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89章 李会长在线大撒币(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第89章李会长在线大撒币

持续多日的雨,终于停了。

副热带高压,离开了江淮地区。

积水退去,

李郁的第二波商战,开始了。

府城百姓对于煤炭的接受度,比以前高多了。

相比烧柴,支出略低。

而且不挑天气,

哪怕是潮的发霉的季节,煤饼一样使用。

若是柴禾,早就熄火了。

苏州柴禾商会,第一次全员会议,在眠月楼召开。

众商人,一改往日对李郁的抵触心理。

发自内心的拥戴李会长的到来。

因为,他们挣到钱了。

足够的利润空间,仓储成本更低,损耗也更小。

商人,就是这样现实。

“诸位掌柜,上个月利润丰厚否满意否”

“满意。”

李郁笑了,看着这些贪婪的家伙。

他开口了

“我不满意。”

一下子,如同水滴掉入滚油锅。

众商人一下子慌了,以为这是要砍他们的利润空间。

然而,李郁接下来的话,让他们是又惊又喜

“光一个府城,远远不够。”

“太仓州,常熟县,吴江县,震泽县,乃至常州府,松江府,都可以拓展一下。”

“诸位,可以踊跃报名,每人占一个县城,胃口够大,州府也能试试。”

“你们是想卖一辈子柴禾,还是做点大生意”

一个胖子站了出来,拱手道

“怕是没有那么多的本钱。”

“这个简单,第一批货我可以先赊给你们。”

李会长在线大撒币

哗,众人开始兴奋了。

“李会长,我们原本只是一店的掌柜,骤然承揽一县的摊子,怕是能力有些欠缺。”

显然,说这话的是个谨慎型商人。

“你们可以照搬经营策略嘛,不需要能力。”

“哈哈哈哈。”

李郁干脆说的更直白些

“我是怎么对付伱们的,想必各位不会忘了吧”

“你们可以照搬了去对付其他人。”

“不过,我还有个条件。拿你们现在的店,换一县的经销权。”

“如果没有意见的话,咱们就签合同吧”

当天,李郁和十几个商人签订了合同。

他们用自家的店铺,交换得到了西山煤矿在江南某一县的经销权。

只要能打开市场,他们很快就能赚回三个,五个这样的铺子。

赌一把,也许就能阶层跃升。

从小商人,一跃成为大商人。

有了苏州府城的成功例子,这个冒险值得尝试。

会议最后,

李郁提议,改名

柴禾商会已经过时了,不伦不类。

苏州府煤炭商会,听起来就高大上。

自然不会有人反对,大家都有同感。

最后,就是讨论了一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

比如,如何减少煤饼里含的杂质,灰、硫。

毕竟烧起来,挺呛人的。

李郁从善如流,记录了一堆或许可行的办法,回去试验。

这帮商人,一旦认真起来,还是挺

可爱的。

挖出来的原煤,增加一道洗煤工序。

淋水,粉碎,掺入石灰石,最终再加工成形。

难度不算太大,需要的只是人力,大量清水。

旁边就是偌大的太湖,有的是水。

至于污染,暂时还没人在意。

这是人口爆炸的乾隆朝,吃饱肚子才是最重要的。

其他的一切,都得靠边站。

西山煤矿有上百个股东,都是衙门里的各级官吏。

生意做得越大,他们的分红才越多。

所以,在商人们叩门拜访,送上土特产后,他们都表示了理解。

并手书一封,给认识的同僚。

有了他们的背书,煤炭生意在当地才能落地。

李郁把这一切,都琢磨清楚了。

没有商人能够抵挡银子的诱惑。

这些人到了当地,就是扮演自己当初的角色。

只要煤饼进入了市面,就会逐步淘汰柴禾。

时间,会解决一切。

现在的问题就是,西山煤矿的产能遇到瓶颈了。

放在这个时代,绝对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西山煤矿。

李郁坐船抵达后,映入眼帘的第一幕就是黑水。

岛屿的边缘,挖了很多的池子,排水沟。

露天洗煤

李郁很小心的避开了几处黑水,走到了煤矿的办公区。

“阿郁,会开的怎么样”

“这是一次成功的大会。”

杜仁觉得这话,听着怪怪的。

不过作为西山煤矿的负责人,他得尽职

“人手不够了。”

“再招流民。”

“就怕官府知道了找麻烦。”他有些担忧。

“现在老爷们自身难保,顾不上咱们。”李郁笑道。

衙门的书吏,都是维格堂的好朋友。

邸报,来往公文,抄送一份,就能换银子。

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行文的级别,从百十文到1两银子不等。

这等好事,哪儿去找。

工作之余,顺手抄写几份,举手之劳。

对于李郁来说,等于是了解了清廷和地方官府的大部分动态。

唯一不好的是,太费钱了。

范京吐槽了好几次,一个月给书吏们发了1000多两的信息费。

卖了一座山的煤饼,都没赚回来。

若不是李郁一向算无遗策,这些人早就要抗议了。

“其实,我们也未必要在本府地面上招揽流民。”

“啊”

“买奴。”

李郁转过身,眼神灼灼。

杜仁一惊,不知是不是他心中所想的那样,问道

“去外地,从人牙子手里买”

“可以。”

两人走在矿区,如同置身月球表面。

地无三尺平

走路要特别留神,不然就摔倒。

不远处的一个坑口,突然冒出了一个黑色的“土拨鼠”。

再一看,竟然是个人。

背着一筐煤矿,走到了过秤处。

杜仁忍住笑,说道

“这样的坑口,咱们这有几十个。”

“别过去了,万一塌方,怕是出师未捷身先

死。”

“52斤。”

过秤处,一个管事吆喝道。

然后,拿给了矿工几个筹子。

“这是”

“我刚改的规矩,超出80斤后,多劳多得,每天下工时发铜钱。”杜仁解释道。

“挺好。”

李郁一听就明白了,

杜仁不愧是府城大讼师出身,脑子活泛。

这些流民,出卖劳动力,换取一日三餐。

心里自然是不甘的。

若有机会,谁不想返乡呢。

从李家堡的花名册,他就看出来了。

矿工因积极表现,加入护卫队的寥寥无几。

这一招,不好使。

“产能要扩大,起码双倍。”

“有难度。”

杜仁面露难色,他解释了一下挖煤的难度。

先得挖竖井,抵达煤层后,再横向挖掘。

每掘进一段,就要用木头加固,否则有塌方的危险。

即使如此,每天的伤亡人数都超过一只手。

从潘家挖来的老师傅也来了。

他说挖竖井太费工时了。

而潘家在徽州的私矿,煤层很浅。

竖井只需要挖个五米左右,就碰到煤层了。

李郁突然产生了一个疯狂的想法。

“老师傅,能不能直接炸”

“啊”

“我的意思是,把眼前这个山头,炸掉一半,那样不就省事了。”

“这,这似乎也可行啊。”

老师傅陷入了苦苦的沉思。

“你算算,需要多少火药。”

“行。”

爆破用的火药,硫磺占比极高。

几乎接近八成。

这玩意,大清朝很少出产。

东边的邻居,倒是盛产。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