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 22 章 元末农民起义11(2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天,我御天,你是资始,我是终始。百因必有果,你的报应就是我。

而有另外一些人提出一个疑惑既然朱元璋是小明王韩宋朝廷封的吴王,那国号为什么不叫宋或者吴呢

这里就要牵扯到两个人物的死因了。

关于刘福通的下落和韩林儿的死因,几百年来争论不休,什么观点都有,但是毫无疑问,锅都在朱元璋身上。

啥咱现在是韩宋的大忠臣好不前两天他打下了应天,还详细写了一封奏疏递了上去呢

他是个体面人

按照明太祖实录的记载,龙凤九年二月,也就是洪都保卫战前三个月,张士诚派了手下大将吕珍,去攻打韩宋小朝廷所在的安丰。

然后刘福通为守城战死了,过了几天才等来朱元璋的援军,打败了吕珍,然后把小明王安置在他最初起家的滁州城。

因明太祖实录是最正规的官方史料,所以之后以明史为代表的相关官方史料都沿用了这个说法。

但是吧,有一个叫刘辰的人,他当时在朱元璋军中当着一个叫典签的小官,后来写了一本国初事迹,里面说刘福通没死,是和小明王一起被送到滁州去了。

因为是近人所著,再加上同时期一个叫权衡的人所写的庚申外史也是差不多的说法,所以这种说法影响力也很多,甚至后来的新元史简明中国通史都采用了这种说法。

而这也关系到小明王的结局。

朱元璋派人去接小明王来应天,结果半路船沉了,小明王淹死了。之前那些说刘福通没死的,如庚申外史,就说刘福通是在这里和小明王一起淹死的。

但画戟我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有一个疑惑,就是想刘福通这种首先举起义旗,呼风唤雨当了十几年领导人的“领导人”,真的是这种甘愿寄人篱下,受人摆布的性格么

所以,我不信哈哈哈,我就简单粗暴的觉得,刘福通死在了安丰,是小明王自己去的滁州,然后再去应天的,这也很符合他一直以来当个傀儡的性格,恰如汉献帝刘协一般。

各位观众老爷们是怎么认为的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朱元璋十分不满“胡说八道咱怎么可能做这种事”“就是,谁不知道元帅高义一定是后人在胡乱编排。

至于小明王淹死到底是意外,还是朱元璋授意,还是底下的将领自作主张,那就更难分辨了。

朱元璋的第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编辑的通鉴博论里,称“廖永忠沉韩林儿于瓜步,大明恶永忠之不义,后赐死。

你别说,这个廖永忠还真的有前科,明史廖永忠传里就写了,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说廖永忠功勋卓著,本来是值得一个国公的爵位的。但是这孙子总喜欢派

儒生窥探朕的心意,朕不开心,只给封侯爵。

所以说这个廖永忠还真有可能是自作主张,想替朱元璋解决这个难题,结果拍马蹄子上,给自己拍死了。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夹带私货,替我们八八辩白的,因为我始终觉得他早期是个体面人,用不着靠这种方式解决问题,但到底他怎么想的,我也不知道。

我想说的是,如果用“吴”或者“宋”来做年号,那么就表明,朱元璋的法统来源自韩宋小朝廷。而韩宋继承自谁是韩山童宣称自己是宋徽宗八世孙这个血缘逻辑。

那么就是北宋南宋韩宋朱吴,这条继承链。

但朱元璋并不想要这条法统链。

因为这里面没有元朝的位置,北宋不是大一统王朝,南宋更是偏安小朝廷。那他对于那广大的漠南漠北、辽东高丽、西域诸国的法理去哪里找

嗯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朱元璋看向坐在一边榻上的李善长和朱升,他们文人最擅长搞这种东西。只见朱升抚着胡子连连点头不错,法理自然重要。韩宋小朝廷,不够格。

虽然我们都说“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内”,但在古代,尤其极上层的官僚阶级,是很看重这些形而上的东西的。

所以朱元璋要的是大元的法统,他要继承的是元廷的法理宋运既终,元廷入主中原是符合天命的,但元廷多行不义气数终了,现在轮到我老朱代替元廷,来统治天下了,所以元廷的地盘都需要跪拜我这个新的天下之主

所以我们能看到,朱元璋让人编撰的元史,里面称刘福通为妖人,管红巾军叫贼,明朝也继续禁止白莲教。

这也是我前面提到周易中那句“大明终始”的原因。

好啦

无论如何,朱元璋不仅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南征北成功统一的,还是唯一一个以农民,哦不流民额也可以说是和尚出身,最后一跃成为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的。

他就是得国最正

元末就讲到这里啦,大家一键三连,我会尽快肝下一个视频哦,爱你们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