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二十五章. 整军(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如果不是经过一番研究,这奇怪的八里桥之战,一直是贺公子心里的疑惑。不说还有步兵,单是“僧格林沁统率蒙古马队七千”,纵使当时敌军步枪射程一千多米距离。就是放到二战时期,也会是数千步兵的噩梦。居然全军覆没,可见当时满清战力低下如斯。

以后什么甲午战争了,庚子拳乱啦,清军陆军在火器方面也决不输给日军或八国联军,但那只是远远猛放排枪,一旦敌军刺刀兵接近,就轰然而散。坚决只用火器射击,绝不近身肉搏,这一绝对火器作战观念,也一直得到了很好的继承,总体来看清末的清军是怕刺刀不怕大炮,大清军队是被列强用刺刀击败。

总的来说对于先进武器的着迷,清朝是历代之最,作战观念之超前是前所未有,但放弃肉搏战太速,全面倒向火力战战法,却并没有增强清军的战斗力,尤其在使用后膛装填线膛连珠枪前,战斗力并没因全面火器化而提高,相反还比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更差了。闹出过攻打永安一役,八旗兵杂以绿营威宁兵数百守炮位,竟被7个长毛持长矛短刀就追得丢弃大小炮位十余,投身激流,宁愿淹死也不敢肉搏,这样的大笑话。

当然,面临更多海战可能得兰芳,应当更侧重火力,但是没有肉搏勇气的军队,即便是犀利的炮火,也无法帮助他们登上海岸。以江四水郑老大来看,他们的手下不乏血勇,只是手无利器,可面对着日后率领的成千上万的南洋华人子弟,就不能不考虑他们面对刺刀时的胆量了。

这道理太简单,话一说到,整个兰芳高层无有异议。因此,兰芳国家卫队士兵首先要进行刺杀和刀术训练。

在总厅参加防务会议的兰芳诸人看着大清国近年来,活生生的窝囊样子,不觉扼腕长叹,清人败绩,兰芳人决不能再走。

“没有一腔血勇,便是抱着格林炮,也是个孬种。”总长话已至此,孤悬海外的兰芳,唯凭以一腔血勇,才能在南洋拼出一片天地。

“我武维扬。”有点发福的总长站起身,“老罗爷那时的兰芳人,不怕死。这些年,腿脚软了,功夫也撂下了。兰芳的后生们,必须文修武备,也一定要有副铁骨头。”典出《尚书﹑周书﹑泰誓》的“我武维扬”,成了兰芳立国育人之道。

总长带了头,各级首脑长官没话了,每日操拳练刀。上行下效,各庄园厂矿学校乡镇,设坛打擂开馆传武的渐渐风行起来。各营训练都把刺杀和刀术作为重点训练科目,尤其是两三成组的配合刺杀和刀术训练尤为重要。

将倭国买的打刀暂定为军刀,稍加改装成可以在腰带上佩挂,所有步枪上一律安装可拆卸的枪刺,刀作就忙开了,这好几千把刺刀呐。

所有官兵白刃战不通过,不发子弹,不能晋升为士官。所有军官,无论海陆以及以后的军校生皆佩军刀,海军士官以上也佩刀。

也重新制定了军队编制。大家到是原本就觉得兰芳战时为兵平时为民的做法,平时没有训练,一旦开战也就是大家一哄而上,然后一哄而散,比起西洋人的职业兵,可差了不是一点半点。江四水和郑老大等人也在试着集中训练,这会接着机会说动了总长,至少当兵的要有固定的训练时间,还有什么执勤、巡哨都要有人才行。

总长点了头,大家哪有异议,船上的人听船长的,还好办,这陆地上家门口的,还就得总长下令才行。

那么军制咋办呢?一般都觉得照搬清国兵制就可以了,只有江四水和贺公子几个人不以为然。因为满清没有通例定制,绿营的编制为镇、协(标)、营、汛,镇是绿营的最高编制,主官为总兵——全称为某某镇总兵官,全国的总兵官共约有七十人以上,但一镇的官兵从两三千到上万都有,不是定数。如马兰镇,额兵只有三千多。虽说这样是考虑到施设之需,但是对于军官职责,就没有统一考虑。再者,有的镇下有一协,有的有两协,甚至三协,有的镇则只辖各营,没有协的编制——听着就比较乱

除了做为协的主官,副将还有给总督做中军的。这称为督标中军副将。这时他所管部队称为标。标和协的区分在于,协除了直辖各营外,还有统辖各营。而标则只有直辖营。除了属总督的督标外,还有军标,比如伊犁将军、四川将军,属河道总督的河标,属漕运总督的漕标,属巡抚的抚标,属提督的提标。

当然,督抚将军们都不会直接统辖营兵,除督标以副将任中军外,其它一般都以参将游击任中军官,代统兵丁。标下只有直辖营。督标一般为五营,为中左右前后;其它为中左右后四营,抚标提标多为中左右三营,或为中前后。也有多至六营甚至七营的。营是最基本的绿营编制,它的主官称为营官。但营官从副将一直到守备都有,按位置重要与否,兵员多少等各有不同。甚至还有营下设营的,倒很少见。各营一般有副官,称为中军。副将以游击为中军,参将以都司为中军,游击都司则以守备为中军。营有直属于各镇各协的,有直辖于各标的。营下的编制称为汛,汛即是一个驻地。汛以千总和把总为首,兵士从十几人到上百人都有。

当时清国绿旗兵的兵丁分为三个级别,为马兵,战兵,守兵。各有额数。战兵守兵合称步兵。全国的比例是马三步七,但具体到各镇各营则各有额数。新疆、甘肃则马四步六,南方则马二步八,甚至马一步九。兵士也有迁转,进营即为守兵,积年则升战兵,再升马兵,马兵立功则授外委或额外外委。

那官制呢,从品级来说,大将军算是荣誉军衔,相当于有些国家的元帅,清朝的最高武官是将军、正都统、提督同为一级,都是从一品。相当现在上将吧。将军是军区司令员,总督差不多是省长,都统是管八旗兵,算是野战军司令员吧,提督是兵种司令员。

下设官员叫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外委等。相当现在军师旅团等。

副都统、总兵一般是正二品,就是中将了;协都统、副将为从二品,相当于少将。正参领、参将正三品,上校;副参领、游击将军为从三品,中校;协参领、都司为正四品,少校。正军校、守备为正五品,相当于上尉,副军校、协办守备,从五品,中尉,协军校、千总,就是正六品,相当于少尉了。“额外军官”就是准尉,下面还有把总正六品、外委千总正八品、外委把总正九品,未入流的就是百长之类的了,士兵军衔称谓与现在基本相同。

兰芳军制着实费了番心思,既不能在外交场合显示比满清规格高,又需要与西方列强军阶相应,还真麻烦。

晚清实行军衔制时,就有陆海军大元帅一职,是由光绪皇帝兼。那么兰芳就设国防军正都统,由总长兼任,这样会好象显得比满清低很多了,既然号称是大清属国,就要有个姿态,何况总制也有总督的意思。

兰芳军职最高者也就暂定为提督,陆军最高指挥官为陆军提督,驻地东万律,下设南北两位战区总兵,分别驻扎在山口洋和坤东万律;海军单设海军提督,驻地为坤甸。

战区总兵副职为协都统副将衔,陆军提督直辖标营驻东万律,亦陆军南北战区总兵各辖三营,常备军、预备营营官、海军舰长根据舰船类型大小,分别为正副协三级参领,挂参将、游击、都司衔,陆军各营按照西洋军职下设连、排,其正值分别为正副协三级军校,挂守备、下、协办守备衔。

江四水授了陆军提督副都统衔,郑老大为海军提督副都统衔,公推贺公子为总参议长,贺公子也就应了,领授了副都统总兵的虚衔。

海军还只算得草创,郑炳勋、江泰安离开了Comus快舰,郑炳勋在兰芳海军任了参谋长官,授协都统副将衔,江泰安任了参谋官,授正参领参将衔,和郑老大等几位懂得些海战又了解一些洋船火炮的头领开始筹建。

目前船队护航舰队的水兵,由郑老大和江家五虎负责从船员水手中招募训练。国防卫队成员以矿工农民为主,江四水管辖训练。詹姆士.易斯特舰长通过私人朋友介绍了几名退役军官,被总长任命为顾问和陆军教官。

现在兰芳有四万多华人、十几万达雅人和一些其它部族的土著,四万华人中二十到四十的男子,全部是当然的国民卫队预备队员,选拔出体格好可以上阵的有四千余人,还有两千多同龄的女子也能抡刀舞枪,也算是预备队员。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