

“皇阿玛既然不准备收回借款,那就更要有所限制了,您如果不设限,那儿臣回到户部自己就先借上几百万,反正总是要让人占便宜去的,不如儿子先占了。”

皇阿玛要做冤大头,便宜了别人,也便宜便宜他呗,反正他也不嫌银子多。

康熙仔细打量着老三,他怎么觉得老三今日这脾气有点冲呢。

他也没说不同意加几条要求,之所以在朝堂上没提,不就是等着太子来找他,他以为太子会反对这件事情,他不会因为太子反对就收回,但是会接受太子的意见对此事加以限制,这就是个留给太子的活扣。

只是太子没来,来的是老三罢了。

明明这几个儿子都是他看着长大的,他自认为他这个阿玛还算了解儿子,可事实上还真不一定。

“说说看,你想加什么限制?”

胤祉知道有门了,心里的火气也跟着下去了不少,说话的语气都比刚刚和缓了。

“儿臣认为,首先向户部借银的人必须要上交一份申请书,上面要注明借款的用处,户部会有专人审核,用处合理才能通过,后续借款到位后户部还会进行核实,借款不能用于旁处,否则立刻收回,而且户部也不再接受该借款人的借款申请。”

“申请书只是同一道关卡,第二关卡是核实借款人的家产,若是坐拥千百亩的良田,还要跑来户部借银,那可不行,这方面户部到时候会制定一个详细的标准。”

“最后是借款的金额,儿臣认为,即便是寒门出身的官员,要供养一家老小,一年二百两银子也足矣,所以儿臣建议每人每年借款的上限定为二百两。若是家中有重病之人,申请这方面的借款,儿臣觉得可以让太医院的人去看病,这方面的款项直接从户部给到太医院。”

皇阿玛不就是要施恩朝臣吗,雪中送炭总好过锦上添花,银子要借就借给真正需要的人。

康熙的右手手指轻轻敲打着自己的膝盖,一年二百两的上限,若没有特殊情况,必然是足够的,但总会有一些特殊情况。

“朕两次下江南,都是曹家接驾,一应的花费都是曹家出的,连行宫都是曹家花银子建的,朕总不能白白占大臣便宜。”

这事儿胤祉是知情的,皇阿玛第二次下江南他还跟着去了,他在江南的几个铺子还是曹家帮着照应的。

“那不如让曹家把这两次的花费列好明细呈上来,咱还他不就行了。”

皇阿玛又不是去江南游玩的,没到处逛名胜古迹、尝美食,一会儿在这儿写诗,一会儿给那个赐名的。

两次下江南都是为了巡视河工,当然他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这两次的花费绝对不少。

若是能把曹家建给皇阿玛的那座行宫对外开放就好了,无论是当做客栈来用,还是卖门票当做旅游景点,都能把花出去的银子赚回来。

不过以皇阿玛的性格,必然会觉得这样有失体面,肯定不会同意的。

“曹家的事朕先考虑考虑,你回去拟出具体的章程,三日后拿到大朝会上去讨论。”

南巡之行花费原本就不小,若再加上曹家接驾的费用,那数额看起来只会更惊人,一旦曹家把单子呈上来,两两相加,民间怕是又要议论纷纷,不知内情的百姓说不定还会误以为他这个皇帝贪图享乐、劳民伤财。

胤祉不知道皇阿玛的想法,如果知道了,怕是会吐槽一句——完美主义的人伤不起。

一个皇帝可以爱惜自己的名声,但不能太过爱惜了,圣人活着的时候,也不能做到让人人都喜爱,更何况掌握生杀大权的皇帝。

第37章 一更

康熙一直等到三日后的大朝会,老三草拟的章程都已经递上来了,却迟迟等不到太子问及此事。

这几天去户部借银的官员并不多,当然可能是因为大伙都听说了,去借银子的官员都被拦下了,一两银子都没借到。

三阿哥那日拿着奏章去乾清宫见皇上,这事儿在小范围内也传开了。

只是三阿哥奏章上到底写了什么,这就没人知道了,开放国库允许官员借款这事儿,皇上可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亲口说了的,总不能因为三阿哥提出反对意见,皇上就收回旨意吧,天子言出法随,说出来的话重比千金,可若是皇上没有收回旨意,但户部那边这几日却是硬扛着一两银子都不外借。

今儿个大朝会上,另一只靴子总算是落地了。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