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1章 绣春刀!(2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二是民牧,鼓励西北地区的百姓养马,养马户如果每年能生育一匹小马驹,则可免去服官府差役之苦,还能减免赋税呢。

三是在边境开马市,和游牧民族以茶换马,比如洪武末年,就曾经有一年交易获得13500匹马的记录。

三管齐下,效果明显,到了永乐后期,大明军队战马的存栏量,已经超过了一百五十万匹,凭着这样雄厚的资本,永乐大帝才能‘五出漠北,三犁虏庭’,打的鞑靼、瓦拉诸部乖乖臣服!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大明朝的统治越来越腐朽,各地藩王、官员们不断私占牧场、改为耕地,或者偷卖种马、以次充好,还剥削养马的百姓们,致使官牧、民牧皆败,再也无法大量提供良种战马了。

与此同时,大明的达官显贵们为了私利,向边境大量走私茶盐,并抢在官府之前,向番族买走了大量马匹,贩回内地谋取暴利,等到官方的马市开场,要么收不到马匹,要么收到的都是劣马,价格还非常昂贵!

加之汉家商人奸诈,番人屡屡上当受骗,加剧了民族矛盾,闹的大明边境很不太平,比如蒙、汉边境的冲突,就大都是交易不公引起的,多处马市也因此荒废了。

种种原因之下,致使大明军队严重缺乏良种战马,就连拉车的驽马都数量不足,战斗力自然一落千丈了!

前不久的萨尔浒之战,如果明军的骡马数量多一些,行军速度快一些,或许就不会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被八旗铁骑各个击破了!

如今的大明朝廷,为了辽东防务问题,正在竭尽全力的募兵、筹饷、买马,这三者相比较:筹饷难于募兵,而买马则难于筹饷!

一座牛羊万头、骏马千匹的大牧场,就算是封疆大吏,边关大将,恐怕也不敢说这样的大话吧!

何况是一个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年仅十几岁的落魄少年呢?

因此上,张小旗不相信,士卒们不相信,周围的百姓也不相信,认为这个少年在吹牛皮了,不过这份心还是好的,起码知恩图报。

薛羽也不反驳,只是淡淡一笑,拎着肉返回落脚的窝棚中,可是没走出几步远,突然回过头来,看了看张小旗手中的佩刀,目光中露出惊诧之色!

刀长三尺、宽约两寸,精钢铸造、寒气森森,一看就是柄锋利至极的宝刀,最为关键的是,它的刀身竟然是笔直的!

为了方便劈砍,刀身一半都是弯曲的,但有一种是例外--绣春刀!

世人皆知,飞鱼服、绣春刀,是锦衣卫的两大标志,而且只有高级军官才能拥有,张小旗只是一名低级卫所军官,怎么会有绣春刀呢?

难道说,他出身于锦衣卫,又或者,他的祖辈出身锦衣卫?

锦衣卫,世袭制,身为天子亲军,待遇极为优厚,如果他的祖辈是锦衣卫中高级军官的话,他怎么沦落到这个地步了,看来这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啊!

……

带着种种疑问,薛羽回到了窝棚中,小伙伴们早就捡来了干柴,架好了大铁锅,倒入混着泥沙的河水,点火熬煮起来了。

薛羽则拔出匕首,把骡子肉切成小块,全都仍进了铁锅中,又从怀里摸出个小口袋,倒出了少许的粗盐,还有晒干的野葱、野蒜做调味品,这都是在山里之时就准备下的。

至于其他百姓吗,有的带着粗盐和调料,有的什么也没有,只能是白水煮骡肉了。

很快的,营地里炊烟袅袅,各处的铁锅都烧开了,骡肉在沸水中上下翻滚着,散发的味道却一点也不好,不是百姓们的厨艺不行,而是骡子肉本来就不好吃。

农村流传一句俗语,“驴肉香,马肉臭,打死不吃骡子肉!

一则,骡子肉比较粗燥、干硬,难以咀嚼,且有浓浓的腥气味,跟肉质细嫩、质嫩爽口的驴肉相比差远了。

二则,骡子是驴和马杂交出来的,本身没有生殖能力,古人比较迷信,害怕吃了骡子肉,就有可能像骡子一样不能繁殖后代,因此才对骡子肉避而远之了。

骡子肉本就难吃,加之缺少调味品,又是用混着泥沙的河水煮的,那滋味也就可想而知了!

“差不多了,快捞出来吧,老子都快饿死了!”

“给我一块!”

“别抢啊,咬我手指了!”

可对于行将饿死的人们来说,草根、树皮都是好东西了,更何况是骡子肉呢,谁也不在乎那些忌讳了,刚刚煮到五六成熟,就迫不及待的捞出来了,人们互相争抢,大口撕咬吞咽着,肉、筋、皮、上水、下水……就连蹄子都啃的干干净净!

即便如此,人们还是没有吃饱,只能熬煮吃剩下的骨头,用骨头汤来充饥了,每人都喝了几大碗,最后撑的躺在地上动弹不得!

而从始至终,张小旗一口肉没吃,一口汤没喝,只是掏出半个又黑又硬的杂面窝头,一个人躲在阴暗处默默的啃食着!

自家养大的骡子,感情非常深厚,杀它已经很对不起了,那里还忍心吃它的肉呢!

这一切,全都落在了薛羽眼中,并牢牢记在了心中!

大明朝已经腐败透顶了,可是天下人心未死,华夏民族的传统美德尚在!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