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2章(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第043章:

林如海出门,并不独带黛玉,而且和人应酬时,常带林睿认识一干同僚。

他早在扬州站稳了脚跟,瞅着他还能继续连任,旁人谁也不愿得罪了他,何况他还有上达天听之权,知道他是在给儿子铺路,哪敢怠慢。

林睿年将十岁,过了年,虚岁便是十一岁,看他生得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穿着藕荷纱衫,配着羊脂玉佩,举止之间颇有乃父之风,再考校学问时,谈吐间锦绣华章信手拈来,洋洋洒洒,没有半分俗气,那些人难免称赞不已,私底下都打探他定亲了不曾,不过林如海却说等林睿十五岁后方提此事,众人算了算,只得暂且作罢。

黛玉年幼娇憨,每每林如海带林睿出门,她必然不依,定要相随,不答应她,便扯着林睿的袍子不松手。林如海疼她,若是极亲密的同僚友人相会,便带她同去。不想,旁人也常带儿女,黛玉去的头一天便掐哭了巡抚家三岁的小儿子,只因她说巡抚家光着身子只穿肚兜的小儿子胳膊像翡翠盘里的嫩藕,弄得大家哭笑不得。

扬州一带都知道林如海膝下只有一子一女,心中极疼,此时贾敏忽又有孕,自是喜事一桩,前来巴结的人数不胜数,经过霍灿、白牡丹等事,各处都不敢再送女子给林如海了,反而都过来奉承贾敏,因此都不追究黛玉的淘气。

那巡抚姓连,原是扬州人氏,却驻扎于苏州,品级虽高于林如海甚多,却不及林如海在宣康帝跟前的体面,还要借助林如海在姑苏的人脉,自然就更不在意这些了。

这回连巡抚过来忙完公务,意欲接了留在扬州的妻儿去姑苏,大家方请他一回,不料三岁之子竟被黛玉掐了掐小胳膊,儿子先前哭了,没过一顿饭工夫,竟围着黛玉团团转,尽把好吃好喝好顽的东西塞给黛玉,临走时还依依不舍地让黛玉去他家顽。连巡抚见黛玉小小年纪,却生得粉雕玉琢,灵气逼人,别瞧着比自己幺儿年纪小,性子却伶俐了十倍,心中爱得什么似的,也笑跟林如海道:“等去了姑苏,千万带着令千金,咱们再聚一回。”

林如海登时如临大敌,自己的女儿自己知道,连巡抚的小儿子才三岁,别是和贾母一样,想结亲罢,那可不成,因此嘴里答应,心里却道:“绝不带玉儿过去。”

回来,林如海叮嘱黛玉道:“千万离那些小子们远些。”

林睿在一旁点头,道:“正是,正是,妹妹听话。”他在船上狠狠地瞪了连家小公子好几回,偏生林如海的同僚友人们考校他的文章,他不曾站在黛玉身边,连家小公子懵懂无知,认为林睿在示意自己好好对待黛玉,故待黛玉的态度更殷勤了。

黛玉手里拿着林如海一支用手帕包着的的荷花,白瓣如玉,娇妍欲语,听了林如海的话,歪头瞅了瞅父兄,心中大惑不解,想不通,她便不想了,迈着腿儿往屋里走,娇娇嫩嫩地唤了贾敏一声,等贾敏从里间出来,她把手里的荷花送到贾敏跟前,指了指贾敏日渐隆起的肚腹,想了想,道:“给弟弟顽。”

贾敏忙接了荷花,命丫头取花瓶来,灌了水,将花插在其中,摆在窗下案上。

黛玉满意地点了点头,回身扑向林如海,等林如海抱稳了,她便打了个呵欠,闭上眼睛,头一歪,伏在林如海肩上睡了。

贾敏见状,不禁笑了,问道:“今儿忙了什么?这样困?”

林睿抢先道:“妹妹掐哭了连巡抚家的小公子,偏生那小公子倒精神,缠着妹妹在船上跑来跑去,小小年纪,还要下水采花儿给妹妹,倒吓了大家一跳。”

贾敏道:“连家小公子?怎么遇上了?玉儿又因何掐了人家?这小丫头从小就淘气。”

林睿理直气壮地道:“乃是连家小公子不好,和妹妹有什么相干?妹妹小小年纪还穿戴整齐呢,偏他就只穿个肚兜儿,还满口嚷热,活该挨妹妹一下子。”说话间,林睿皱了皱眉头,连家太不讲究了,哪能衣衫不整地出门呢?妹妹又是个女孩儿。

贾敏摇头一笑,道:“玉儿掐了人家一回,好歹打发人送些东西过去问问,这才是礼数。”

林如海这方开口,道:“连家后日启程去姑苏,若是打发人送东西,明儿便送去罢,迟了就送不到他们手里了。”

贾敏点头答应不提,次日果然打发人过去,倒让连家笑了一回,再三说幼子无事,反令人捎回许多小公子送给黛玉的顽器。

展眼进了六月,这日是六月二十四日,菡萏盛开,荷叶田田,开得比五月更好,这日因是荷花的生日,林如海便带着一双儿女去瘦西湖荡舟采莲,晚间方尽兴而归,却见贾敏正在收拾外面送的东西,一样一样地清点,见他们回来,对林如海道:“俞家老太太的行程倒迅速,想是早就回到了京城,竟打发人送了许多礼物来给睿儿和玉儿。”

林如海一愣,并不如何在意。

贾敏又道:“俞老太太年下要带着恒哥儿回乡,想托老爷送恒儿去咱们家的书院上学。”

林如海道:“答应便是,不过是举手之劳。他们在京城里好好儿的,怎么想起来回乡了?扬州虽然繁华,到底不如京城,在京城,谁敢欺负了他们祖孙?”

贾敏听了,叹道:“虽有灵台师父的批语,到底恒哥儿天煞孤星的名儿已传了好些年,在各人心中根深蒂固,竟有些不信灵台师父的话。恒哥儿先前的先生辞馆回乡守孝了,俞老太太想给恒哥儿再请个先生,奈何竟无人愿意,想起咱们家在姑苏的书院,乃是当代大儒,又知咱们意欲送睿儿去姑苏上学,便收拾东西回乡,想让恒哥儿和睿儿一同作伴上学。”

听到这里,林睿喜道:“恒儿要来扬州?那可好,我们一同去姑苏上学,来回都能作伴,平素起居坐卧一处,又能相互照应,岂不甚好?”

贾敏笑道:“你们不过才见一面,倒像是交情深厚似的。”

林睿却肃然道:“虽说只见了一回,可心里总觉得十分亲切,大概在学业上的想法总有不谋而合之处,因而如此。”

贾敏点了点头,心里却觉得喜欢。俞老太太因拟定九月出京,如今还未进七月,回礼和书信倒能送到,贾敏便在回礼时回了俞老太太的信。

与此同时,贾敏的回礼和回信尚未送出,先前寄出去的书信和礼物却已送到了荣国府。

却说王夫人自从知道了贾母的打算后,心中恼恨,她除了每日依旧往贾母房里请安外,便想着和自己亲近的内侄女和外甥女,思来想去,竟是没有和宝玉年纪相仿的,只有嫁到薛家的三妹有一个女儿比宝玉大了两岁,名唤宝钗,倒和宝玉十分相配。

王夫人常跟妹妹通信,自然知道宝钗极得妹婿疼爱,可惜年纪太小,瞧不出什么来,不过黛玉也是一样,老太太未免想得忒早了些,谁知道日后长成什么样的性子?品貌性情如何?王夫人咬了咬牙,暗暗下定决心,倘若贾母一意孤行,非要把黛玉给宝玉定下来,她便只好和妹妹商议一番了,相信妹妹一定愿意把女儿嫁到荣国府这样的公侯门第。

高门嫁女,低门娶妇,王夫人不想宝玉媳妇压得宝玉抬不起头来。

林如海官居要职,黛玉又得了圣人的赏赐,王夫人知道不能得罪他们,也知道和他们家结亲的好处,但是她在府中对贾母做小伏低多年,不肯贾母娶进一个和自己不和的媳妇。

王夫人羡慕贾敏待字闺中时的排场气派,同样也羡慕如今备受父母娇宠的黛玉。

幸而宝玉到底年纪小,虽爱和姊妹们亲近,但并不懂事,懵懵懂懂,即使贾母在他跟前说黛玉如何伶俐,如何聪明,宝玉都不在意。

王夫人松了一口气,日日留心贾母房里的动静,贾母却不知自己已经知道了她的打算,不曾想,在这时候赵姨娘却生下一个哥儿来,只比生在暮春的惜春小两三个月,偏生贾敬的夫人生下惜春不久后便死了,惜春抱在贾母跟前养活,而赵姨娘却是活蹦乱跳,母子平安。

得知消息后,王夫人心中沉了沉,面上却没有一丝不悦,只令人各处报喜。

因元春、探春都养在贾母跟前,前时窦夫人以迎春年幼为由带回了东院,后来贾母只顾着宝玉,不在意迎春,依旧还是在东院住,如今抱养了惜春,贾母忽然心血来潮,命窦夫人送迎春过来和姐妹们作伴,故而,元、迎、探、惜姊妹四个都住在贾母院中了。

按规矩,赵姨娘所生之子理应送到王夫人跟前,然而赵姨娘自恃深得贾政宠爱,又哭又闹地说已经没了一个女儿,好歹留下儿子与她云云。谁都知道贾政极尊重王夫人,又有王子腾的权势,当即呵斥了赵姨娘一番,只说不合规矩。不想王夫人却顺水推舟,说自己身上不大好,也没精神,暂且由赵姨娘自己照料儿子,另外又拨了一个奶娘几个丫鬟过去。

赵姨娘见识浅薄,生性粗鄙,只想着自己有了儿子,在荣国府站稳了脚跟,将来又有了依靠,哪里明白庶子养在嫡母跟前的好处,何况她满心不愿意王夫人在抱走女儿后再抱走儿子,当即喜不自胜地在炕上对着正房磕头。

王夫人冷笑一声,丝毫不把赵姨娘母子三个放在心上,倘若自己愿意,便是发卖了赵姨娘也使得,倒不如留着,省得去了赵姨娘,来一个聪明女子,反搅和得家宅不宁。

想通此节后,王夫人愈加不在意赵姨娘母子,听说林家送东西来,忙命人快请。

王夫人知道贾母给贾敏去了书信,如今东西送来,其中必然有贾敏给贾母的回信,她虽不能拆开,却能借着在贾母房中,从贾母脸色上猜测到信中所言,因此,她收了林家送来的东西,拿着清单和书信径自去了贾母房中。

王夫人进来时,贾母正在午睡,她便顺脚去了宝玉居住的碧纱橱里。

茜纱窗下,紫檀案边,宝玉正腻在元春的怀里,搂着元春的脖颈,悄悄地闻脂粉气,他原想尝尝元春嘴上的胭脂,只是元春性情颇似王夫人,端庄娴雅,知宝玉此举不好,十分约束他,几次疾言厉色地训斥后,宝玉便不敢如此行事了。

彼时艳阳高照,虽有冰盆亦难解暑热,宝玉只穿着一件大红缎面水红绸里绣鸳鸯卧莲的肚兜儿,颈中戴着赤金项圈并五彩丝绦系着通灵宝玉,另外还有长命锁、寄名符等物,别无他物,更显得面白如玉,在元春怀里舒展着藕节般的胳膊腿脚,粉妆玉琢,十分讨喜。

一见到王夫人,贾宝玉便咧嘴一笑,挣扎着要下来。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