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 18 章(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第18章

始皇呛了一口茶水“怎么,章邯没给你人吗”

这咸阳中人的动态都在他的掌握之下,他自然很清楚这些日子楚昭都见了谁。

没插手不过是因为他们没做任何出格的事,他也不是很在乎罢了。

楚昭对于这点也心知肚明,她也不怕始皇觉得她勾结朝臣。

别说始皇早放话允许她争,就是没有,他也很难因此对她这一个五岁的小女儿生出忌惮。

纵观史书,楚昭早就发现了一个规律

除了朱重八和他大儿子朱标,那么多太子都没有好下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

他们的爹都活得太长了

当皇帝的在年富力强之时,面对十几二十岁的儿子,可以将人视作继承人,毫无保留地宠爱教导。

但当他们自己活到了六七十岁,儿子也活到了三四十岁,他们的心态就很难不发生变化。

正如清朝康熙太子胤礽的那句话“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注1。

当爹的就很难不心里犯嘀咕,你是不是早就盼着把朕踹了自己当家做主。

于是这时候再看儿子,那就不是亲亲小宝贝了,而是随时可能威胁狼王地位的新头狼。

这种若有似无的危险感非常致命,因为他不会明说你做错了什么事,他只会对你越来越挑剔和苛刻。

最后你表现贤能,他会觉得你勾结朝臣所图甚大;你表现无能,他会觉得什么废物也配当太子

朝臣对于太子又往往是极为苛刻的,他们骂皇帝得收着点力,骂太子从来不用。

反正骂完得的都是直言敢谏的好名声。

几方面要素一结合,那些等了几十年没能接班的太子很难不出心理问题。

尤其父亲越是能干,儿子心态越容易崩。

毕竟大多数人连“菀菀类卿”都受不了,谁又受得了被一群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在你耳边叨叨“菀菀不类卿”。

啊不,是“子不肖父”。

楚昭光是想想就觉得,惨,真是太惨了。

幸好她只有五岁。

“章邯给的是他章邯给的。”

“父皇给的那可是父皇给的啊”

“您给的人才质量是他章邯比得上的吗”

楚昭振振有词,她从胡亥那里悟出了一个道理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感情都是有沉没成本的。

一个从来不用操心,自己风吹日晒就能长大的孩子。

在父母心中的分量,很难比得上处处闯祸心惯了的孩子。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大多数父亲都比不上母亲疼孩子。

没有十月怀胎的辛苦,也没有换奶瓶尿布带大的习惯成自然。

万一还没有缺少子女时的物以稀为贵,那真就是有血缘的陌生人了。

她跟始皇目前的关系差不多就是这样。

所以她必须要从现在开始,从不起眼的小事开始,让这个新爹习惯被她索取,习惯为她操心付出。

“”始皇沉默了。

六国被灭都已经五年了,有心助秦的人早八百年就来咸阳自荐上岗了。

现在那些没在咸阳的人还能是什么成分

不是挂念六国的死忠,就是觉得秦国这一套不行,该用他们家学说的老顽固。

始皇也有自己的脾气

又不是什么经天纬地的大才,他们看不上大秦,大秦还看不上他们了呢,哼。

“朝中学诸子百家的人本就不少,予你一份调令,要谁相助自己去寻吧。”

“父皇,这不一样。”

“何处不一样”

“父皇有没有想过秦朝眼下最大的危机在何处”

“何处”始皇有点好奇了。

此前天幕那一段,他听出了几个要素,民力耗竭、朝中混乱。

眼下他稳坐朝中,何来混乱

北原还没打、长城还没修、阿房宫也还没开始建,又何来民力耗竭

这个小闺女儿又看出了何处的不足

“大秦在十年内以一国统七国之土地,忠心可靠的官吏数量能达到曾经的七倍吗。”

“心向秦国的读书人数量有那么多吗”

“这些读书人能上一来就当县乡里的长官吗”

“如果不能,那底层的黔首在听谁说的话是大秦挤出来的一两个县令都尉,还是六国遗留的地方豪强”

秦朝扩张的太快了,对于打下的土地并没能很好地消化掉。

始皇此前也不是没有注意到过这个问题,所以他早几年前就下过令,迁移十二万户地方豪强入咸阳。

彼时秦国总人口约在两千多万,按商鞅时起的规矩,父子兄弟必须分户,那么一户五人左右,全国不过四五百万户上下。

相当于全国每三四十户人家里就得迁走一户到都城。

这手笔不能说不大。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