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惊蛰(二)(2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读诗而已,好端端的这是怎么了”裴迪不明所以。好在,光幕上的动静又将两人注意力扯回,倒免去了他正为如何不着痕迹地移开话题而苦思冥想。

陶渊明其人,我们也不算陌生了。

于我看来,说他为塑造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做出了卓越贡献,真是一点儿也不为过。一个梦外桃花源,成为无数人心驰神往的归宿;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更是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

此外,弃官而去便罢,竟从此开创了诗歌王国一座全新的高山。也是有陶渊明为标杆,才会引得田园诗派在王、孟两位大家的带领下,彻底在盛唐发扬光大,俊杰辈出。

“王孟”裴迪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关键词,登时看向身旁好友,“也好娘子既是后世之人,又学贯古今,定然不会信口开河。摩诘,她口中这个王,该不会正是你吧”

王维坐得四平八稳,连眉头都不曾抬一下,“一则,我还年轻,只怕担不起这样的盛赞。二则,王本就是大姓,普天之下的能人比比皆是,哪里能单指我一个呢”

“就数你最谦逊。”裴迪撇撇嘴,“也最会打击人。”

相较于陶渊明的其他诗作或文章而言,这组拟古九首或许并不算那么广为人知。那便让我们紧随这第三首的视线变换,先去看一看诗人眼中的惊蛰又是怎样的景象吧。

开篇的两句,便如当头棒喝一般,如此振聋发聩。一个“雷”字,便毫不避讳地直接点出春回大地的热闹景象。一派生机勃勃之景,只在“草木纵横舒”一句之中,就能体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这一个“舒”,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夸过这个字用得极好。可不是么,便如同人要伸懒腰般,将花草树木在经历雨水滋润后,舒展自然肆意生长的情态写得活灵活现。

她的描述太过形象,竟叫看到此处的裴迪亦忍不住,随着她的动作一道,毫无顾忌地伸了个懒腰。

“你啊。”王维转过头来,见他如此不拘小节、随性散漫,知道说也无用,只得无奈地摇摇头。

尤其是这接下来的一句,同样是我最喜欢的一句“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现世之人常说“翩翩起舞”并不觉有什么稀奇,却难为陶渊明,在那个时代便能想出如此佳句。写尽展翅高翔的姿态不提,还有一桩难处便在于,能将燕儿的自在欢乐不折不扣地映在读者脑海里,多高明

一说起诗歌,还是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文也好一双眸子亮晶晶的。瞧着似是嫌口中滔滔不绝还不够,恨不能眼睛也跟着一道说几句才好。

收尾的这两句呀,则像是诗人对燕子的关心与解释。陶渊明以问句结束,并

未在诗中给出明确答复,这便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余地。

所以,假使诸位就是那燕儿,面对他的提问,你们又会如何作答呢文也好轻轻巧巧地将问题抛给了光幕前的观众。

裴迪正要拉好友交谈,却见王维的目光早已不曾落在这上头,便下意识地随着他的视线,一道向前看去。

两人所在的这间书屋是先前被精心改造过的,户牖被一节竹杆高高撑起,直直对着屋外的庭院。所以,即便他们此刻盘腿而坐,却也能借着这点便利,将外头的景象看得分明。

秋日萧瑟,庭院树木扑簌簌地往下落着叶子,不比诗中描画出莺歌燕舞的热闹。

修行之人,最是无情,却也最是多情。

偏偏在这最后两句,五柳先生借着门前景象与燕子旧巢,转回诗人自身,自然要勾得人许多愁肠。此情此景,裴迪倒有些明白了王维的走神。

但也仅是一些而已。

分明自己与他是好友,知交多年,可有许多时候,裴迪仍觉得自己看不懂王维。

出身名门,少年天才,仕途得意,诗画双绝。这样的王摩诘,理当是骄傲自矜的、是意气风发的。

他也诚然是这样的。

可为什么,举手投足间,王维的眼尾眉梢,总会流出一丝与他名气身份所不符的愁绪与幽思呢

裴迪想了想,又觉“愁绪”和“幽思”二词有些过了,一时间正苦于找不到更贴切的表达,便听文也好已经开始稍作小结

初次看这首诗,从惊蛰时分的天气与草木虫鸟变化入手,随后引申至门前新燕归来,再到最后对于时过境迁的慨叹。总体而言,诗歌有着独属于春天的热闹,和春日特有的明媚活泼。

可在我看来,这个首诗却分外的孤独。

是了尤是最后一句,顿叫裴迪如拨云见日。

王摩诘会笑语,会奏琴,总是显贵的心头好、宴会的座上宾,可他始终克制地游离于俗世喧嚣之外,似乎坚持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静静地旁观着一场宾主尽欢、红尘热闹。

清醒而孤独。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