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48.第 48 章 武周(2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嬴政不信在李世民做了诸多举措之后,李世民的继任者与李令月会什么都没做。

“兴建学堂,开办科举。天子亲自做主考官,培养并遴选出所需的人才来。如此一来,门阀贵胄自然无法再继续垄断朝廷官员。”

“科举”嬴政眯起了眼。

他意识到,待军功制崩溃之后,新的上升渠道,兴许可以从这方面着手。

当然,秦若实行科举制,与后世的科举制定然不是一回事。

说白了,科举制就是给底层黔首留一条上升通道,大秦创立之初,若是兴办科举,实质上依然是在士人中选拔人才。

但这无妨,李令月口中对皇权造成威胁的门阀贵胄,在大秦还未成气候。等到几代之后,门阀世家渐渐形成雏形了,大秦应该也能培养出一批没有背景的读书人了,到时正好将这些人引入朝中,来制衡世家。

李令月道“我阿耶在位之时

,削了一批不安分的世家贵胄,可惜他身子不好,在我年幼之时便撒手人寰。后来,我阿娘上位,许多人因她非李家血统,且又是女子之身而反对她。我阿娘杀了许多无法招揽的大臣,为了填补朝中的空缺,她更是大力推崇科举,用人只看才干,不问出身。在打压世家收拢权柄方面,我阿娘倒是遵循了我阿耶的遗志。”

嬴政“”

这段话的信息量,似乎有些大啊。

“你阿娘,上位”

“不错,如今我大唐,同时也是大周在位的皇帝,正是我阿娘。”

李令月道“否则,你以为我为何能被立为皇储我阿耶虽疼我,但他中意的继承人,从来都不是我。且不说我阿耶过世之时,我年岁尚幼,看不出资质来。即便我阿耶能活到如今,看到我比我的兄长们都强,他想的,也必是让我去辅佐我的兄长,而不是立我为太女。”

在这一点上,她阿耶兴许会比收回女儿兵权的李渊好一些。但有些固有观念一旦形成,便很难改变。

事实上,武皇也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至少在李令月主动站出来说想争权夺位之前,武皇考虑过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李弘李贤等人,考虑过将皇位传给自己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等人,唯独没有考虑过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女儿。

但武皇比其余皇帝开明的一点就是,她自己是以女子之身上位,她不会排斥她的继任者是一位公主。

后来,李令月用实打实的功绩证明了她比她的兄长们强,且她非但不会像她的几个兄长们一样与武皇对着干,还能帮助武皇收拢军权巩固地位。

彼时,无论是站在利益至上的皇帝的角度上,还是站在母亲的角度上,武皇都不会选择李令月之外的人。

李令月同样是以女子之身成为储君,她的太女地位注定不会像她兄长的太子地位那般稳固,她需得仰仗武皇,武皇不必担心她会背叛自己。

“我阿耶驾崩之后,留下的遗旨是让我的太子长兄继位,阿娘作为摄政太后为大唐把握大方向。但我的长兄在我阿娘看来不成器,从前我阿耶还在的时候,我的长兄便与阿娘政见多有不合,时常指责我阿娘残忍滥杀。于是,我阿娘没有遵循我阿耶的遗旨,而是亲自登基做了皇帝,并改国号为大周。与此同时,为了安抚大唐的朝臣,她依旧立我大兄为太子,待她百年之后,武周重归李唐。在我朝,如今大周与大唐的国号并存。”

“我阿娘比许多男子还能耐,即便我的阿兄如我阿耶所愿那般上位,也不会做得比我阿娘更好了。但总有一些人喜欢党同伐异,不符合他们认知的,便是错的。只因我娘是女子,即使我阿娘做得再好,在他们眼中,我阿娘依旧浑身是错。”

李令月对嬴政道“其实,有一些人若是因为自身利益受损而反对我阿娘,我倒是能够理解。我阿娘上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阻碍我阿娘上位同样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利益之争本没有对错之分,端看掰腕子之时谁能掰得过谁。但有一些人不能正视我阿娘的能耐与功过,一味地否定我娘,就显得浅薄而愚昧了。”

嬴政对此并没有发表什么看法。

只要能够让王朝一直繁荣昌盛下去,他并不在意上位的究竟是儿子还是女儿。

虽说武皇以外姓之人的身份夺位之事让嬴政感到有些微妙,但一想到武皇终究会把权柄归还给李家之人,这点微妙也不算什么了。

也许正如李令月所说,让自家能耐的皇后、太后代为掌管皇权,比让自家蠢儿子上位要强得多。蠢儿子会败家,能耐的皇后、太后却能让皇位实现平稳过渡,指不定还能扩大家产。

当然,这皇后、太后必须脑子拎得清才行。若是如

赵姬这种蠢到要将自己儿子的江山拿去拱手送给情夫的,就罢了。

不过,像赵姬这类人,在后世的王朝中,多半也当不了垂帘听政的摄政太后,但凡她的皇帝丈夫脑子清醒些,就不会把幼子与江山托付给她。

“我身处权力的中心,见过了宫闱的诡秘风云,也感受过身不由己的滋味儿。我不愿如我大唐其余公主一般,到了年龄便被许嫁出去。恰好,我武力过人,与我的太宗阿翁有诸多相似之处。于是,我主动站了出来,为我阿娘收拢了我阿翁留下的玄甲军这支队伍本是我阿翁留给我阿耶的卫队,将领虽对我阿翁、阿耶忠心耿耿,但并不如何听我阿娘的指挥。”

“我年满十三岁时,东突厥降而复叛,我主动向阿娘请缨戍边。自此便开始镇守安西四镇”

一直以来,嬴政对李令月的认知都是片面的。

但今日,在李令月的叙述中,他“看”到了一个更为完整的李令月。

最初的李令月,并不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公主,但在看清了权力的无情之后,为了掌握自身的命运,她开始争权夺利。

当她的才干逐渐展现出来,当她发现,原来她还能做到更多事情之后,她便越发不甘居于人后。

她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这个位置。

想要获得什么,便拿什么来换,这很公平。

在与李令月的那次亲密中,嬴政曾触及她身上留下的道道新伤旧伤,那些伤痕便是她的功勋。

当她的兄长们都在繁华富庶之地过着安逸的生活之时,是她站出来保家卫国,平定边患,又让边陲小镇从动荡不安渐渐变得富裕了许多。

唐太宗之时,虽灭了回纥、高昌、焉耆、龟兹等国,并在龟兹、焉耆、于阗、疏勒设置安西四镇3,但他并未让这些国家彻底归心。

对于开疆扩土而言,占领土地,往往只是一个开始。如何将这些土地真正纳入王朝的管控,才是重中之重。

李令月担任安西节度使后,用经济、文化等手段,不断消化着打下来的土地,同时也蚕食着周边各国,加强大唐对这些国家的管控,并让这些国家的百姓认可自己大唐人的身份。一些未被纳入大唐管辖范围中的别国百姓,也因大唐人待遇甚好而向往着成为大唐人。

若是这样的李令月不配为储,还有谁配她那些只会高谈阔论的兄长吗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