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46(2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但这回至少天子给了一个限期,叫他们心中略有丝希望:只要修好藏书室、印够了给周王夫妇的藏书,今年内就能选定成婚的日子。

第60章

这一年虽说周王的婚事仍没着落,可日子也还要接着过。到了端午长假中, 福建省依旧要办讲学大会。

外省跟风的大会比他们办的更奢华也好、更有文化底蕴也好, 福建这里还是保持着全国第一家省级讲学交流会的气度, 按着自己原有的模式从容地安排,不去试图模仿任何人。

不过相比起去年的观望, 今年则有更多名家学者主动来讲学,接到请柬的生员、儒士更是引以为豪,要在亲友中狠狠炫耀一番。甚至有许多外地学子打听着武平仍有讲学会, 也从各省结伴而来, 想见识见识这引起讲学风潮的源头之地究竟好在何处。

以祝颢、徐珵为首的几名主办苏州讲学大会的才子自然也在其中。

他们去年那场讲学已办出了自家力所能及的最高水平, 却没能压倒诸省,胜过最早办大会的福建, 这在他们来说就已是极大的失败。这一趟过来就是为了看看福建大会的成色, 回去之后好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家大会——

当然, 若这福建只占了个“早”, 别处实际上还不如他们所办,他们也会毫不客气地写文章具述此情的。

武平县的大会在端午正式开场, 五月初一, 祝颢一行就已风尘仆仆地踏入了武平县地界, 在城北见到了交椅山、思齐讲坛……和讲坛前乌泱乌泱的一片长队。

他们今日见着的排队盛况, 差不多就是黄大人去报假案时看见的那样。

离着排队地点, 就有个穿着素白襕衫、顶着一个梳得光光的小鬏儿,胸前斜挂了条红绸的小学生跑过来,操着磕磕绊绊的官话问:“几位先生是来参加我们‘第二届福建名家讲学交流大会’的吧?”

众人愣了愣, 打量那孩子几眼,见他举止规规矩矩,甚有礼仪,也不认生,是个讨喜的学生。胸前那条红绸上写着拳头大的“导游”,不知是谁想出来词,倒也通俗易懂——顾名思义,这孩子应当就是引导人在武平县游览的小向导。

几人不禁笑着逗他:“你这孩子是哪里的小学生,谁叫你来与人做这导游的?”

那孩子挺了挺胸道:“学生是旁边宋氏学院的上舍生,因为今年讲学会参与人多,要有人在这里引导外来的名士大家,故此志愿来做导游的。听先生们口音,不是咱们福建人吧?有请柬么?没有请柬的不在这边排队,我带先生们到游客登记处去。”

他们自然没有请柬,又看那小学生聪明懂事,便放开胸怀跟着走,不多久就到了路尽头的一个棚子里。

棚子里坐的是个穿青襕衫、戴折上巾的生员,温文尔雅,颇叫人有好感。他面前是一张光秃秃毫无装饰的长案,唯一特别的就是长,可容五六人同时在桌前书写。那桌外摆着四张同样简单的无扶手木椅,当中空得宽宽的,有两名在他们之前到来的外省书生正坐在桌前书写。

徐珵和两个少年才子挤上前扫了一眼,便看出众人都是在印有笔触极纤细的宋时字的纸笺上写字。那纸笺上已印好了姓氏、名、字、年纪、某某年儒士/生员/举人/进士等字样,底下空出一片叫人填写的空白。

他们想看得细致些,那小学生却拉住他们幅宽将有二尺的苏样儿衣袖,劝道:“几位先生请按着顺序坐下填个表格,不填的在这条线后面排队,我这就拿表格给你们看。”

众人下意识低头看去,才发现地上洒着一道手掌宽的白线,里面教人填表的生员也抬头看了他们一眼,指点道:“几位先生是外省来的?在下新泰二十年生员庄繁,这里有两个空位,诸位先选两个坐进来,我教你们如何填这表格。往后发放纸笔、纪念品、寄送讲学大会语录等事,都凭诸位今日登记的身份地址。”

苏州大会上却没这么多麻烦,凡要参加的学子尽可参加,这福建人怎地这么多事?

他们心里虽有抱怨,但看着前面已经有两个外省人在填表,不愿丢了苏州府的面子,便上前与庄繁和先到的两人见礼,按着他的指点在纸笺空白处书写。

不得不说,这种宋时印法印出来的字迹极清晰易辨,页面雪白可爱,绝无字迹模糊的问题,叫人拿在手里便觉着赏心悦目。

徐珵第一个上去填表——读书人见了面第一见事就是论出身、资历,他是个少年生员,这出身足可自豪,填起来也不嫌表上印的太细致。他正写着,身边一名广东书生填完了,庄繁拿过去先看了看,收到旁边一个木匣里,又取出一张厚纸印的、有字有画的帖子和一个青绢面礼匣给填表人,叫对方按着纸上印的时间地点参会。

苏州才子们也加快速度填了表,各领了一个礼匣和一张传单。

帖子四角印有云头花样,天头处是一幅去年请柬上就印着的交椅山环抱讲坛图,右侧打头印着一首前朝丞相李忠定公的《读书堂》。

一句“赢得工夫剩读书”便把这场大会的格调拔高了不少,又恰与图上的山景相配——虽然单子上印的不是灵洞山,可外地人也认不出是什么山来,只见图好、诗好、字好,就觉得这张帖子实比别处见的都精致。

帖中印的不是清华文章,而是讲学时间、地点安排,下方还列了几处专供与会士子住宿的士绅别院和寺庙、道观。

而附送匣子里各装了一个淡绿色透明玻璃胆外包竹蔑壳的旋口随身杯,一把小蒲扇、一方素帕、一套小文房四宝套装、一沓右侧印有大红《第二届福建省讲学交流大会》字样的稿纸,都是讲学时能用到的东西。

替他们引路的小导游拧开玻璃杯盖子,带点儿得意地说:“这是我们宋山长叫人做出来的,盖子拧紧了,颠倒过来也不洒水。我们书院里都是用这等旋口杯瓶,外地再没有这样式的。”

以前宋时也用拧口的杯子,但自己用就图方便省事,只用竹筒削的,玻璃这种易碎的东西根本不往外带。但这回要供给外来游客,就得费些心做出又便宜又方便,还有点能让人忽视它便宜粗糙本质的特色的纪念品。

若做瓷的,古代好瓷窑有的是,他们这小县的瓷器拿出去怕人笑话。反倒是会高温玻璃技术的地方少,烧个耐烧的透明玻璃杯,外头包个竹壳防摔兼掩盖杯体不平整问题,再加个螺旋口,一般人就不计较工艺粗糙不粗糙的了。

便宜、有特色、耐久存——万一这届大会做多了送不出去,下次再来人接着送这个。

他就按普通会议用品的标准设计了这款礼盒,在现代看来不算什么,搁在大郑却已是前无古人的会议佳礼。

连这种省级学术交流会议也是他首倡,前无古人。

从时尚中心苏州来的才子们对着这礼匣,都默默无语,挑毛病的心也熄了几分。

不是这几样东西珍贵到能叫他们叹服。如玻璃制品、笔墨书纸之类,苏州的能比福建的精致数倍出去,可他们办讲学会时却没想着要为来听讲学的书生提供这些。而这礼物再比起他们一进武平地界便主动来接待他们的小导游,比起刚才在棚中迅捷又有条理的登记过程、细致的登记单,又不值一提了。

去年那些福建人的文章写的当真不错,武平县这里办的是有一省规模的讲学会,他们办的却还是相熟才子之间的文会。

众人沉默了一阵,才有人勉强说:“宋县令昔年在广西时就以擅长招待上司、游客出名,父子间耳濡目染,宋君自然也会这些……”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