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1章(2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老太太这是想大事化小,既不愿意放人走,也不愿意主持公道,到底清如是她看着长大的,情分哪里是外人能比的。倘或清如真愿意低一低头,这件事清圆也就包涵了,可清如偏不,衔恨望着她,怨她不依不饶,恨不得一眼瞪她一个窟窿。

清圆倒坦然了,扈夫人害了她娘,如今清如又欺她一头,将来新仇旧恨一齐算时,谁也怨不得她。

她往后退了半步,“既然二姐姐不情愿,祖母也不必逼她,我生受二姐姐这一巴掌,多谢二姐姐教训。时候不早了,我这就回淡月轩了,祖母消消气吧,孙女告退了。”

从荟芳园走出来,正是黄昏渐起的时候,抱弦搀着她往回走,今日和以往不同,竟连一句话都没说。

清圆觉得奇怪,偏头看她,她很快扭过脸去,在肩头蹭了蹭泪眼。

先前铁一般的心,这时候忽然软化下来,世上的事真奇妙,至亲骨肉没有一个怜惜她,反倒是身边伺候的人,给了她亲人那里得不来的关爱。她笑了笑,温声安抚抱弦,“不要紧的,来日方长,今日她占足了强,明日我必定让她加倍偿还。”

抱弦惨然笑了笑,“我晓得,姑娘让她一遭儿,她一辈子都欠着姑娘这巴掌。我只是……只是为你抱屈,好好的女孩儿……”

清圆轻捺了捺唇角,“我不金贵,一个巴掌算什么!”

抱弦紧紧握了她的手道:“姑娘总有一日也会是别人的宝贝,今日受尽苦难,是为他日大富大贵消灾解厄。”

所以呀,苦人儿就要善于开解自己。清圆正要同她说笑,忽见老爷行色匆匆进了荟芳园,与往日不同,这回不是单独来的,身后还跟着几个长行,那风风火火的样子,十有八九是职上出了什么变故了。

作者有话要说:长行:军士。

第22章

毕竟同在一家,荣辱与共,清圆人虽从荟芳园出来了,心里还记挂老爷行色匆匆的原因。

这深宅大院像一口井,垂花门外是男人的世界,垂花门内女眷们安然度日。如果家道顺遂,两耳不闻窗外事倒也罢了,那日她听过老太太和老爷的谈话,心里便有了防备。

谢家祖上军功赫赫,若没有泼天大祸,等闲撼不动这棵大树。但上京的局势瞬息万变,禁中帝王的心思也瞬息万变,谁知道下一刻会如何!百年煊赫之家,覆灭其实只需一弹指,那天听老爷说话,字里行间满含隐忧,清圆嘴上不说,心里难免盘算,万一谢家有个闪失,她如今已经认祖归宗,结结实实拴在了一根绳上,后退也无门了。

老爷还在,实情便打听不出来,须等老爷离开了,才好暗暗使人活动。春台去了有会子了,一直不见回来,清圆站在檐下看天上的月,今夜月色朦胧,流云也多,那不甚圆满的月亮就躲在云后,半天不见踪影。

抱弦捧着香炉进来,点了一盘沉水,放在里头香案上。香才燃起来,闻不见味道,她拿手扇了扇风,待分辨明白了,回身对清圆道:“姑娘,才刚大姑娘打发新雨送了一盒香来,说是开国伯家大公子送给大姑娘的。大姑娘见香好,给咱们匀了一盒,姑娘进来坐着吧,仔细入了夜有寒气。”

清圆听了,便退回屋里来,细嗅一嗅道:“果真醇得很,恐怕市价不便宜。”

抱弦盖上了香炉的盖子,镂空的云彩纹理间徐徐升腾起淡淡的轻烟,牵着袖子道:“开国伯家到底是伯爵人家,多少好东西没有!大姑娘如今手面眼界都开阔,同原来不一样了。今儿八成是听说荟芳园里闹了一出,不便亲自来,才打发新雨过咱们这儿慰问。我替姑娘谢过了,赶明儿姑娘高兴的时候,再去亲谢大姑娘。”

清圆坐在月牙桌旁,轻轻摆动团扇,“这个家里,只有大姐姐和我交好,可惜她不日也要出嫁了。”

抱弦笑着说:“要是多几个大姑娘这样的姐妹,那多好!”瞧了外面一眼又道,“才刚新雨和我说,太太对梅姨娘那头也多有苛待,梅姨娘因这个和老爷叫屈呢,又翻出二爷和三爷以前读书用度不及大爷的旧账,闹得榴花院里人人都知道。”

清圆听罢,淡淡一哂,“老爷跟前人里,就数梅姨娘最实惠,两个儿子都成家立室了,不像太太还有个二姑娘,往后还有操不完的心。”

抱弦说笑着和她聊起府里旧事,“听说梅姨娘是通房丫头提拔起来的,在太太跟前一向不得脸。早前太太连院子都不肯分给她,梅姨娘在她房里伺候了三年,有了伦哥儿才派到榴花院去的。太太自认为拿得住梅姨娘,梅姨娘心里未必服气她。眼下是家里太平,梅姨娘诸事不问,倘或哪一天起了头,或是带累了两位哥儿,梅姨娘只怕也不是软弱可欺的。”

抱弦是有心说,清圆是有心听,各自都有成算,各自都心照不宣。

这时候春台回来了,进了门匆匆道:“我和月荃打听了一回,老爷来时她在老太太跟前伺候,据说上京下了一道诏命,老爷的剑南道节度使一职暂留,另封了个幽州刺史,命老爷即刻上任。”

清圆坐在那里怔怔的,她对官场上的事不了解,但早年陈家祖父任过秘书郎,她多少也从他那里听说过一些。

刺史是从五品的官,相较从二品节度使,直降三等,那是怎样的一种颓势,官场上人最明白。一方大吏,要调任必须有名目,于是刺史就成了专供武将迁转的虚衔。老爷留着节度使的衔儿,却要上幽州任刺史,这对于谢家来说,恐怕是前所未有的一场大难了。

“老太太怎么说?”

春台道:“老太太半天没说话,隔了好一会儿才问,朝廷可是起了监管谢家的念头。”

清圆急道:“那老爷又是怎么回答的?”

春台说:“老爷给老太太磕了头,老太太把跟前人都打发出去了。月鉴和月荃在门前侍立,隐约听见了几句,老爷说圣人原是要解他的兵权,将人押解京城的,后来经不住京中几位将军的哀求,才重下了调令。老爷善战,吐蕃人中早有威名,只要老爷答应出征,朝中禁令还是有望解除的。”

清圆听了这番话,心里稍稍宽怀了些,到底官场上的事她不懂,既然有转圜,就说明事情没有坏到那种程度。

老爷当夜就动身了,从横塘到上京,路程不及到剑南道的一半,快马估摸五六日便能抵达。第二日晨昏定省是雷打不动的,大家照例进荟芳园,照例给老太太请晨安,只是今日和往日有些不同,东西二府的老爷太太们问过了安,并未退出上房,及到清圆这辈进去,室内已经站得满满当当了。

老太太训话,也像皇帝颁布诏书,自有一套平衡朝堂的气度。她并未把老爷解职一事描绘得太严重,譬如很坏叫“不怎么好”,倚着引枕慢悠悠说:“咱们谢氏,原是从幽州发家的,太爷那辈任升州牧,咱们才搬到横塘来。这些年幽州的老宅子虽有人打理,但长久不住,便没了人气。”将视线调向那些出生在横塘的孩子们,“你们呐,从未见过咱们幽州的老宅子,那宅子远比这里的还要气派,毕竟八十年的根基啊,想起来真叫人舍不得。我在想,如今老爷暂调回幽州,咱们趁着这个机会收拾起来,搬回老宅岂不好?这些年在横塘扎了根,横塘虽好,到底小地方,偏远了些。今秋三个哥儿都要武举,武举本就要入京应试,越性儿举家搬回老宅子,那些断了来往的人脉好重新续上,于孩子们的前程也有益。我今儿让你们留下,就是有意同你们商讨这件事,我如今老了,愈发力不从心了,还是要听一听你们的意思,大家好做打算。”

老太太忽然提了这个建议,本府的人心里都是有数的,但惊着了东西两府的人。

蒋氏和二老爷谢训面面相觑,“老太太想回老宅子,原是人之常情,可咱们搬到横塘二十年,家私全置办在了这里,现在回幽州,这么大的家业,这么多的人口,长途跋涉岂是好顽的!”蒋氏讪讪道,“再说咱们早年已然分了家,我们二房也没有为官为宰的,回不回幽州……其实没什么要紧。”

老太太原本也没有把二房放在心上,只问谢悯和裴氏夫妇,“你们的意思呢?”

谢悯和裴氏素来聪明,知道依附大房要紧。虽说眼下大老爷遇上些沟坎,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横塘再好,哪里及上京!

裴氏笑道:“我们是一心跟随老太太的,纵是分了家,母亲跟前还要尽孝道,哪里能贪图安逸,和母亲天各一方呢!再说我们平哥儿也正是读书的年纪,过两年要考科举,进京可少走些弯路,或是想法子一气儿入了府学,那哥儿往后就有大造化了。”

老太太听了很满意,毕竟这样经历风霜的时候,一家子在一起,底气也足些。三房的两个向来讨乖,不像二房,有好的头一个来,出了岔子跑得影儿都抓不着。横竖他们不去便罢了,老太太道:“既说定了,我打发人先过去布置。房子每年都修缮的,家私木活儿也都现成,只要带上细软就成了。”

这下子二老爷和二太太大觉不对劲起来,三房若不走还罢,三房一说走,那岂不是要占了他们在老房子里的份额?

蒋氏支吾了下,靦着脸道:“老太太才刚一说要搬家,我脑子里头乱成了一团麻,这会子静下来,和三妹妹是一样想头。旁的不说,老太太年纪大了,我们做儿女的,必要就近侍奉才好。老太太定个日子,咱们也没什么可收拾的,横竖老宅子里都是现成的,缺什么短什么,到那里再置办就是了。”

蒋氏脸上笑得花儿一样,一副一家子同进退的模样。老太太瞥了她一眼,复调开视线,“左不过这几日吧,暂且去住上一阵子,等什么时候愿意回来,再搬回横塘也不碍的。”

众人道是,蒋氏笑着出门,一到外头脸就拉到了裤腰,嘴里嘀咕着:“大老爷这回必摊上了大事,现在跟着回幽州,有什么好果子吃!亏得三房,上赶着同荣同辱,万一大老爷栽了,到时候抄家杀头,且有时候呢!”

谢训对这婆娘的乌鸦嘴深恶痛绝,“你就不能说句好听的,盼着他们杀头抄家,与你有什么好处……”

这一对儿骂骂咧咧地,往南去远了。

清圆慢走半步,心头有些彷徨,倒不是为阖家迁徙的事,是为陈家的祖父母。她在横塘,离得近,将来有机会还能去探望他们。若去了幽州,路远迢迢,他们年纪又大了,这辈子想见,恐怕也不能够了。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