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40 40 章(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秋高气爽,稻谷飘香。

秋收冬藏,家家户户都忙着地里的农活,安静的小山村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陈青家的玉米早已收了回来,现在玉米棒正晾晒在院子里,等猫冬的时候再慢慢的剥。

陈二柱夫妻俩也没闲着,给前面的拐子爷爷家收稻谷去了。

拐子爷爷,也姓陈,大名叫啥已不可考究。村子里同辈的直接喊拐子、拐子哥,小一辈的喊拐子叔,到陈青这一辈的都喊拐子爷爷。

拐子爷爷的腿脚有点不灵便,走路一跛一跛的,因此他就有了个比名字还响亮的绰号,拐子

陈青为此还专门问过陈二柱,村里人干嘛要叫拐子爷爷绰号,连小辈的都这么喊他,这不是很不尊老吗

据陈二柱回忆,从他小时候记事起,拐子爷爷的腿脚就跛了,慢点走的时候还看不出来,越走的急越跛的厉害。

那时村里人就这么叫,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叫着叫着就习惯了,一辈一辈的就这么叫下来了。

要陈青说,这习惯一点都不好,别的绰号也就罢了,身体残疾得的绰号,到现在连小辈都这么叫他,是不是有点伤人啊

可她人小言轻,说了也没人听啊再说,估计村里人都形成习惯了,认为这事就不是个事,说不定自己最后还被说小题大做。

话说回来,为啥她爹娘去给拐子爷爷家秋收呢

这次连陈青都佩服她爹这个人,平时看着是有点憨憨的,可自打听说拐子爷爷要卖地,没事他就去和老爷子闲唠,唠来唠去,把两亩地给买回来不说,另外三亩地都给他佃下来了。

租子收的还便宜,老爷子说了,粮食收下来交完官府的税收,剩下的他拿四成就行了,陈青家剩下六成。

听陈二柱回来说,拐子爷爷人虽进城了,可又想着未雨绸缪,留点地放在村里,啥时候都是个退路不是。

可拐子爷爷在村里又没个兄弟侄子啥的,五亩地全佃出去,又没空回来收租子。再说,还有家里的院子也没卖,平时也需要人照看着。

挑来挑去,挑中陈二柱这远房侄子,知道这侄子憨厚老实,家里又实在是需要买地,卖于他两亩地,自己就是提点小条件,侄子也会认真去做的。

再说,也没准备让这侄子白帮忙,自己这地平时要卖到九两银子一亩,现在才收了他八两一亩。两亩地少收了二两银子,可把这老爷子心疼的够呛。

少收二两银子,把家里的院子和剩下的三亩地,一起都托付给陈二柱了。

自己腿脚实在是不方便,租子再少收点,让这便宜侄子给送到城里去。

现在外面地主家的地都是收五成、六成的,老爷子收个四成真是够低的了。方氏自打听了这消息,脸上的笑就没落下来。

这不,看丈夫要去帮忙,她也非要跟着去。把家里这摊事都扔给闺女了,她中间回来一趟,给小田田喂点奶,又风风火火的去帮忙了。

幸好,二虎也被留家里了,不然陈青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

家里有地了,全家这两天都跟着高兴,连三岁的三虎都知道,有地以后都不会饿肚子了。

陈青早向她爹打听过了,年头好的时候,一亩地能收三百多斤小麦,稻谷要少点,一亩地有三百斤左右的样子。

官府收税也分两季,夏收完交小麦,一亩地收六十斤小麦。秋收完交稻谷,一亩地五十斤稻谷。

到时自己家坡地的两百文税收也一起交给官府。

陈青再一次感叹,这时代的税收真不重。看样子,

这朝代应该正是鼎盛时期,老百姓的日子还不算难过。

扒拉着自己的小手,算着一年自家能得多少粮食两亩地是自家的,除了税收,剩下的都能拉家里来。

两亩地交了税大概能剩六百斤的小麦,五百斤的稻谷。还有三亩地,交了税剩九百斤的小麦,七百五十斤的稻谷。这里面有四成是拐子爷爷的,自家落下六成。

六成是多少来着六九五十四,小麦是五百四十斤,稻谷能有四百五十斤左右。

陈青越算越激动,加一起光小麦就一千一百斤左右,还有九百来斤的稻谷。

一年多了两千斤的粮食,是个什么概念再也不用担心家里吃不饱饭了,哪怕年景差点,家里的日子也能过下去。

这一刻,陈青才真真感受到,飘在她家头顶的那片乌云散了,她心里那朵乌云也散了。

“二哥,来把田田的小床搬院子里。”

半晌午的时候,小田田刚好一觉睡醒,放院子里她也不闹腾,小家伙现在会翻身了,放炕上没人看着还真不放心。

家里之前他们兄妹睡过的小床,就被找出来,洗刷干净。偶尔放院子里也方便,现在这天气,不冷不热的,晌午前后睡在院子里也算舒服。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