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盛世文豪_第60章(2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封蔚此时身上揣着两道密旨,若陈老爷子拒绝入仕,他便拿出另一道密旨,加封陈老爷子一个爵位,享食禄。

当陈老爷子终于缓过劲儿,情绪恢复平静时,封蔚才将人扶起。

陈沛一边抹眼泪,一边叫心腹打来水,亲自为陈老爷子净脸。

陈老爷子道:“下官孟浪了。”

封蔚揭过此不提,道:“本王事情已经办完,便不喧宾夺主了。”

封蔚看向余柏林。

余柏林这才上前对陈老爷子见礼。

陈老爷子也才想起余柏林的事。他虽对余柏林跟随封蔚前来,心中疑惑。但他面上并不显露,而是以平常长辈对晚辈的姿态,考校了余柏林学问后道:“世人且可轻年少?吾当年不如。”

余柏林忙道惭愧。

封蔚笑道:“长青你就别自谦了。你再自谦下去,和你同一辈的读书人都快懆死了。”

陈老爷子德高望重,又曾任武宗时太子经师,和封蔚说话自然不同其他臣子那样惶恐。他直接笑道:“长青和王爷很熟悉?”

封蔚点头道:“自然。长青和本王认识于微末。太子蒙师既是长青。”

陈老爷子和陈沛恍然。

怪不得余柏林和封蔚如此亲近,却身份并不相当,原来如此。

皇帝当年遭遇,陈家一想,就忍不住心痛不已,梦中都不由哭对武宗和先太子。余柏林当时与皇帝结识,当然不需要什么身份地位。

以余柏林才华,即使当年连童生都不是,却有担子结识被厌弃的皇长孙一家,可见其品行和胆识,也可见其感情真挚,并非权力左右。

然而……并非如此。

余柏林和封蔚结识的时候,新帝一家处境虽不好,但已经是皇帝。

这一说辞是封蔚和封庭商议后拿出来的。余柏林与封蔚如此交好,肯定要有个说法。

救命之恩涉及皇宫阴私和皇室脸面,不能拿出来说。要说封蔚单纯赏识余柏林,又显得余柏林似乎趋炎附势,甚至把余柏林打入什么德王党,封蔚舍不得。认识于微末一说,最为合适。

余柏林入京时,封庭一家正苦着,文宗都忽视他们这一家很多年,他们是京中超级小透明,没人注意这一家有什么人际交往——那时也没人敢跟他们交往,敦郡王等人都是偷偷施以援手。

说余柏林是那时与皇帝一家结识,没人能追查出真伪。追查出也无所谓,皇帝都承认了。

封蔚现在这么说,是因为陈老爷子将任东宫太师,接手太子教导。他和现在给太子讲课的那些人不同,皇帝信任他,太子教育也不会避着他。太子在余柏林手中接受教导之事也必不能瞒着。

现在说明,也让陈老爷子明白余柏林在皇帝心中地位。

陈老爷子才富五车,却已经年老。具体教导一事,皇帝陛下还是属意余柏林。他也希望陈老爷子能领会自己意图。

封蔚又道:“若不是长青资历尚浅,当为太子讲经。”

陈老爷子并不是迂腐之人,不会因余柏林年龄而看轻他。当年他为太子讲经时,虽然比余柏林现今年龄大,但也为翰林中资历最浅的人之一。

余柏林目前所显露才华,已经超过积年大儒。他又深得皇帝信任,且既然为太子蒙师,肯定得太子亲近,之后定为皇帝肱股之臣不说,以他年龄,不出意外,必能经历两朝,留给太子所用。

皇帝陛下重用他、培养他,理所当然。

陈老爷子明白,封蔚当着他的面说这些,就是告诉他,余柏林将是他那太子太师的继任者。

虽然惊讶,但思及余柏林自身才华和身世背景,陈老爷子又觉理所当然。

或许余柏林出身寒门,在朝中毫无瓜葛,只忠诚皇帝一人的背景,更加适合作为皇帝和太子心腹之臣。

陈老爷子心中明了之后,知道自己入京后,说不得教导太子倒是其次——太子年幼,如今还在启蒙,不需揠苗助长,带太子长大,他身体所限,恐无法指导太子——指导余柏林才是真。

他指导余柏林之后,余柏林再指导太子。

想明白之后,陈老爷子看余柏林的眼神中严厉几分。他又细细的问过余柏林所学和师承之后,心中满意几分。

张岳为经师,自家孙子为蒙师,与谢家卫家交好,又得京中大儒多次指点,若此次能登杏榜,与太子讲经也尚可。

“你当不负皇恩,虚心刻苦。”

“学生铭记。”余柏林拱手鞠躬道。

心中抑郁一空的陈老爷子如今精神甚好,决定在启程之前,亲自教导余柏林。

余柏林当然乐得从命。

封蔚一脸茫然。

他就是来宣个密旨,给与余柏林的关系走个明路,怎么余柏林就在陈家住下了,自己就被赶走了?

好吧,说赶走不准确。余柏林在陈家住下,他总不能也跟着余柏林住下。就算能住下,他也不能和余柏林住一起。就算和余柏林住一起,余柏林又恢复在京城那样日夜苦读的作息,陈老爷子还每日为其授课,指导其课业,也不能陪他玩耍。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