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商鞅变法,面对守旧派的阻挠,他说“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成汤一听精神了“变法”

不循古而王。

不错,好听,爱听,多说。

嬴渠梁笑道“孤犹记先生当年舌战群雄的风姿可把朝里那些老家伙噎得哑口无言。”

当初说是一回事,可现下正主来了,商鞅一时还有些赧然。偏嬴渠梁不肯放过他,逮着他调侃。商鞅拱拱手“君上莫笑话臣了。臣当年也是热血上头,后面回想起来,才发觉实在无礼。”

杜挚等人坚决反对变法,还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这样的话来压他。商鞅立时回敬一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又拿汤武桀纣之事举例,差不多就是直接贴着这些老臣的脸骂了。

“杜挚啊”嬴渠梁倚靠在座位上,语气意味不明,“他们可不是比谁都急。”新法中的不少条例都动了这些老贵族的利益,原本一块饼,这些老贵族占了一大半儿,变法之后,那一大半就再也不专属于他们了。

就比如说这军功封爵制度,原本这些老贵族家里的人只要天天混吃等死,天上就能自动下官爵下资财,现在可不行。相反,原本一直被困在底层的老百姓,却能通过上阵杀敌改变自身阶级,功高者甚至可以和这些贵族平起平坐,这叫那些平时傲惯了的老贵族怎么受得了

他念叨完这一句又笑了笑“卿等都是我大秦的栋梁,一切决定都是从我大秦的利益出发,一场寻常的辩赛而已,没有什么无礼不无礼的。想来杜司空他们,也不是斤斤计较的人。”

史记穰侯列传道“以三十万之众守梁七仞之城,臣以为汤、武复生,不易攻也。”此处的穰侯为秦昭襄王的舅舅魏冉。当时,他围攻魏国的都城大梁,魏大夫须贾便用此话劝他退兵。

“喔,舅父,没想到能在这里听见他的名字,”骤然听见魏冉的名字,嬴稷眼睛一弯,“就是不知父王处的他,现在安好吗”

“您不若私下去问问惠文王。”范雎吃不准他现在是什么心情,毕竟嬴稷这个人,挂着笑脸也不代表他就高兴。对比先前喜怒甚少形于色的秦始皇

一时不知道哪个老板更好伺候。

“这时候还是不要去惹父王他老人家了,”嬴稷摇摇头,“他近日可被少年时的我气得不轻对了,赵国放人了吗”

“王上心急了,昨日才去的信,哪里能这么快,小公子怕是得下旬才能抵达秦国了。”

“啧”嬴稷微微蹙眉,“就希望我那后生可以放聪明点儿,在他大父抵达秦国前,一个关于秦始皇的消息都不要再给出来,免得被有心人看出什么来,把一些阴私手段往阿政身上用。”

“那是肯定的,臣观那位公子也不是愚笨的人,涉及他大父,他自然会更谨慎些。”

“最好是这样到时候,让白起跟在接应的人里面。”

范雎眼皮子一跳“君上,是想让武安君辅佐小公子”前段日子,白起因攻邯郸的事情和嬴稷起了冲突,嬴稷对他已经极度不满,今日,竟愿意将承载全国厚望的公子政交给白起

“寡人这个王上使唤不动他了,不妨给他换一个。”

“可,小公子今年才满一岁”这时候就选辅臣,是不是太早了些

“就是因为年纪小,才更利于培养感情,政手下的臣子瞧着个个都对他十分敬慕,必定是个驭下能力极强的君王,他又有寡人没有的东西,不愁收服不了白起”他说到这里停顿了片刻,见范雎只点头,而不发一词,有些奇怪,“你怎么不问政儿身上有什么东西是寡人没有的”

范雎“”君臣多少年了我能不了解你还用得着多

问这一嘴。

面上却道“未敢妄议君王何况,于范雎而言,我王已经是最理想的主上了,实在找不到不足之处。”

“哈哈哈,范雎你你就捧吧”嬴稷大笑起来。

这次,是显而易见的愉快。

从这几段,就可以看出,汤武在后世地位之重。想想,一件事情,只要他们做过,那就是合理的;他们都做不到,那别人肯定做不到;我想做一件事,但是别人不同意,只要我说我是跟着这俩人学的,那别人一定没法儿反驳

须贾、商鞅虽然确实有那个意思,但是被他这么一说,怎么感觉怪怪的。

“那不就是用来当筏子的吗”说这话的是程知节。

被提到的几个当事人“”

李世民轻咳一声“义贞。”你把话都说完了让人家下次怎么再拿他俩举例

这诸天万朝不知道多少人喜欢把“当年商汤、周武”挂在嘴边,程知节这一开口,扫射范围过广,心大的听听也就过去了,换那小心眼子,回头能给他写在记仇本上。

程知节也知道自己说错话了,摸了摸鼻子,开始望天。

成汤灵魂发问“后人说的崇敬,就是把予这样用吗”

伊尹劝慰道“在后世人心中,任何事情加上你们都会变得有说服力,还不是崇敬的表现吗”

“你要不问问姬发,他想不想要这种崇敬。”

伊尹“”

当然了,后世有这样一句话“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汤武,也不是所有人都持正面观点的。汉时就有两个人发生过这样的争论,黄生认为,汤武是弑君夺位;而辕固则认为,这二者是替民行道。2

“暴君得而诛之,有什么好说的。”秦位面,少年项籍低声咕哝。他本不想顾忌那么多,因着项梁瞪了他好几眼,才敛了音量,没叫这声音传到诸天万朝去。

“就因为你是这种想法,所以他汉朝的人才敢这样直接指责汤武弑君。”

“啊这二者有什么关系吗”项籍眨眨眼他还能影响到汉朝的人去

因为你替姓刘的把最后一个秦君宰了,瓜娃子

项梁恨铁不成钢。他已然能猜到那个项羽就是未来的项籍,因为这个“羽”字,正是他准备给侄子起的字。

可项籍本人却并不知情。

项梁也不知道该怎么和他说,自顾自气恼了半天,便不再理会项籍了。

项籍挠了挠头叔父又怎么了

年纪大了情绪不稳定

“这话乃公其实是不赞成的,”刘邦对萧何说,“都知道桀纣残暴,百姓苦不堪言,若没有汤武这样的人站出来,那百姓又上哪里去找活路缚手等死吗像那个伯夷叔齐,乃公觉得很不行,自己受不了自己跑了,人家要推翻暴君了,他们反说人家不忠不义若乃公是百姓,必然要对说这种话的人恨之入骨。”

萧何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语气中带了些调侃意味“陛下连吕氏春秋都读完了”

“闲来无事翻翻罢了。”

“孔子对伯夷叔齐多有推崇,此二者宁可饿死,不食周粟,是坚贞忠义的的典范。”张良微笑着说。

他话浅,意思却分明。

周武王伐纣固然是民心所向,可换成统治者的角度,这种行为是万万不可取的。是人都有私心,很少有帝王能心宽到坦然接受自己的子孙有可能变成“商纣王”、自己家江山早晚也会被颠覆这一事实。若世上都是如伯夷叔齐一般的人,那么就算自家人干出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皇朝也能半死不活地吊着一口气。当然要大加宣扬二者这种精神

了。

至于孔子,他称赞伯夷叔齐,何尝不是因为渴望重新建立礼乐制度,想借着颂扬伯夷叔齐的忠孝礼义,来让人们把丢弃的周礼拾回来

见刘邦一时没吭声,萧何追着张良的话,问“如果是陛下,您会杀伯夷叔齐吗”

“此忠臣也,何故为难”刘邦不假思索。

六目相对下,刘邦自己笑开了“我大汉需要这样的忠臣。”

对于黄生的质疑,二位有没有什么想为自己辩解的呢

姬发率先摆摆手“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金银财宝尚且不能让所有人喜爱,寡人又怎么好要求人人都对自己满意总不能,连话都不让人家说吧”

成汤亦道“予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至于后人评说,便随他们去罢。何况,既然一开始选择了弑君,就要做好这个准备,其他人怎么想,不是予能控制的。”

二位还是生的年代太早了,想必没见识过文字狱罢

“啊”两个奴隶社会土著条件反射地望向自己身边的人。

姬旦想了想“文字狱就字面来说,当是因文而获罪,只是不知是什么样的言论。”商周时期,不但交通不发达,还没有纸张,记录东西要么用竹简要么用龟板,资源有限,不是寻常人家想用就用的。信息交流条件这样落后,商周人自然没那工夫去咬文嚼字。

“不若举个例子。”伊尹这样建议。

他能看出来嬴棠本人有时候言辞很匮乏,单要他说,大抵是说不出什么子丑寅卯的。前面几遭他尝到了让各朝人才代为细讲的甜头,干脆就放弃禁言,直接开了所有人的音视频权限了。能言之有物的人可以放心大胆地讲,还能彼此讨论;而那种开口只能吐垃圾的草包则是不敢擅自开口,一来不想从商周时期就开始丢人,二来他们的老祖宗也在场,血脉压制,很少有人不怕自己祖宗冷下脸。

就比如后世有个朝代的某个皇帝,因为的文人,写了一句“一把心肠论浊清”,将他狠狠斥责了一通。其他大臣见状,也开始翻那诗人以前的诗作罗列出了一堆罪状,还要判那名文人“凌迟”。凌迟你们晓得伐就是拿刀一片片把人的肉割下来。

“为什么”成汤满脸问号,“是不是后世的这个什么,诗,有没有什么予不懂的规矩”

说起诗,唐朝人可就来劲儿了。

“就算格律韵脚有规定,内容就放在那里,和您那里不会有太大出入的。”杜甫此时正和李白于客栈歇脚处对饮,听嬴棠提到文字狱,便就着嬴棠列出来的几句诗讨论了一通。

但以两人才学造诣,也只分析出了一二点可以被拿捏问罪之处,故而杜甫有此一说,希望嬴棠快快给出缘由。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