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31(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张文远望着来送的父老乡亲,笑着大声说道:“各位叔叔伯伯,大娘大婶还有大哥大姐们,我们店铺后天开业,欢迎大家去捧场,只要是我们长河村的,一律给大家打八折。”

听到这话的乡亲都哈哈大笑起来,笑着说:“还是阿远有本事,要不然说上学有用呢!要是我家小子能有阿远的一半本事,那我可得做梦都得笑醒了!”

“嘿,你可别给你家孩子脸上贴金了,就你家那三罐子打不出一个屁的样子,估计做梦才能赶上人家类~”一位大婶不客气的说。听到这话,旁边的乡亲们都哈哈大笑。

“行了,行了,大家别打岔了,人家还等着走呢!”这是村长开始说话了。

等到众人安静了下来,村长才继续说:“老实啊,你们家是我们村的第一个走出去,在县里好好干啊!叔说句不好听的,要是实在在外面过不下去,别忘了还有村里,回来这里总有你们一口饭吃,别说抹不开脸面啥的话,脸面有啥用,不顶吃不顶喝的,记住了啊!”

听着这话,张文远看到张老实眼睛都红了,握着老村长的手,说话声都有点梗咽:“叔,我知道的,让您费心了,为了几个孩子,我也会在外面好好干的。”

张文远在旁边心里也有点动容,看着来送别的乡亲们,真切的感受到在这个时代,与后世与众不同的那种纯朴的感情。

挥别了来送别的乡亲,张文远家坐着牛车,慢慢驶离了长河村,直到村子的影子模糊的看不清了,众人才收回了一直望着的眼神。

赶车的是大伯,因为借了牛车,所以张大伯怕张文远家到了县城,还要回来还牛车,一来一回实在是太麻烦,就主动说要送他们,到时候再把牛车赶回去就行。

牛车并不大,更何况人多,东西也多,根本就坐不下那么多人。所以张文远和张老实就下来跟着牛车走,让李桂香带着几个孩子坐在牛车上。

一路走来,让张文远再次感受了一把,交通不便带来的辛苦,更坚定了等家里赚了钱,一定要买一辆车来代步的想法。

作者有话要说:哈哈,前些日子有些忙,把存稿用光了,下班后赶了一章出来,小天使们放心,作者会努力存稿哒~

作者下一本书《六零穿越养家忙》,求预收

文案: 1960年,干旱,洪水,海啸,地震肆虐整个华国,地里面整整一年颗粒无收,老百姓们挖草根,啃树皮度日。

在华国北部的一个小山村里,宋爱国看着饿得皮包骨的媳妇,因为营养不良而脑袋大脖子细连路都走不动的大儿子,还有床上因为没有奶水连哭声都微弱的小儿子。毅然决然的拿着家里唯一的一把锄头,进了深山。要是再找不到吃的,那一家人就真的要饿死了。

这是一个六零年代的人穿越现代,养家糊口的故事。

这也是一个男主没有空间,没有金手指,只能晚上穿越到现代,靠打工赚钱的故事。

小天使们喜欢的话,先收藏哦~

第40章 正式开店

一家人到了县城,又送走了大伯, 这时候张文远他们一家人才真真的松了一口气。

从今天起, 他们一家人就要在县城里开始新的生活了,有迷茫, 有忐忑,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

大伯走的时候,张文远去送他, 偷偷送了三斤大米给大伯,本来大伯是无论如何都不收的,说是他们店还没开,他这个做大伯的没帮上什么忙,哪能要东西?更何况这还是大米, 多稀罕啊!

最后还是张文远好说歹说,说是帮他们搬东西,已经是帮了大忙了。这米是进货价,比以往买的便宜不少, 让大伯带回去给爷爷奶奶煮点米汤喝,大米养人,大伯这才收了。

其实米是张文远是从空间里拿出来的, 上次跟张老实进货, 因为米的价格太贵了, 他们那点钱根本买不了多少,所以就没有进。

张为远打算等店里的生意有起色后,就把空间里的米面或者其他可以拿出来的东西, 都打着进货的幌子,偷偷拿出来卖。这样一来,很多东西都是无本,还怕挣不到钱吗?

一家人在租的房子这儿,度过了团圆的一个晚上。今天一个下午的时间,张文远都在教张老实和李桂香记这些物品的价格,防止他们在收钱的时候弄错。

当然结果是让人高兴,本来乡下人对钱的数字就比较敏感,所以对于记这些东西的价格,无论是张老实和李桂香都很快就记住。就连最小的小文安,有时候张文远指着某一个东西问价格,他都能说的出来。

不止如此,每件东西都被张文远标了价格,偶尔记错了,看一下也就知道。

第二天一大早,李桂香就起来煮了早饭,还特地煮了四个鸡蛋,给张文远他们一人一个。

文祥和文乐他们俩从昨天就知道,今天他们要去学校考试,所以在张文远他们记价格的时候,他们俩都在紧张的复习。连平时活泼好动的文祥,都老老实实的复习到昨天晚上十点钟,才上床睡觉。

一大早起床洗漱完,吃了早饭和鸡蛋,张文远和张老实就带着他们俩,去了云里县小学。

来过一次,就好找多了,几个人直接到了招生办刘主任的办公室。

刘主任看到他们,说了一句来的真早,就直接拿出几张卷子,分别是二年级和五年级的数学语文,让两个孩子就在办公室做,他来监考。

他们俩在考试,张文远和张老实就在外面等着。这里是教师办公楼,所以来来往往的大多数都是教职工,看到有两个面生的人在这栋楼上,看着既不像老师也不像学生,就都有点好奇,不免路过的时候多看了两眼。

张老实被看得很拘谨,他活了30多年都在村子里,在他看来,当老师的人都是有本事有文化的,而他也就小时候上过两年,认识几个大字,旁的就只学会种地了。到了这种地方,就觉得抬脚往哪边踩都不对。

两个人干等着也觉得无聊,张老实也就没事找话说:“阿远啊!也不知道你弟弟妹妹考的怎么?能考的上吗?要是考不上,那你弟弟妹妹可就得降一级了。”

看他那紧张的样子,张文远觉得好笑也有点心疼,安慰道:“放心吧,平时文乐和文祥的成绩也算是不错,应该会考上的。即使考不上,也不过是降一级,等以后我给他们补补课,他们成绩也就上去了。”

听见自己大儿子的话,张老实就放心了。他这辈子也没干过多少让他觉得骄傲的事情,但是,对于大儿子,绝对是他活到现在最值得骄傲的了。

儿子考上高中的那一年,让他弯了很久的腰挺直了!乡亲们见了他,也都亲亲热热地打着招呼,即使有些人说着酸话,张老实也当别人羡慕他。

所以,对于大儿子的话,张老实是相信的,大儿子说自家两个娃能考上,那肯定能考上。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