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4章(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本文会暂时停更,是因为本人在评论里面看见有人说我“毁一本原著成全女主”,我想任何一个真心爱红楼的红楼迷听到有人对你说这句话的时候都会伤心难过。

本人也一样。

不过,本人以前从来都是慢慢的调试心情然后再爬上来的更文的,但是上周五,也就是三天前,本人在网络上看到台湾某综艺节目上又有人黑大陆说大陆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所以决定破例上来跟大家聊一聊小说故事以外的事情。

首先,我们就从红楼梦这本书开始说。

本人是个十年资历的红楼迷,当然,因为水平有限,本人从来不敢说自己是红学研究者,只敢说自己只是个红楼迷。

在本人的眼里,红楼梦阅读至少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看的是热闹。看的是书中对于类似于明清的封建时代的贵族的奢靡生活,看他们如何享受,看他们如何花天酒地,感受的是封建大贵族的土豪生活。

这一阶段,看的其实不过是个虚热闹。我虚岁十一岁的时候接触原著小说,最初的两年,因为年龄和阅历的不够,看的就是这个虚热闹。当然,这种虚热闹是十分吸引人的,本人就是因为这个虚热闹进了红楼梦这个坑。

如果把红楼梦看做是一个人的话,那么,这个阶段,就是远观,看的就是红楼梦这个人的大致朦胧形象。

第二个阶段,看的是故事和人物。也就是我在十二三岁的时候,我父亲吐槽我,“你看红楼梦就看一个故事情节罢了”。

是的,这个时候的我还是太小了,基本上书上说什么我就信什么。比方说,书上说贾母是个仁慈的老太太,非常疼爱林黛玉,也非常疼爱下面的孙子孙女。那个时候,我真是这么相信的,也相信贾宝玉是真心爱护那些女孩子的。

拜发达的网络所赐,方便了天涯海角的红楼迷们交流,所以经过深扒和交流之后,大家都知道了贾母名义上疼爱林黛玉,实际上算计林黛玉最深的人却是她;贾母说是疼爱孙女们,实际上三春在贾母跟前连猫猫狗狗都不如;贾宝玉说是爱护那些女孩子,实际上真正害惨了那些女孩子们的人还是他。

没错,当初十二三岁的我的确曾经信过原著里对那些每一个人的描写和评价。

实际上,那个时候我虽然知道红楼梦是“甄士隐”、“贾雨村”也就是真事隐、假语衬,但是具体如何隐藏真事,又是如何用假话来暗示,那个时候的我是不明白的。

不仅仅是因为阅历和人生经验,还因为逻辑思考能力的不足和手头的资料的局限性。

这个阶段,我把它称之为近看,看的是什么?不过是红楼梦的那身华丽的外衣,华美的辞藻,看原著里女孩子们作诗,觉得她们好厉害等等。

当然,这个阶段也是真正开始阅读红楼梦的阶段。我说的是阅读,不是精读,更不是研究。

第三个阶段才是开始精读红楼梦。

其实第三个阶段和第四个阶段非常接近,因为从第三个阶段开始,就已经开始分析红楼梦人物背后的那些背景、律法、社会风俗、人文舆论等等等等相关内容了。不同的是,第三个阶段十分看重人物,认为人物才是中心,而第四个阶段则认为人物在原著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背景,原著里的那些人物是为那些背景、律法、社会风俗、人物舆论服务的,人物不过这是背景的傀儡。

相信我这样说,很多书友都要迷糊了。

简单的说,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的区别,就好像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区别。第三阶段认为人物才是最重要的,背景、律法、社会风俗、人文舆论,都是通过人物来展现的,主人公的性格能够改变命运。

而第四阶段则人物,小说里面的人物是他或者她所处的社会傀儡,人物的悲剧性命运有其必然性,人物的出生背景、人生经历注定了这个人物的性格,而性格一旦确定,那么人物的命运就已经注定,无法更改。

相信喜欢文学、喜欢看名著的书友们应该明白了,这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就是网络文学跟严肃文学最根本的区别。

虽然说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都注重红楼梦的社会背景、等级架构、人文舆论,但是第三阶段依旧停留在网络文学或者是通俗文学的基础上,而第四阶段才是开始用严肃文学的眼光去读红楼梦。

所以说,第三阶段只能称之为精读,而第四阶段开始才是研究。

我现在处在的阶段,就是第四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坚信,人物是其背后的人生经历、出身、社会环境的傀儡,这也直接反应在了我的小说里面,我现在写的小说、同人,全部都是背景宏大但是人物塑造刻板、僵硬,非常平面化。

我相信,红楼梦精读肯定会有第五个阶段,这个阶段肯定是人物和小说所在的社会背景、人文环境、律法舆论的有|机|结|合,甚至是完|美|结|合。

但是,对于我来说,我还停留在第四个阶段,只是感知到第五个阶段,而没有进入这个阶段。而且这每一个阶段都是不能跨越的。我也相信,当我进入第五阶段的时候,我的小说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只是还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够达到那一步,我并不清楚。因为对文学、对红楼梦的领悟需要时间的打磨,也需要契机。

当然,我不确定是否有第六个、第七个阶段。因为我还没有到那个水平。

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的距离非常近,就好像网络上卖的麻花手镯一样,看似是一体的,都是盯着背后的社会风俗、人文环境、舆论律法的,因此十分难以区分,只有真正达到这个阶段的人才会明白这两者的区别是多么的泾渭分明。

第三阶段的人看到的红楼梦的背景,那些社会风俗、人文环境、律法舆论,都是通过人物来展现的,因此,在分析红楼梦之后,就会采用不同时代的律法和舆论作为参照,这个时候,发现的是一座巨大的社会风俗、人文环境和律法舆论的巨大迷宫,迷宫里面,不同时代的律法、不同时代的人文风俗都混杂一起,因为红楼梦本来就是一部架空小说,使得这座迷宫越发扑朔迷离。

而到了第四阶段,这座迷宫已经基本成型,看得清主从也有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脉络。

这就是红楼迷在阅读红楼时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没有这个阶段的累积,不可能进入第四阶段。

虽然我在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已经停留了至少十年,可我依旧不敢说,自己读懂了红楼梦,我只能说,我领悟了林黛玉这个人物的六成悲剧、贾迎春这个人物的八成悲剧,其他的人物,我能够领悟三到五成已经很了不起了。

当然,我不会在某部红楼同人下面说黑不黑的,因为红楼梦就是这样,故事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人看来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

就以本文来说,事实上,贾赦的确贪财好色又冷酷,不把平民石呆子的性命当人看。如果换了别人在背地里骂贾赦绝对没有问题。

但是本文中的女主也好,贾琏也好,贾琏的妻妾也罢,都必须站在贾赦的角度,为贾赦说好话、为贾赦遮掩、为贾赦经营出一个良好的对外形象。

这就是古代的孝道。

在礼记里面,也有非常明确的规定:父母犯了错,儿女要跪着上谏言好生劝谏,但是,绝对不能在背后说父母的坏话。不然,就是不孝,父母可以上告儿女不孝,被人告发也是要背上不孝的罪名的。

跟原著里那样,贾赦训斥儿子贾琏办事不利,以贾琏的圆滑,他会找不到话劝谏?为什么要直接顶撞贾赦?还有平儿,贾琏都不能在背后说贾赦的坏话了,她一个通房丫头,还是贾琏的通房丫头就有资格说贾赦的坏话吗?以平儿之能,她真的没有办法遮掩过去吗?如果她对薛宝钗说“姑娘快不要问了,这不是我们这种人能说的。”薛宝钗还能追问她不成?

但是她不但没有这么说,反而一通抱怨,这就是她的错!

而且还是会连累贾琏,让贾琏背负上不孝罪名甚至很有可能因此被流放三千里的错!

这种事情如果被人告发,贾赦会背负上夺人家财、谋财害命的罪过,贾琏也会因为不孝而被剥夺继承人的身份而且还会被流放。

结合原著里林黛玉的财产被花了个干净变成穷光蛋,贾赦既然有谋财害命的例子摆着,把林黛玉带回贾家的又是贾琏,一旦外头开始清算,背负罪名的是谁?是贾赦贾琏父子!

这就是身为贾赦的女儿,绝对不能原谅平儿的理由。

因为她的这几句话看似无关紧要,实际上却已经把贾赦贾琏父子置于死地。

十年前,我写《现代娇娇女的红楼生涯》的时候,我是从十恶不赦入手,孝道为辅,但是这一次的《娇女迎春》我还是从孝道入手,就是因为,在古代,孝道有一套严格又系统的规定,不彻底了解孝道就不算真正精读红楼梦。

记住,我说的是精读红楼梦,也可以说研究红楼梦,唯独不是读懂红楼梦。

对古代的律法、人文风俗不够了解,在阅读红楼梦的时候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论。这也是为什么说红楼梦是一座大迷宫的原因。

读懂红楼梦没有那么简单,很多红学专家用了一辈子时间也只敢说读懂了一半。

还有薛宝钗。因为“毁一部原著成全女主”既然是在关于薛宝钗对薛蟠的态度问题上进行的讨论,那么,我就在这里说说薛宝钗对薛蟠的态度问题。

原著里,是她们在大观园里住了几年以后,薛宝钗跟林黛玉结义的那一段里面对林黛玉说的体己话,说她那个哥哥(指薛蟠)有跟没有一样。

很多人都说,这是薛宝钗跟林黛玉交心的证明。

要我说,恰恰是薛宝钗根本不曾体会过林黛玉的难处的证明,也是薛宝钗的冷漠的具体表现。

薛宝钗跟林黛玉说体己话,涉及了三个人物,薛宝钗自己、林黛玉,还有她们话题的中心人物,薛蟠。

而要读懂这一段,首先需要男丁对一个家族的重要性,其次要了解古代的继承法,最后要考虑谈话双方的家庭背景和族人情况。

在古代,女人只是附属品,是没有继承权的也没有真正能够当家做主的资格,就是有,也是男人们给予她们的,她们本身没有这个权力。

林黛玉为什么会过得那么惨、贾家什么人都敢让她背锅、都能作践她,就是因为她没有兄弟,甚至连五服之内的从兄弟、族兄弟都没有。如果她有个兄弟,哪怕是跟薛蟠这样的,林黛玉也可以哭着求哥哥帮忙帮她另外找一门亲事,根本就不用困在大观园,也不用吊死在贾宝玉的身上。

也就是说,哪怕这个哥哥再不成器,也可以让林黛玉平平安安地离开大观园,哪怕刚开始的时候嫁得不高、不好,以林黛玉的能力、修养和心性,就是不能把自己的丈夫培养出来也能够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材,让自己的晚年也能够过上老封君、官太太的安生生活。

相信真正了解林黛玉的悲剧的读者一定能够体会林黛玉迫切需要一个兄弟的心情。

而薛宝钗却把林黛玉最想要的手足亲情视若敝履,这就是薛宝钗的冷漠的第一重表现。她说是跟林黛玉交心,实际上根本就不曾体会林黛玉的痛苦和艰难的处境。

而林黛玉呢?心里跟针扎一样,还有安慰薛宝钗。

这也是我坚信林黛玉是个厚道人的原因之一。

这是从男丁对一个家族、对家族里面的每一个人的影响,从这个角度上来分析相关剧情人物得出来的结论。

从继承权的角度上来说,林家是五服之内没有人了,所以林家的家财都归了林黛玉。可薛家呢?看护官符就知道了,薛家可不止薛蟠一个男丁。近的就有她的堂弟薛蝌,远的,薛家还有别的族人,只不过远在金陵,不在京中而已。

也就说,如果薛蟠没了薛家的财产就应该由薛蝌继承,薛宝钗最多也就得一份嫁妆,就是没了薛蝌还有薛氏一族的其他族人,薛宝钗自始至终都只有一份嫁妆,不可能继承薛家的全部财产。当然,这是指正常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只要王子腾还在,这个可能性很小。

问题是,从葫芦案那一段我们可以看到,薛蟠在法律上已经是个死人了。当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贾家上上下下都知道这一点,而且,贾家的奴才们也坚信,只要王子腾愿意,薛蟠随时可以在法律上变成一个“活人”。

这就是薛家的家庭现状。也就是说,薛蟠是个半死人,还庇佑着薛宝钗。如果没有了薛蟠,比方说薛蟠被人告发,被秋后问斩了呢?薛宝钗会落到什么境地?

我相信,薛家的其他族人肯定会跟薛姨妈薛宝钗母女争夺财产,因为他们是有法律做后盾的,然后王子腾和王夫人肯定会帮薛姨妈,因为他们需要薛家金钱的供养。那么,薛家族人会怎么做?要么就是勾搭王子腾的政敌,要么就是跟王子腾、王夫人合谋,瓜分薛家的财产,就是薛家人眼下忌惮王子腾和王夫人,可王夫人会放着嘴边的肉不吃?

不论结果如何,没有了薛蟠,薛姨妈和薛宝钗都不可能继续维持她们富贵体面的生活。

也就说,截止至原著前八十回,薛宝钗能够享受到如今富贵安定的生活,完全是因为薛蟠这个法律上的半死人的哥哥!

薛宝钗受到薛蟠的庇佑还说有这个哥哥还不如没有,我只能说薛宝钗这等行为就跟我们现在骂人的话一样: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碗来骂娘。

是,薛蟠之前是年轻不懂事,害得薛宝钗断了青云路,但是,至始至终,薛宝钗都活在薛蟠这个哥哥的恩荫之中,没了薛蟠,她就是另一个林黛玉!

换了林黛玉,或者是本文中的女主会如何?哪怕葫芦案的时候年纪还小,等到了大观园的时候,只怕早就磨着王子腾为薛蟠正名,恢复薛蟠堂堂正正的身份了。

可原著里面有相关的记录吗?没有。

遇到薛蟠的事情,薛宝钗只有不在乎、只有高高挂起,还有,嫌弃。

在没有结合当时的继承法对义结金兰一事深扒之前,我的确一度认为薛宝钗是大观园里面少有的聪明的姑娘,能干又有决断,还博闻强识,又比林黛玉更懂得争取。

可是结合了当时的继承法和社会背景再去看,我只看到了一个目光短浅、冷酷自私的薛宝钗,她的博闻强识全是笑话,她的努力完全错了方向。她在原著里面看不起王熙凤、觉得王熙凤愚蠢,实际上她也不逞多让。

这就是红楼梦是一座大迷宫的另一个证明。不懂当时社会背景、人文风俗、律法舆论,以及潜|规|则,对这些东西了解的程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我从来不说某部红楼梦同人很黑,因为这就是红楼梦的魅力所在,同一件事情,站在不同的角色角度上去看,得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问题是,每一个角度,都能够解释通顺,对方会跟我得出的结论不同,完全是因为对方站的角度、参考的律法条例也跟我不同。

当然,在网络开始盛行红楼梦同人的初期,那些同人作者很多都没有仔细研究过红楼梦小说的背景和相关的知识,据我所知,那是08年以前,那个时候网络上的红楼梦同人全部都是站在贾家二房也就是贾政王夫人的角度踩贾家大房踩贾赦邢夫人的。当时我还在点娘那边,是点娘的铁杆读者,点娘女生频道第一部红楼梦同人就是冬雪晚晴写的。

当时我看到她写的红楼梦同人的时候只是隐隐觉得有点不对劲,直到自己开始写的时候,才发现那个时候大家写红楼梦同人的时候对古代相关知识,尤其是孝道基本不了解,对十恶不赦有那些罪名,量刑为何也没有概念。

可以说,就是从我的《现代娇娇女的红楼生涯》开始,网络上的红楼梦同人小说才开始深入而不是停留于对红楼梦表象的理解。

我在这里这么说,并不是自吹自擂,我要说的是,如果不是当初那些作者的红楼梦同人,那么我在动笔之后会犯同样的错误。我是站在她们的肩膀上才写下了《现代娇娇女的红楼生涯》。

遗憾的是,当时我的年龄不够,阅历也不够,心性根本无法坚持到我把这部同人写出我自己满意的程度。事实上,当时我写完二十五万字的时候,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已经完全崩溃,因此后来上架以后的内容,其实是请了枪手的。

所以,看到网络上的红楼梦同人小说,我的注意力从来不在那些角色上,而在于这个作者对红楼梦背后的那些社会背景、人文风俗、那些法律舆论道德伦理的理解。

在我的眼里,这些东西比单单一个人物重要多了,而这些东西才是红楼梦的精髓所在。

会造成对人物理解产生完全不同的原因,还因为“甄士隐”、“贾雨村”。

实际上,这六个字也是文学创作中非常常用的一种技巧,也就是:故事人物在不同的场合说着跟自己的身份完全不同的话、做着跟自己身份完全不符合的事情。

而把这个技巧使用到登峰造极至今没有一部作品超越的,也只有红楼梦。

这个技巧跟社会背景、人文风俗、律法舆论等因素结合,才是文学,才是传世名著。

就以世界十大名著为例,《乱世佳人》(即《飘》)里面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内容写的是战争。主人公斯卡利特·奥哈拉(又译斯嘉丽·奥哈拉)是个完全不符合当时的淑女标准,抢自己的妹夫,喜欢勾搭男孩子看男孩子们为她神魂颠倒,自私自利。如果《乱世佳人》里面没有对战争的大量描写,如果没有通过主人公斯卡利特对黑人问题上一再坚持黒妈妈和黑大叔是她的家人却对地里工作的下等黑人的鄙视和轻慢,还有大量的对北方联邦政府对黑人的空头支票的描写,已经选举之后北方人顺利得到州长的位置而黑人们失去利用价值的悲惨命运的描写,读者们又怎么会反思《乱世佳人》的那个时代黑人的悲惨命运以及政治的残酷和无耻?

可以说,如果只看人物而没有战争和政治这个背景的话,《乱世佳人》不过是一部自私自利的小人在为自己开脱的小说而已。

同样还有《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用了一百多万词描绘了当时的俄国的社会画卷。如果没有这一百多万词的社会画卷描写,《安娜·卡列尼娜》也不过是一部有关贵妇人出轨的三流艳|情八|卦小说而已。

“甄士隐”、“贾雨村”,让故事人物在特定的场合说着不符合自己身份的话、做着不符合自己身份的事,这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技巧,这种技巧很容易吸引住读者的眼光,从而引发读者的思考,但是,只有社会背景、人文环境、律法舆论这些东西,才是决定一部作品的艺术成就的唯一标准,而这里面的思想冲突是重中之重。

就以《乱世佳人》为例,如果没有北方人对黑人充满谎言的无耻欺骗,我们如何知道当年林肯不过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如果不是文中对斯卡利特的离经叛道的描写,我们又怎么体悟当时的性别歧视是多么的残酷?如果不是对选举和税金的变化,我们又如何知道当年在争夺州权上经过了多少刀光血影?

在世界文学史上,大仲马在人物塑造,尤其是人物的性格、语言描写上几乎是炫技级的,可以说,玛格丽特在《乱世佳人》上长篇累牍地描写斯卡利特的心理活动用了几十页纸描写斯卡利特的困惑还不如大仲马一章塑造的人物来得让人印象深刻,但是大仲马没有一部小说入选世界十大名著,而玛格丽特就一部《乱世佳人》就在世界十大名著中牢牢地占据了一席之地。

为什么?

就是因为大仲马的小说缺少了思考,那种思想的冲突,那些对社会背景、对人文环境、对律法舆论的深度挖掘,这些大仲马没有,或者说,深度不够。

在我这里,古今中外名著,还有诺贝尔文学奖、奥斯卡佳作在艺术和思想性上分为五个等级: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