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6章(2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阿阳如今都七岁了,徒景年才有了第三个孩子,又是徒景年登基之后的第一个孩子,意义自然不一样。便是承庆帝,对这个孩子也是喜爱的,因此,洗三满月都办得很是盛大,阿阳那会儿还是皇孙,又不是长孙,东宫那时候又有些紧张,因此仪式并不算特别盛大,倒是显得阿寿的规格比得上阿阳了。

阿阳自个倒是不知道,却是刺痛了何瑜的眼睛。何瑜脸上的笑容非常勉强,何况,满月那天,梅美人一身盛装出现,徒景年又直接在满月宴上下旨,晋封梅美人为昭仪,顿时,梅美人在后宫已经只在皇后之下了,谁让这会儿一个妃位都没有呢!

徒景年对后宫的那些暗流并不多管,这些都无关大局,只要不涉及皇子公主还有后宫的什么阴私,他也没什么好管的。

工部那边已经弄出了第一辆火车,经过了试航之后,虽然速度不过是每小时三十里,但是,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了不得的数据,当即,徒景年便一方面下令改良火车,另一方面,开始建造铁路。为了方便,在很大一部分区域,火车直接跟官道并行,毕竟,官道建立的地方大半地势开阔平坦,这就给铁轨的铺设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至于不便利的地方,那也没什么,反正tnt已经搞出来了,直接用炸药开山建立隧道便是了!

铁路的铺设自然是个大工程,徒景年刚刚准备建立皇家铁路公司,户部那边立马听到了风声,对此强烈反对,说铁路是国之重器,应该属于整个国家,起码,在徒景年的规划中,日后运送兵马,都要通过铁路进行,因此,这个自然不能全部交给皇室或者是宗室建设管理,要求建造资金从国库出,日后相关的部门,也由朝廷委任官员。

说白了,还是利益的事情,这么多年,大家都发现,皇帝的眼光实在是很了不起,干什么什么赚钱,何况,徒景年几乎建立铁道部,以后这个就是宗室的自留地了,如今的宗室,就已经很让朝廷那些官员眼热了,他们在皇家的诸多产业里头都掺和了一笔,每年光是分红,就让人眼热不已,如今,许多快要没什么爵位的宗室走在外面腰杆子都硬了,有了足够的钱,他们就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不管是捐官,还是走宗人府的渠道,在宗人府、内务府任职,甚至一些爵位已经到了头的,有钱他们就能读书,参加科举,只要能考上举人,一般也就能授官了,谁让他们姓徒呢!

铁道部一听就是个大部门,徒景年做事一向大手笔,估计以后铁路会覆盖全国,到时候,只怕所有的宗室,一出生都能做官了,宗室将能做的官都做了,让他们这些正统的读书人怎么办?因此,徒景年这边才提了出来,整个朝堂一片反对之声,户部那边仗着现在国库充盈,直接表示,修铁路,采购火车的钱,全由户部出了,以后铁道部还在户部名下,招收进士举子进去入职。

徒景年自然不乐意叫这些人摘了桃子,虽说引入户部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是宗室总该有主导权才行。

宗室那边一听这些朝臣在抢他们的好处,也急了,立马,几个宗室领头的人物破天荒上了朝,在朝堂上跟这些朝臣唇枪舌剑,争辩了足足大半个月,总算勉强达成了协议,关于铁路的投资户部跟宗室对半分,各出百分之五十的钱,火车的运营却不是这样,谁出钱买的火车,谁来运营,当然,火车的运营得利,自然要上缴一部分给铁道部,谁让他们得从铁道上走呢!至于铁道部的官职问题,下面的普通职位自然是宗室还有那些士人对半分,至于顶头的职位,比如说是主官,有的是直接设左右两职,宗室占一个,最顶头的主官,那就是轮流来。

朝廷这边总觉得自个吃了亏,但是很明显,皇帝偏向宗室,他们也只得认了,谁让这玩意投资巨大,收回成本,取得利润需要一段时间的周期,户部还得预留很大一部分钱应对别的事情,不可能一下子将钱全砸进去,因此,只得认栽。

宗室也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本来徒景年是打算将铁道部变成宗室自留地的,结果硬生生叫那些外臣截了胡,顿时,宗室只觉得那些外臣实在是可恶透顶,宗室已经够老实了,又不跟他们争权,结果连点那些官员整天挂在嘴里的阿堵物,他们都惦记着,实在是太虚伪,太小人了!

徒景年乐得看双方对立,如今宗室开始强势起来,一些人跟外臣勾结,自然容易闹出一些不好收拾的事情来,如今双方掐起来,以后有了什么问题,宗人府那边处置起来,就比较干脆利落了。

铁路还没修起来,铁道部先搭起架子来了,为了先修哪一段的铁路,一个个争得面红耳赤,徒景年干脆命他们先修一条贯穿大晋的大铁路,起点从长安开始,直接通往钱塘,先测定好了路线,再两边抓阄,决定谁从东边修,谁从西边修,最后合龙,看谁修得快,修得好,谁就先主导铁道部。反正双方的难度其实差不多,西边多山,东边多水,一开始大家都不知道谁负责哪边,自然得先弄出一个最容易的路线出来。而且,引入了竞争机制,自然双方都得卖力,徒景年只需要不时询问一下进度就行了。

不说一众朝臣跟宗室的几个老头为了这事吹胡子瞪眼,用最快的速度,先找了合适的勘探人员出来,主要组成居然多半是一些风水先生,这年头,你也别说什么封建迷信,这些人对于地脉什么的了解,还真的比较专业,民间还有官府想要建房、打井、修建水利什么的,都得找他们。徒景年琢磨着,等这些人勘探完铁路路线,就可以直接将这些人拉出去上课,教导下面的学生地质学了。

铁路的修建自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这事找到人负责之后,徒景年便暂时丢开手不管了,现在朝堂上事情并不算多,需要徒景年亲自批复的更少,因为徒景年搞出来的事情,如今各个衙门的效率前所未有的高,徒景年也轻松了下来,如今他经常做的事情,无非是教导一下儿子,陪一陪承庆帝。

承庆帝之前春天的时候因为气候异常,明明已经回暖了,没多久有有冷空气南下,三月里面还下了一场桃花雪,承庆帝受了风寒,病了一场。他本来年纪就大了,身体底子也有些亏虚了,这一病,又勾起了原本一些病症,结果这一病拖了一个多月才算是勉强好了,好了之后,精神也是大不如从前了,整个人愈发显出了老态,尽管照顾得非常精心,但是,没多久的四五月份,雨水极多,连绵了大半个月,承庆帝受不住这样的气候,再次中风,然后便一病不起了。

徒景年对此很是忧虑,承庆帝甭管对别人如何,对徒景年虽说也有过一些疑忌,但是绝大多数时候,都不失为一个慈父,因此,父子之间感情很是深厚,看到承庆帝不过是五六十岁的人,就已经卧病在床,整个人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徒景年忧心不已,恨不得日夜守在床边。

见承庆帝如今病势沉重,久不见好,徒景年难免觉得太医院的太医不中用,用药太过求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还张贴皇榜,征召民间的名医,不过,这年头,也没多少真正有本事的大夫留在民间,倒是找到了几个已经告老还乡的老太医,请他们千里迢迢进京为承庆帝诊脉,最终,人还是争不过命。

七月十九的深夜,承庆帝在睡梦中过世,徒景年下旨,举国守孝致哀。

☆、第132章

承庆帝驾崩第二年,徒景年正式改元,年号长治,长达四十多年的长治盛世拉开了序幕。

长治二年,东瀛有使节前往大晋朝拜,结果这使节却有两拨,一拨是幕府的,一拨是天皇派出来的。这会儿正是日本战国时期,天皇跟个傀儡差不多,跟中原比,差不多应该就是春秋战国那会儿的周天子,能管的也就是王宫那么一亩三分地,穷得叮当响。幕府大将军倒是换来换去换个没完没了,但是,不管是谁做大将军,天皇都得憋屈地待在京都,一纸号令都发不出去。

这回两家不约而同跑过来,幕府是想要向大晋采购武器的,大晋这些年跟东瀛那边的经济往来非常频繁,那边出产珍珠珊瑚还有金银,粮食布匹却是比较少,因此,跑到东瀛那边的海商最喜欢的就是弄上陈粮还有比较劣质的布匹压仓,到了码头就能飞快地出手,换上东瀛那边特有的金判银判,还有各种珍珠珊瑚玳瑁什么的,虽说如今大晋这边人工养殖珍珠之后,珍珠的价格骤降,但是,上等的海珠还是比较抢手的,不过,到了东瀛这边,一盘子走盘珠,也不过就能换两匹普通的花布而已。

这般暴利之下,东瀛那边的那些所谓的大名们眼热得很,曾经组织了武士,驾着小船想要抢劫,结果自然是大败亏输。为了保证大晋的海上利益,商船出海的时候,便可以向海关那边购买火炮还有炮弹,回航的时候在登记一下火炮炮弹的情况就是了,甚至,一些已经开始淘汰的火枪也能够卖给这些海商,靠着这些,那些倒霉的武士直接喂了鲨鱼。

在大海上,所谓合法的海商其实也不是那么纯良的,有了足够的武力,海盗没招惹他们,他们也敢反打劫一番呢,何况,遇上这些不开眼的家伙,因此,船队的人商量了一下,直接召集了一帮水手,带着火枪,将那几个合起火来跑过来打劫的大名给干掉了。这会儿东瀛这边,有个小村子大的领土都敢号称是大名,好不容易凑起来的所谓精锐武士又在海上全军覆没,那些海商因为发现这边地方太小,大名又太多,也搞不清楚到底哪些人掺和了这事,直接将方圆几十里都扫荡了一遍,直接干掉了那些大名武士,还当了一回人口贩子,掳走了几乎全部的少女,得意洋洋地回航了。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