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一十章 劝谏(1 / 1)

最新网址:www.zoc.cc

“什么!?竟然还有这等事情!?”

赵学尔气得不轻,她实在没有想到,李复书宠爱郑妙音,给余力连升数级之后,竟然丝毫没有收敛,还多次私受官员贿赂,许以朝中要职,败坏朝廷纲纪。

她此时才发现,因为她当初的不重视,没有及时处置郑妙音和余力的后果有多么的严重。

李复书宠爱郑妙音,达官贵人们争相效仿纳江南女子为妾,并且相互攀比,导致江南女子身价百倍。有那利欲熏心之人罔顾人伦亲情,为了钱财把定了亲的女儿卖去大户人家做妾。

虽说败坏了民间风俗,但这样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就算没有李复书宠爱郑妙音的事情发生,恐怕他们也会找其他的借口来卖女儿。

但李复书因为满意余力送来的美人儿而给他连升数级,招致其他官员们眼红,竟然争相效仿余力给李复书送奇巧玩物和美女来换取晋升的机会,这确是赵学尔没有想到的。

她更没有想到的是,李复书竟然如此放纵,不但毫无节制地收受官员们送上来的东西,还把朝中要职当作礼物一般赏赐给朝廷官员。

若是长此以往,恐怕以后朝中官员们都不想如何把差事办好,而想着送什么样的礼物讨李复书的欢心了。

赵学尔心知这股歪风邪气必须要尽快尽严的杜绝才好,否则后患无穷。

她吩咐如鱼道:“你去中书省问问,最近有多少人不是因为政绩突出,而是投机取巧讨了皇上欢心才升的官?”

如鱼领命而去。

不多会儿,如鱼就回来了,手上还拿着一份名单。

赵学尔看着这份名单,不由气得手上发抖,上面竟然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十几个人的名字,还有他们曾经的官职和现任的官职。

“皇上是疯了吗?竟然把朝中要职如此随意就给赏了出去?”

她把名单拍在桌案上,怒气匆匆地去了安仁殿。

而此时安仁殿中,李复书正一边批阅奏折,一边欣赏郑妙音弹琵琶、唱歌,好不自在。

只是郑妙音唱了没一会儿,便不肯唱了。

李复书道:“怎么停下来了,继续啊?”

郑妙音一手抱着琵琶,一手无力地甩着,噘着嘴抱怨道:“陛下每天让人家弹琴唱歌,人家手也酸,嗓子也疼,都不知道心疼心疼人家。”

李复书道:“每次让你唱歌儿给我听,不是说手疼就是嗓子疼,我如今只不过两三天才召你一次罢了,你却还是懒怠得很。”

他嘴上虽然这样说着,到底还是放下了奏折,走上前去关切道:“哪里疼,给我看看?”

郑妙音把右手伸到李复书的跟前:“喏,都快破皮了,疼死了。”

她说话的时候就像唱歌儿一样,一字一转弯,仿佛缠绕在人的心上,让李复书好不怜惜。

只是他把郑妙音的纤纤玉指捏在手里看了半天,都没有看出哪里不妥来,嗔道:“哪里破皮了,这不是好得很?”

郑妙音立即把手抽了回来,翻了个白眼儿道:“陛下可真是狠心,难道要我把手指弹破了,才肯让我歇一歇?”

她原本因为受了朱倩的欺辱,便决心好好儿学习宫中的规矩,做一个合格的妃嫔,让别人再也挑不出错来。

礼仪嬷嬷说妃嫔必须得听皇帝的,皇帝召妃嫔侍寝或者伴驾,妃嫔不得拒绝;皇帝若是让妃嫔们跪安,妃嫔们也不能赖着不走。

所以她之前对李复书都是有求必应。

李复书让她唱歌她就唱歌,唱到嗓子累了,手弹得酸了,也不敢吱声儿。

除此之外,她凡事都要向李复书请示过后才敢行动,规行步矩,不敢越雷池半步。

但自从她被李复书要求回避宰相们,便知道无论她的宫规学得有多好,亦或是她爬到了多么高的位子,在李复书的眼里,她都是上不得台面的人。

那天她回凌烟阁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那个教她礼仪的嬷嬷给遣走了。

既然宫规礼仪不能帮她获得尊严和尊重,那么她还学这些礼仪做什么呢?

还不如回到以前做歌姬时学的那一套,好歹还能够获得宠爱。

所以后来李复书再召她弹琵琶唱歌取乐,她每次都是唱一两首歌以后,就撒娇说手疼嗓子疼。

果然,李复书不但不怪罪她,还更加怜惜她,一把把郑妙音搂在怀里,道:“好好好,都是我的错,咱们不弹了,也不唱了,行吧?”

郑妙音做歌姬多年,为了笼络客人,深谙欲擒故纵之道。

所谓欲擒故纵,必然有擒有纵,而不是一味地擒着,或者一味地放纵。

此时她见李复书体贴,便想给他点好处鼓励一下,娇笑道:“好啦,那我就再为陛下唱两首,不过我可只唱两首哦,若是唱得多了,嗓子就真的该不舒服了。”

李复书听郑妙音这样说,便知道她方才并不是真的嗓子疼,只是在向他撒娇而已。

纵然他知道郑妙音刚才骗了他,心中却并不生气,反而有种说不清楚的兴奋,笑道:“好吧,两首就两首,再唱得多了,我也该心疼了。”

他说着又坐回桌案后面,也不看奏折,专心致志地听起郑妙音唱歌来。

郑妙音抱着琵琶做了一个起手式,手还未落下,先向李复书送去一个含情脉脉的眼神。

见到李复书也正深情款款地看着她,两个人相互交换了眼中的浓情蜜意,这才开始边弹琵琶边唱歌。

歌姬学的曲子多是为了与客人调情,不但歌词低俗,而且曲调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不绝如缕,更缠人心。

一个唱歌,一个听歌,两个人时不时双目相对,情意绵绵,气氛极佳。

赵学尔此时来到安仁殿外,恰好听到郑妙音唱歌,凄凄哀哀,尽显柔弱之态,让人萎靡不振,十分不悦。

不等门外的侍从通报,她疾步跨上台阶,人还没有进门,声音先传了进去:“礼乐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李复书一听见赵学尔的声音,吓得赶紧从龙椅上跳了起来。

他几步跑上前去,把郑妙音拉了起来,在大殿内没头苍蝇一样的乱窜,想要把她藏起来。

可这安仁殿虽大,却十分空旷,根本没有郑妙音的藏身之地。

赵学尔踏进安仁殿之时,便看见李复书拉着郑妙音站在大殿中间,不知所措。

郑妙音手上抱着琵琶,一看就知道他们方才在里面做什么。虽然她早就在外面听见了琵琶声和郑妙音的歌声,但此时亲眼看见她抱着琵琶站在这安仁殿中,心中怒气更甚。

安仁殿虽说是李复书的寝室,但它更是李复书办公和召见大臣们的场所,并非嬉闹之地,李复书怎么能在这里召见妃嫔戏耍玩乐呢?

李复书见赵学尔面色不愉,一把甩开郑妙音的手臂,搓了搓手,干笑了两声,道:“皇后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

赵学尔此时才正眼看李复书,眼前的人是她的夫君,但不知道为何,她忽然觉得这个日日与她见面的人竟然有些陌生起来。

她还记得当初李复书向她求亲的时候,他向她许诺,他不但不会限制她的志向,甚至还会帮她实现她的抱负和主张。

从此,他们便站在了一条船上,风雨同舟,携手共进。

他们经历过多少次危机,才扳倒了康宁公主,顺利登基;他们费了多大的功夫,才稳定朝局,安定民心;又排除了多少困难,才推行改革,肃清吏治。

她以为他们有着共同的志向,那就是国富民强,天下太平。

但此时,她发现她好像错了。

她的这些想法,似乎只是她的一相情愿而已。

因为一个以天下为已任的人不会在与大臣们议政的地方与妃嫔嬉戏,更不会把朝中要职当作礼物一般随意赏赐于人。

究竟是她一开始就看错了李复书,还是李复书被美色迷惑,才误入歧途的呢?

李复书见赵学尔看着他不说话,不由得更加心虚,慌忙解释道:“皇后,不是你想的那样,是......是......”

他“是”了半天,也没“是”出个什么理由来。

连他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跟别提说服赵学尔了。

赵学尔懒得看他费劲巴拉找借口的蠢样子,直接指责道:“如今边境战事未平,陛下却常常与郑婕妤唱靡靡之音取乐,使得宫里宫外到处都是哀思颓废之声。乱世亡国之音传唱不止,非国运长久之道。”

李复书一听赵学尔给他扣了这么大的帽子,赶紧否认道:“皇后严重了,只不过是唱了两首歌而已,哪里就关乎国运了?”

“严重了?”

赵学尔见李复书尤不知错,怒气更甚:“那陛下觉得怎么样才算严重?陛下收受大臣贿赂,随意给他们安排官职的事情严重吗?”

“这......这......”

其实李复书想说,这样的事情在他看来真的不严重。

毕竟天下的官员千千万,光是京都就有上万个官员,他不过是按自己的心意安排了几个官员而已,又能出什么大乱子呢?

当初他升余力做太府少卿的时候,赵学尔也是这样小题大做。

结果呢?

人家余力做太府少卿做得好好儿的,从来没有出过一丝半点的差错。

他既得了心仪的美人儿,余力也得到了他想要的官职,政务也没耽误,这不是两全其美,对大家都好吗?

这些日子大臣们给他送了许多礼物,各式各样,有些连他都没有见过。

比如软若无骨,跳起舞来风情万种的美人儿;比如只要把屁股上的绳子拉几下,就能自己往前跑的精美小马车;再比如那个既会说吉祥话,又会吟诗赋词的小鸟儿。

还别说,真是让他大开眼界。

总之,他是皇帝,掌天下之权。

只要大臣们把他哄得高兴,他给他们升个一官半职的又怎么了?

只是这样的想法他却只能放在心里,不足为外人道,否则一片讨伐之声又是免不了的了。

他想了想,还是软了语气道:“给官员们的任命应经中书敕命,而不应由我直接任命,是我考虑不周,幸得皇后提醒,我日后必定多加注意。”

他故意把他随意给官员晋升官职的事情,变成任命流程上的问题。

把大错改为了小错,既应付了赵学尔,也给自己留足了脸面。

谁知赵学尔却丝毫不想让这件事情含糊混过去,严辞道:“余力因为进献郑婕妤得了陛下的欢心,陛下便升他做太府少卿。如今大臣们不思江山社稷,国家民生,倒想着投机取巧,四处搜寻精巧玩物讨好陛下,以此换取晋升的机会。”

“陛下宠爱郑婕妤,下面的大臣们便效仿陛下纳会吴语唱歌的江南女子做小妾取乐,使得江南女子身价上升百倍,甚至有利欲熏心者把定了亲的女儿卖入富贵人家做妾。如今朝野上下,道德败坏,人情沦丧,难道这就是陛下想要看到的吗?”

“这......这......我当然不想这样!”

李复书大惊,实在没有想到,在他看来无关紧要的事情,竟然造成了如此恶劣的影响。

赵学尔见李复书惊恐的模样,知道他也并不愿意这样的事情发生,这才面色稍霁。

温声劝道:“我知道这些事情并非陛下圣意,但陛下位九五至尊,一言一行都会有人去揣摩和效仿,所以更应该谨言慎行,而不可随心所欲,不计后果。陛下一年前在为政殿前焚烧珠玉、锦绣以示节俭,如今却痴迷于奇巧玩物,又何以异于当初所焚者乎?”

李复书纵然最初对赵学尔的劝谏并不以为意,此时知道他的所作所为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也不由得心中懊悔。

他主动道:“我这就下诏,不许大臣们再进献任何东西进宫,并且禁止民间传唱靡靡之音。”

赵学尔见李复书听劝,满意地点了点头。

只是若要杜绝已经形成的歪风邪气,光是一道干巴巴的圣旨是不够的。须得李复书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才行。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