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三十九章. 开矿(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咔咔……咔……”接近中南婆罗洲人迹罕至的密林深处,传来砍削声,枝摇叶动,一个彪悍的达雅武士一手持枪,一手抡着巴冷刀从没人高的草丛里显出身形。渐渐一队精疲力竭的冒险者沿着砍伐出的空隙走了出来。

这支联合探矿队,由兰芳的勘探人员和戴燕的小船,沿坤江上游行进,在比较靠近既定目标的地方找地方靠岸,留下些人看守船只,搭建简单的营寨。其它人收拾行装,进入山林。

小铁矿暂时解决了一部分需求,但铁矿依旧是未来发展首当其冲的问题,婆罗洲中部矿产蕴藏丰富,黄金、白银、铜、镍、铝矾土、铁、煤、钻石等都不缺,但由于直到21世纪,西婆罗洲都还没有值得开采铁矿的报告,所以进入婆罗洲南部勘探,寻找大型铁矿和煤矿,势在必行。

周边地区的铁矿主要分布在爪哇岛南部沿海,西苏门答腊、南婆罗洲和南苏拉威西都有。最好的选择就是在婆罗洲和苏门答腊露天矿穴采掘,哪里的铁矿石不但品质优良,而且含有非常高的铁质。

露天铁矿的寻找比预想的艰难,地形地貌与后世差别很大,如果不是有达雅民兵作为向导,不知又要找到什么时候。

美国自然史书评家雷蒙欧汉伦在《一头栽进婆罗洲》游记中开卷第一章就作出如此形容:无论你的学术本能是何等地强烈,绝对无法和奋力求生的非理**望相比拟,你千方百计也得想个法子让脑袋好好顶在肩上、使胯下不文之物仍幸存于原位,不让1700多种不同的寄生虫钻入血管,也别给无所不在的瓦格勒氏蝮蛇咬上一口。

在一片丛林中,停下了脚步,探矿队在用地图、指北针反复核对,又和达雅民兵确认,派出去踏勘地形的人也回来了,就是这里。

指挥官派出去远探近哨,确定扎营地点,这可不能含糊,虽然这附近人烟稀少,但是为归化的达雅猎头族仍然是威胁,虽然有达雅民兵的保护和沟通,但是不同达雅族群之间能不能完全信任,还是问号。

达雅民兵一部分随着士兵巡逻放哨,大多数开始砍树筑屋,人手一把的巴冷刀,明晃晃的抽出,四下里动手,到处响起咔咔的砍树声,也有一部分解下吹筒,钻进丛林打猎去了。

探矿队则开始分头绘图、采样、定坐标……这些人里,有来自欧洲的勘探专家,也有美国的留学生,在婆罗洲为华人政权勘探都是第一次,这次行动的依据,在他们看来很不可靠,几张有标出位置的图,简单的说明。能不能有结果,很难说,但是不菲的酬劳,还是让人心动。

陈逸杰找了块宽敞阴凉的草地,招呼跟着贺公子的两个少年放下东西,戴燕王派来专门照顾贺公子的武士已经在树林里闪了闪钻了出来。

陈逸杰看到他手里拿的大串的亚答果实,向贺公子说道:“亚答子!”,一面接过来,武士向贺公子抬着手:“好吃。”

“尝尝?这东西长在沼泽地,是亚答树果实,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加糖浆及水,制成亚答子饮料,很多人喜爱欢。可以放在任何一种饮料、甜品里,吃起来有嚼劲的。”果肉半透明,带点甜,口感柔韧,亚答子的味道有点像海底椰,不过,却比海底椰好吃。

他以前只是见过图片,知道是一种热带植物棕榈树的种子,形状大小跟新疆奶葡萄一样,但色泽晶莹透明,口感很Q,是做刨冰的好搭档,火气是有一些,但也可解暑降温,同时也有助消化及克服便秘。

“尤其是新鲜的亚答子加入糖浆、嫩椰肉及龙眼,放冰后,加入一些水,即可食用,其味道更香浓。”一个少年一面吃一面乐滋滋的说。

大串的亚答果实上有五、六十粒亚答子,小串的则有整十粒,亚答子必须要新鲜食用,从树上砍下的亚答子因为缺少水份的关系,果肉约3天后就会变质。拿着巴冷刀进入沼泽地砍取亚答子,不仅耗力,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现在他们就在遍布沼泽的原始森林里,见到了,摘就是了。

不管有没有铁矿,探矿队这一趟都不白来。目的不只是让欧洲人帮助找矿,而是让他们教练一下同来的兰芳和南洋华人留学生,只有满腔热情,没有实际经验的纸上谈兵,怕是不顶大用。就是指出了矿脉的位置,也可能瞪眼找不着。

当篝火冒出阵阵诱人的肉香,饥肠辘辘的探矿队员们兴奋得回到了营地,“就在哪!他就在哪!”多新鲜哪,要是不在哪儿?那百十年后的那些矿主是变戏法的?

看着探矿队长兴奋的表情,和他手里举着的矿样标本、地图,贺公子也不能太冷淡呀,陈逸杰倒是叫两个少年马上和工业局的人核对地图坐标,又和达雅武士了解周围的地形,叶根生可是临行前把运输路线,储存的位置,想的很细,这都要他们拿回详细的报告才行。

这一晚大家又唱又跳,围着篝火大吃二喝,洋人的威士忌朗姆酒,兰芳人的黄酒,戴燕武士的椰子酒,虽不敢多喝,也有点舌头短了,山猪肉在篝火上滋滋的冒着油,串在树枝上的烤鱼,加了黄油的蘑菇汤,扑鼻的香气弥漫在林间。自打进了森林,那天都是提心吊胆的,一怕出事,二怕徒劳而返。探矿队首战告捷,明天就拔营,今天好好兴奋一下。

第二天,新营地在靠近矿区的地方扎下了,开辟出一条通向矿场的道路,矿场第一阶段开挖范围的周边,建了岗哨,矿区一个主营地,最近的河岸边准备建一个码头,也建一个分营地。

每天都有信使往返,总厅对于探矿队的行踪很清楚。第一批矿样运回坤甸,冶炼坊外面挤了不少的人等消息。这关系到今后本岛矿业的前途,谁都极度关注。

好消息终于出来了,与预料的一样,出炉的铁质非常理想。工业局的几个人都舒了一口气,这要是瞎了,又不知要费多少时间了。没有铁,一切都是瞎掰,这年月,拼的就是煤和铁。这两样,到了要紧的时候,有银子都不一定买得到。

探矿队这边,每天有近百人在河边营地修建简易码头,连暂时没事的探矿队员都参加了。回去报信的已经有回来,随后就会有一批给养、物资运到。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