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零三章 战事(三)(1 / 1)

最新网址:www.zoc.cc

李复书原本已经对朱倩愤怒至极。

他以为朱倩来向他求情把朱绍调回京都,是朱家父子的意思。

因此,他对朱家父子亦失望至极。

但朱志行上来就把朱倩给骂了一通,李复书这才知道原来朱倩来向他求情是自作主张,而并非朱家父子授意。

他看着脚边哭得满脸泪痕的朱倩,心想她毕竟是个女人,没什么见识也是有的,何必跟她计较?

李复书这么想着,便息了怒火,亲自扶起朱志行道:“朱公这是做什么?快起来吧。”

朱志行见状,心知他还算来得及时,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他起身以后,仍然自责道:“老臣教导无方,竟然叫贤妃到陛下面前胡言乱语,实在无颜面对陛下。”

李复书与康宁公主争权之时,朱志行为了替李复书争取监国的机会,不惜牺牲辅臣之位,这件事情李复书一直记在心里。

朱志行当初外放之时,他还在心中发誓,只要他当了皇帝,定然要让朱志行重回京都,并且做回宰相,受人敬仰和尊重。

虽然他登基以后确实第一时间召回了朱志行,也让朱志行官复原职。但不久他又因为朱绍夜访良王府而迁怒朱志行,把朱志行调离了宰相之职,如今做着一个没有太子的太子少师。

所以李复书虽然心中对朱绍不满,但对朱志行却是满心愧疚。

此时见朱志行又全心全意为他着想,心中的愧疚更甚,温声道:“贤妃不过女子,不懂朝政之事,纵然说错了话,我也不会跟她计较。”

他见朱志行头发微散,额头沁着汗珠,显然来得很匆忙,问道:“朱公此时进宫,是有事要与我说吧?”

朱志行听李复书不怪罪朱倩,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他当然不能说自己是担心朱倩闯祸才特意赶来阻止,好在他来的时候已经想好了理由,赶忙回道:“臣是为了南部边境的战事而来。”

李复书点了点头道:“那我们进去谈。”

他转身嘱咐一旁的侍从:“把贤妃好生送回昭庆宫。”

同样是让他们把朱倩送回昭庆宫,但李复书这回多说了“好生”两个字,侍从们便知道他们该把朱倩客客气气地请回昭庆宫,而不是强制带离安仁殿。

朱倩就是再不晓事也知道她刚才惹怒了李复书,是朱志行及时赶来才替她解了围。

只是她心中仍然放心不下朱绍,轻唤了朱志行一声:“父亲......”

她希望朱志行能够想办法帮帮朱绍,只是方才她已然因为朱绍的事情惹怒了李复书,所以她此时不敢明说,欲言又止,只希望朱志行能够明白她的用意。

朱志行当然明白朱倩的用意,只是他却没有应承朱倩,而是道:“贤妃身为皇上妃嫔,万事应当以皇上为主。贤妃只要在宫中伺候好了皇上,便是我们朱家最大的荣耀。至于其他的事情,贤妃就不必操心了。”

朱倩身为正一品皇妃,品级在朱志行之上,若是平日里,朱志行见到朱倩还得行礼。

方才情势紧张,李复书明显被朱倩气得不轻,朱志行唯恐李复书说出什么对朱倩、对朱府不利的话来,这才怒吼一声训斥朱倩。

一方面,他是为了阻止李复书责罚朱倩。

另一方面,则是趁机向李复书解释,朱倩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出于妇人之仁,而并非是他与朱绍授意,希望李复书不要因此而迁怒朱绍,进而影响朱绍未来的前程。

现在众人都平静了下来,他自然不会再对着朱倩大吼大叫。

此时他对朱倩说话的声音很轻,语气也很恭敬。

但朱倩却能够感觉得到,朱志行在警告她不要再管朱绍的事情。

方才朱倩一个人面对李复书,看到李复书对她的厌恶,这半年多来的期待化作泡影,一时伤心绝望,才拼着被李复书彻底厌弃,也要求他把朱绍调回京都。

此时她见到了朱志行,虽然朱志行骂了她,可李复书对她的态度却与方才大不一样了。

她心中仿佛突然有了主心骨,知道自己若是继续蛮干下去,不但她自己会被李复书厌恶,还会连累朱府。

所以她很是顺从地听从朱志行的嘱咐,没有再提朱绍的事情,与侍从们出了安仁殿。

朱倩出去以后,李复书和朱志行进了安仁殿,两个人各自落座。

李复书道:“你对南边的战事有什么看法?”

朱志行道:“不知皇上打算如何应对幽台国的五万大军?”

虽然他此时进宫是为了阻止朱倩坏事,与李复书商议南部边境的战事只不过是他的借口,但因着此事关系到朱绍的安危,所以他也确实想知道李复书究竟打算如何应对边关的战事。

南部边境军情紧急,他知道李复书必然会第一时间召见宰臣们商议此事。

李复书道:“这一战势必不可避免,但打仗甚至打胜仗都不是目的,最终还是要与幽台国和谈才行。”

朱志行点了点头,他明白李复书的意思,也很是赞同李复书的决定。

他关在书房这半日,便是在研究南部边境的应对之策。

自从神武太后薨逝,南唐战事不断,如今国中军备如何他是知道的,实在不宜再与幽台国开战,趁着打胜仗之机和谈是再好不过的了。

朱志行道:“陛下可有选定与幽台国和谈之人?”

“和谈之人?”

他的话提醒了李复书:“方才只定了让南中军和西中军支援方蒋,倒是还没有定下和谈之人。”

他捏着下巴,心中思索着谁合适去与幽台国和谈。

朱志行赶紧道:“若是陛下还没有合适的人选,老臣甘愿前往。

朱绍因为夜访良王府而被外放薛州,不但连累他丢了宰相之职,还连累朱倩失了李复书的宠爱。

如今这大半年已经过去了,李复书还是不愿意去朱倩的宫中,想必是仍然没有原谅朱绍的过失。

朱府有一个女儿在宫中做贤妃,他还因此得了国公的爵位,在外人看来,朱府已经不是一般的显赫。

可只有朱家人自己知道,如今朱府实在不受李复书待见。

朱志行想过了,此时朱绍在边关虽然处境危险,但这也未尝不是朱家重新恢复往日荣宠的机会。

只是旦西率领五万大军侵扰南唐边境,自有守边大将军方蒋率领安南军应对,即使南唐打了胜仗,也是方蒋的功劳,与朱绍无关。

所以朱府若是想趁此机会翻身,还需要想办法捞点功劳才行。

打仗的事情自然轮不到他去操心,那么他便只能在和谈上下功夫了。

谁知李复书却立马拒绝了他:“不行!你年事已高,又患了风湿,怎么经得起舟马劳顿和南方的湿热天气?”

朱志行不但不求他召回朱绍这唯一的嫡子,一把年纪了竟然还要去战争前线与幽台国和谈,实在让李复书感动不已。

但朱志行当年为了替他争取监国的机会被外放罗州,患了腿疾,经不得车马劳顿,更受不得南方的湿热天气。

这也是为什么朱绍夜访良王府这么大的事情,李复书却没有贬黜朱家父子,而只是明升暗降地把他们调离了京都权力中心的原因。

因为他心中一直对朱志行心怀愧疚。

纵然他对朱绍夜访良王府之事十分不满,却仍然给朱府保留了表面上的尊荣。

所以,为了朱志行的身体着想,李复书势必不会同意让朱志行去和谈。

朱志行急道:“臣的腿疾早就好了,定然能够不负陛下所托,办好与幽台国的和谈之事。”

他外放罗州之时,不适应罗州潮湿的天气,确实得了风湿。

但他在罗州只不过呆了半年,期间又做了防护措施,并且还请了大夫替他护理,他的风湿之症根本不严重。

而且他回京都已经这么长的时间了,风湿之症早就好了。

他之所以会在李复书跟前夸大他的病症,是因为李复书当年想让他主理土地兼并案。

有能力兼并土地之人都是非富即贵,其中不乏皇室宗亲和公卿大臣,实在是个得罪人的差事。

他不想接这个差事,又不好直接说他不想干,所以才以腿疾为借口推脱。

却不想此时竟然成了李复书阻拦他与幽台国和谈的理由。

李复书却以为朱志行是因为担忧边境的战事,才故意说自己腿疾好了,劝慰他道:“朝中多得是贤能之臣,哪个不能去?朱公实在不必再为和谈之事费心。”

朱志行还要再劝,李复书抬手止住他道:“好了,我意已决,你不必再说。”

好不容易等来一个让朱府翻身的机会,他还不能去,朱志行眼中难掩失落。

他实在没有想到,当初为了推脱主理土地兼并案而编出来的谎言,如今竟然会成了朱府翻身最大的阻碍。

早知如此,他编个什么借口不行呢?

为什么一定要说他有腿疾呢?

朱志行此时心中后悔不已。

李复书见朱志行情绪低落,心想他执意要去与幽台国和谈,公心之外,恐怕也难免是因为担忧朱绍的安危。

所以他十分体贴地道:“若是朱公担忧朱刺史的安危,我这就召他回京都,好让你与朱夫人放心。”

朱倩求他调朱绍回京都的时候,他心中满是愤怒,只觉得当初给朱府的处罚实在太轻。

但朱志行一大把年纪,还有病在身,却不顾自己的安危要去战争前线,他心中实在敬服不已。

他不忍心朱志行这样的功臣为了儿子的性命而提心挂胆,此时便心甘情愿地主动说出要把朱绍给召回京都。

只是,依朱志行的脾气,恐怕他是不会同意的。

果然,朱志行立马拒绝道:“万万不可!边关起了战事,绍儿身为刺史,当率领薛州臣民全力御敌,怎可独自逃跑?而且如今战事刚起,皇上就急着把绍儿调回京都,势必会动摇军心和民心,于战事不利。”

他已经不能去边关捞功劳了,若是再在战时把朱绍调回京都,就算是李复书主动提出来的,恐怕朱绍的前程也会毁了,而朱府这辈子怕是都翻不了身了。

李复书不知朱志行心中所想,被他这大义凛然的模样所折服,心中钦佩不已。

把朱志行送走后,李复书便让人去传吴自远。

不久,吴自远奉召而来。

李复书也不与他绕弯子,直接道:“和谈之事我想让你去。”

和谈过程中必定会有许多波折,大动肝火的事情也必然少不了。

所以去和谈的人必须要有极大的和谈意愿,否则一个弄不好可能就谈崩了。

吴自远这次表现出了极为强烈的和谈意愿,所以他最终选中去与幽台国和谈的人是吴自远。

吴自远自然领命。

李复书笑道:“就是辛苦你了,刚替朕巡视了地方,考察地方州县官吏政绩,还没来得及歇口气,就又要去南部边境湿热之地。”

几个月以前,吴自远和姜无谄作为使臣代天子巡察四方,考核地方州县官吏政绩,安抚黎民百姓,举荐贤才并且平反冤案等事宜。

吴自远前两日才刚刚回来,许多事情还没来得及整理向李复书汇报,如今就又要去南边湿热之地,李复书都觉得有些对不起他了。

吴自远笑道:“这是臣的本分,哪里谈得上辛苦?”

李复书满意地点了点头,顽笑道:“你刚回京都,本想让你休息一段时日。只是如今盛夏时期,南边的天气犹如火炉一般,若是让姚相或者其他几位年纪大的尚书们去,只怕他们身体吃不消。我也是没有办法,你可不要在心里偷偷地骂我。”

朝中官员集天下之才,而宰相们又是非朝中最贤能之人不能胜任,他们都是国家的脊梁,每一个人李复书都宝贝得很。

尤其是年纪大的官员们,李复书常常对其多加照拂,唯恐他们身体有恙,那都是朝廷的损失。

这次去与幽台国和谈的人,既要有足够高的身份,又要有足够强烈的和谈意愿,还要年轻力壮扛得住南边的恶劣天气。除了吴自远,李复书一时也想不到别人了。

李复书虽然是在说顽笑话,吴自远却体会到了他对臣子的用心,十分动容:“陛下体恤年纪大的官员们,这是为人臣子的幸运,我感激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埋怨陛下呢?”

虽然他现在还年轻,但他也有老的那一天。

李复书如今怜惜年纪大的官员们,将来等他老了,自然也会怜惜他。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