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秦皇虎视苍生群,汉武馀烈尚氛氲(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嬴棠所说的这些,于后世人而言,是习以为常的东西,但于前人,尤其是六国贵族而言,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

他们憎恨嬴政,恨他灭了他们的国家,让他们从高高在上拥有无数特权的贵族变成了今日的丧家之犬。不仅如此,他还要逼着他们改掉自己的书写习惯,而去使用他们秦国规定的文字和行文格式。

文字虽小,可其所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而长久的。现在六国之民可能还残存着家国意识,但几十年后呢新一代人要靠什么去了解那个自己根本未曾见过、亲身生活过的故国无非还是文字的记载。秦统一了文字,就等于夺走了承载他们故国文化的媒介,久而久之,六国之后就会慢慢淡化自己对故国的情感,直到彻底遗忘曾经的六国,而把自己当成真真正正的秦民。

到那时,六国就再没什么可能起死回生了。

秦想把六国湮灭在人们的记忆里,想让六国的文化被抹杀得彻底、让所有人对其再无一丝一毫的眷恋,只作为秦功绩的一部分,最后永久定格在秦的史书上,变成死气沉沉的几个字。

嬴政不但要在地图上抹掉六国,还想把人们心里的“六国”一并抹去。

这种作为,对任何国家来说,都称得上是,杀人诛心。

六国贵族们原以为任何人看见这样的行为都会怫恚愤慨,觉得暴君人人得而诛之,可现在天幕居然告诉他们

后世人不但没有因此指责嬴政残酷,反而如此盛赞他,把他视作开天辟地、铸造骨架之人。

凭什么

后世人就这样站着说话不腰疼吗

有人这么想,于是也这么说了“外族入侵你们,你们恨他们入骨,可为什么秦始皇这么对我们,你们却把他夸到天上去”

嬴棠还未来得及开口,就听得刘彻抢先一步道“什么外族朕以为你们都是周人呢”显而易见地惊诧,仿佛听见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那人一呆。

李世民亦笑道“难道你们定义的外族,不是戎狄、羌夷吗秦不是周天子册封的诸侯国吗怎么也算外族”在秦昭襄王灭西周国之前,诸国打生打死,明明心里已经看不上落魄的周天子了,面上却还是自称自己是周臣,要干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时,偶尔还会拖着半死不活的周国、说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辅佐天子,比如某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吕氏人士。

他说完,未给六国之人反应的时间,就接着补充了一句“你们为什么不去恨你们昏庸的国君,和排挤外来人才的自己天幕先前说过,变法了且取得成效的不止秦国,可为什么只有秦国的变法成功了秦国是怎么对新法的,你们是怎么对新法的秦国是怎么对人才的,你们又是怎么对人才的”六国难道没有能人、没有强大的军队吗有识之士难道没有给六国国君提过良策吗六国之君听了吗

李世民这句话给了给了嬴棠新的灵感,他手一背,摇头晃脑地炫耀起了他贫瘠知识库里面所剩无几的知识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不愧是太宗陛下,想来你们唐人文德如此充沛,一定是因为您做了好榜样吧1

“哦,写这句话的是个唐人”李世民来了兴趣,“这篇文章叫什么还有没有别的内容谁写的”

“这”嬴棠笑容一滞,阿巴阿巴了半天,都没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你不会是只知道这一句吧”刘邦质疑道。

“当然不是我可是天庭最有文化的神”嬴棠拔高了嗓音,但当他的目光触及到秦始皇位面的嬴政时,又蓦地息了声。

“哦,神族没文化。”刘邦顾视萧何。

“刚才那句的后面一句可能还会冒犯到秦始皇。”萧

何接过话。

群臣二人相视一眼,又重重朝对方点了个头。

“后面写什么了”嬴政眯起眼睛。

他原本也正品着“灭六国者”那句话,只觉这作者于文章和政治一道应当颇有禀赋,也很想听听完整版。但萧何的话给他提了个醒。

不对头,很不对头。

嬴棠捧起书“我们接着往下讲不好吗”

“说。”轻飘飘一个字,叫其他人忍不住心神一颤。

唐敬宗位面的杜牧额角冷汗直流

终于轮到我了吗

嬴棠把所有东西招得干干净净,从阿房宫赋的全文到杜牧的名、字、籍贯,就差把翻译也给嬴政背一遍了。

杜牧悬着的心终于彻底死了。

唐敬宗之前的人听得几乎入了迷。

“好一个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刘邦拍案叫绝,“这样庞大的一个王朝,怎么可能说灭就灭了必然是他们自己先把自己的内部耗空了。六国贵族专横霸道,几乎垄断所有资源,不给底层人一点点上升的希望,六国国君昏聩无能,不听忠言,挤兑能才,导致六国日渐衰颓,最终只能为秦所吞噬。秦二世残暴嗜血,愚不可及,与赵高等人几乎将整个秦上层屠戮殆尽,自灭第七国。此几者,外人还未动手,就自己给自己掘了坟墓。”

周围人一听他说“六国贵族专横霸道”,下意识地扭过头去看张良。

张良泰然自若,随意地笑了笑,看上去没有任何被冒犯到的意思。

他已不是从前那个意气用事的青年了。

如果是从前的他,听到这段话,大概率是会愤懑的,但如今,秦朝已灭,他所复的韩国再度归为尘土,他所有的渴望和怨恨,也都跟着它们烟消云散了。

现在回忆起过往,他已经不会再有多少情绪起伏,少了情绪的影响,思考问题的时候头脑也更加清明。刘邦他们所说的道理,其实他在很早以前,就参透了

他们恨秦始皇,恨秦国。因为秦始皇灭了他们的国家,秦国将他们曾经的土地吞并。

可归根究底,他们最该恨的,其实是他们曾经效忠的国君和他们自己。

为何不能及早醒悟,合力去抵抗秦国呢

为何总是信别人的挑拨

为何明知前路是悬崖,却不想着勒马,只顾着自己纸醉金迷

这篇文章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皇朝末年的人想到从前的辉煌,忍不住痛哭流涕;身在太平年代却早已预知到大厦将倾的人怅惘忧虑,未知如何去挽救这个岌岌可危的国家

他们尚且如此,当事人秦始皇,此刻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杜牧原本已经做好了秦始皇各位面追杀他的准备了,谁知

“文辞绮丽而不失宏大,观点明锐而犀利,一句一意层层逼近,使人读之便觉酣畅淋漓李唐当真是才人辈出。只是,在这环节说了,而不用专门的篇章去分析品味,倒是可惜。”

杜牧惊愕睁目,不可置信地望过去

“啊”

不是,这和说好的怎么不一样啊

嬴政自己很少得空写文章,但这并不代表着他不懂欣赏。相反,他是个六艺通达的人,不管是对物件还是对文章,都有一套很高的审美标准。小时候在赵国,他是没有什么条件好好读书的,后来回到秦国,以成蟜为首的贵族子弟们没少拿他开蒙晚这件事笑话他。

可谁知,嬴政其人,不但天资敏慧,还勤奋好学,旁人需要一天才能熟记的东西,他只需短短一个时辰就能融会贯通。先生们一开始还担心这孩子在外为质多年,应

当早被赵人养废了,若非看在庄襄王的面子上,他们是决计不肯带这样一个起步比别人晚了那么多的小孩的。

结果嬴政的表现给了他们所有人一记惊雷,从此先生们最爱的学生成了“政公子”。

杜牧的这篇文章,虽然辞藻华丽,却不让人觉得累赘。“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之句壮阔恢弘,“明星荧荧”“绿云扰扰”等句更是将叠词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

“您觉得这写的很好”杜牧没忍住开了视频。

嬴政淡淡瞥他一眼“如果你描写的这个宫殿,我大秦真的有,就更好了。”总结下来就是,描写很形象,言辞很华美,但是我没见过。

众人想到,他那个位面,阿房宫应该还没动工,所以对于他说大秦没有阿房宫这件事,也没多惊奇。

“等过些年建起来了就好了,”说这话的是苏轼,“建成了您可以让杜牧之去那里看看,写一篇更加贴近实际的阿房宫赋。”既然知道了未来,想必秦始皇一定会努力保养自己的身体,好让自己多活些年岁的。如果嬴政不死,能长命百岁,又有天幕作引,那秦朝二世而亡的结局便可被改写,这般下来,阿房宫这次说不定真能建成呢。

事实上,阿房宫到始皇帝崩逝,都没有建成。后人考古发现,所谓的阿房宫,其实只建了个前殿的地基。

嬴棠纠正道。

时代比较靠前的,诸如刘邦和汉末位面项羽等人,觉得他这话说得莫名其妙的

“用得着你说,他们后面的人不都知道了吗”项羽对他的态度那是非常之不客气。

“不一定哦,”嬴棠好脾气地笑了笑,只觉按着二者的立场,项羽能把他的话听下去,就已经算他耐心了,“您要不问问后头的人”

“啊没建成啊”读过史书的人还好,没读过的就是一脸问号了。

“没建成那杜牧之写得还跟真的一样”

“你们不觉得矛盾吗就因为我写得和真的一样,所以才不可信啊,我一个唐人,怎么知道秦时的阿房宫长什么样子”杜牧为自己辩解,“你们光读诗书,不读史书的吗”作为一篇借古讽今的文章,用一点浪漫和夸张的手法,不是很正常吗

后人不好好读书,和他无辜的杜牧之有什么关系

好有道理,我们竟无法反驳。

质问的人哑口无言。

苏辙也和苏轼道“看来今后文章不能乱写了,一个不小心就容易误导后人。”

苏轼却不以为意“史记上将阿房宫的建造时间记得很清楚,阿房宫赋云有不见者,三十六年,这两就明显冲突了,大凡读文章的时候好好思考一下都不会犯这种错误。”文学艺术,要是事事追求贴近现实、一点夸张手法都不让加,那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去写史书。

“那先前刘向的说苑”

“子由,”苏轼慈爱地拍拍弟弟的肩膀,“你着相了,始皇孙都说了,那是一本偏历史的小说,是根据真实历史进行夸张化增减的,所以后人会产生误解。但是咱们写的可是诗词,字数有限,后人怎么理解,是他们的事情。”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真的有人看诗词歌赋的时候不去看史书翻找相关典故吧

苏辙想想自己兄长那脾性,也不再说什么了。

正好刚才项王出来了,这边就再澄清一个事情他没烧阿房宫,他烧的是咸阳宫。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