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7)章(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这么多银子,不说按艺术品卖,就是论斤称,那也是笔不少的钱!

薛一试着开了弹幕,发现弹幕和她一样,满屏的钱钱钱,好有钱,我什么时候才能这么有钱。

果然粉随蒸煮!

拍完这些,金兰婶和阿黛华妈妈要给阿黛华穿戴银饰,薛一便不再拍,而是出神地看起来。

苗族穿戴银饰似乎也有一定的顺序,还要边穿戴边说吉利的话,这薛一就不知道了,忙问阿黛华妈妈。

阿黛华妈妈正问金兰婶怎么阿瑶朵今年没有来,金兰婶说阿瑶朵在城里读书,回不了,听到薛一提问,笑说:"是啊,不但穿戴的顺序不一样,对出嫁和去游方的姑娘说的话也不一样,说错了戴错了,就不能出门或不能出嫁了,得改天再去,不然就是不吉利。"

"原来还有这个说法啊。"薛一小心记下,她来苗寨以前看了不少相关的资料,好像还没资料提过这点。心想导师说的果然不错,一定要实地走访才能得到最真实的第一手民俗资料,难怪屏幕外那群宅男那么讨厌虚拟旅游直播,看来不是没有道理的。

过了大约半小时,女孩子们全都穿戴完毕,整个院子看起来银闪闪的,看得薛一几乎挪不开眼睛,直到阿黛华催她拍张照片她才回过神来找三脚架。

她刚见阿黛华时觉得阿黛华颜值算高的了,没想到其他女孩子颜值也不低,薛一先给她们拍了个人照,又拍了大合影,有些女孩子玩得好,又要三三两两的要拍小合影。

薛一也都一一给她们拍了。

"好了好了,来吃饭了,你们不饿,薛老师也要饿了。"金兰婶佯装怒气,把女孩子叫进去,才对薛一说:"薛老师,拍了一早上累了吧,就在我家吃饭好了。"

"不累,拍几张照片而已。"薛一收了相机和三脚架,笑说:"那就麻烦金兰婶了。"

"有什么麻烦的,您一个城里姑娘到这不容易,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跟金兰婶说,不要嫌麻烦,知道吗?"

"嗯,好。"薛一点头,不知道为什么,金兰婶看她的眼神像在看另外一个人,满是说不出的追思之情,既像在看自己的女儿,又像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看自己的情人。

问过其他人才知道,原来金兰婶的丈夫便是那位被大家称颂的方支书,学堂里那台钢琴的主人。她是想起她过世的丈夫了吧,薛一想。

大概是想到自己过世的丈夫,金兰婶对薛一颇为照顾,怕她不好意思还频频给她夹菜,薛一心想如此若能让她寄托相思之情,那就受下吧,也就不再客气。

大家在金兰婶家吃完饭,要上长chun坡时,金兰婶又叫住她,递给她一个竹篮。

薛一掀开盖在上面的布看了一眼,里面有好几种颜色的糯米饭,还有两个鸭蛋,一双红筷子,一束山茶花,及一个装满松叶、辣椒、棉花、椿芽的碗。

"这个要gān什么?"薛一不解。

"你到山上就知道了。"金兰婶笑笑后便不再说,问旁边的女孩子也都是抿嘴笑,薛一虽然不解,但也只好带上。

芦笙节是苗族最为盛大的节日,时间不定,一般是秋收之后,chun耕之前。

丹柳苗寨的芦笙节正月十六开始,前几天是踩堂、聚会、赛马、斗牛等活动,最后才是芦笙会,不过有时也会同时举行,比如今年芦笙会就举行的比较早。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