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4章(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八十年代的河工,一般不再是大型水库、水渠,相对简单了许多,也就是疏通一下沟渠河道,或者给修路工地铺铺土方什么的。

那一年的河工,正是修小北沟的那条路。

开春冯玉姜抓阄抓到了小北沟的二号地块,是一块茅草荒,她在里面种了棒子,收成勉勉强强的。现在棒子已经收完了,种上了小麦。地里头小麦苗刚刚出齐苗的时候,公家征用了那块地,冯玉姜因此得了一笔不大不小的青苗补偿费,队里还给她补上了一块同样面积的好地。

好些人对这事眼馋得很。能不红眼吗?公家补的钱跟那块小麦的收入差不多,但省了交公粮,省了收麦的人工,还补上了一块好地,那可是生产队最好的地呀!

当初抓阄抓到一号地块的老韩家的,为这块茅草荒掉了好几回眼泪,这下子高兴得都快疯了。

冯玉姜高兴的倒不是这些,她高兴的是,大公路要修到家门口了。

修路工地上来了好多人。农民义务工也就是帮忙挖挖土方,人家专门的筑路队才是主力军。

筑路队在紧挨镇子的一块空地上设立了转运场,好多的卡车、拖拉机,大堆石子料啊、沙土啊什么的,旁边还建起了一整排临时的板房给筑路队的人住。

人多,都是来修路的工人,冯玉姜就打算开始卖油煎包。所以,当大队干部找到她家,问她上河工是出工还是出钱时,冯玉姜二话没说就选了出钱。手里有青苗损失补的钱,她现在能交上。

“可以出钱代工?那我出钱,多少?”

大队干部很意外地看看冯玉姜,说:“你真出钱?那可太好了,村里人工足够用,缺的就是钱!”

农闲了,人工不值钱的,老百姓家里不缺闲人。

冯玉姜收拾停当,就选在旁的人上河工那天摆出了油煎包的摊子,还故意选在靠近转运场的地方。她也弄了丸子汤,反复想了想,煎粉她暂时没弄。煎粉那东西,管饱不顶饿,修路工地上都是出大力气的,需要顶饿的硬饭,肯定还是油煎包更好卖些。

冯玉姜在一大早支起了包子锅,借着工地的人气,很快就引来了好多人。

这深秋寒凉的,干着修路的重活,坐下来要一盘油汪汪的煎包,再要上一碗滚热的丸子汤,多多的加两勺红辣椒面,辣得咝咝呵呵,额头冒汗,浑身发暖,这钱花得值!

渐渐地,冯玉姜摸透了工地上卖饭的规律,一大早上冷,丸子汤更好卖,要多准备一些,中午有些吃包子的人,是不买丸子汤的,冯玉姜便给提供了开水,晚上的生意她没法做,要早早地收摊子回家,推着手推车还有三四里路,小五在家等着喂奶呢!

等到她进了家门,二丫就已经做好了晚饭,基本上都是地瓜粥,就咸菜。当地早晚饭没有炒菜的习惯,也是因为日子穷吧。冯玉姜觉得孩子都在长身体呢,应该多吃菜,跟二丫说过以后,有时二丫也会炒上一碟子白菜或萝卜丝、老番瓜什么的。

没多长时间,冯玉姜跟工地上的人渐渐熟识起来,有些子常客冯玉姜都能认出来了。

有一回,老何来吃包子,给冯玉姜提了个建议。

“大妹子,你这包子好吃,就是感觉少了点什么搭配,要是能准备点酱菜什么的就着吃,那肯定更好。”

老何四十多岁,在工地上似乎还是个管事的头头,每天至少有一次,老何都会到冯玉姜的摊子上吃包子。偶尔他也不吃包子,想换换口,就到烧饼摊子上买几块烧饼,坐在冯玉姜的摊子上,吃着烧饼喝丸子汤。

小镇子卖饭菜的也实在不多!

之前来吃包子的人,也有过找咸菜的。冯玉姜听了老何的话,便尝试着把自家腌的辣疙瘩切成丝,放上干红辣椒炒了,放到桌上由着客人自己拿小酱碟夹去吃,倒是挺受欢迎的。

辣疙瘩,有些子地方叫大头菜、大头芥,学名应该是叫芜菁吧。当地农村人家,到了秋后往往都要腌上一缸,一冬天它就是饭桌上的主角了。当地人一般都是腌过了再烀熟,烀成黑咸菜吃。

其实腌辣疙瘩细细切成丝,放上花生油、干红椒炒了,咸香微辣,好吃得很。即便不炒,辣疙瘩丝滴上几滴芝麻香油,就已经是咸脆爽口好下饭了。

冯玉姜还做了一些子腌萝卜。

添上两样咸菜,带着煎饼来喝丸子汤吃咸菜的人就多了起来。修路的工人也好,上河工的农民也好,都不会日子太宽绰,自家带煎饼的大有人在,买一碗热汤吃咸菜,在这深秋里就滋润多了。

包子照旧地卖,咸菜也不值什么钱,但冯玉姜的丸子汤一天便要多卖上两锅了。

冯玉姜尝到甜头,开始把眼睛盯在了家里的黄豆上。她想到了盐豆子。

盐豆子,那绝对算是苏北鲁南的一绝啊。苏北鲁南地区的人,几乎没有不喜欢吃盐豆子的。

做盐豆子一般是在秋收之后,自家出产的黄豆,要一粒一粒地精心挑选,放进大锅里清水煮透,煮得面面的,捞出来控干水,装进布口袋里扎紧,外面包上棉絮、油布,放进麦垛或大堆碎地瓜叶里捂上三四天,扒出来用筷子挑一下豆子,捂得好的,就会扯出一根根粘丝,闻到一股热热的酵香,这就算捂好了。

这捂的程序上不得要领,盐豆子就不够鲜,还会发霉难吃。

捂好的豆子,放上细盐、姜末和红辣椒面,拌匀了,风味独特的盐豆子就做成了。

这样做出来的盐豆子,易保管,好收藏,要是放到太阳下晒成干盐豆子,吃上一整年都不会变质。那刚捂好拌好的鲜盐豆子,红通通的,辣乎乎的,酵香浓浓的,用新烙的带着粮食香味的煎饼一卷,满口生津,鲜辣开胃,怎么不叫人食欲大振!

盐豆子不光好吃,还能和脾胃,解腥毒,去寒热。盐豆萝卜干、大葱沾盐豆、盐豆炒鸡蛋、油炸盐豆子……光是听听这些子菜名,就能让一个老苏北忍不住直咽口水。

旁的不敢说,作为一个做了几十年饭的农妇,冯玉姜上辈子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做盐豆子的行家里手。

冯玉姜记得,她上辈子也进过人家城里的大超市,那盐豆子被装进精致的玻璃瓶子里,摆在货架上卖,成了当地有名的特产。或者装进漂亮讲究的纸盒子,是当地城市里逢年过节送人的礼品,卖得那个贵!

今年冯玉姜家种了好几亩豆子,春茬的,麦茬的,黄豆她有的是。那时候盐豆子老百姓谁家也都会做,做得好与不好而已。冯玉姜不敢指望现在就能把这盐豆子做成特产、礼品,但是,做出来放在包子摊上给客人吃,还是可以的。

要是受欢迎,做盐豆子去卖给镇里、城里人,那就更好了。卖盐豆子,比直接卖给粮管所的话,肯定能多卖不少钱。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涨了好多收藏,还得到了好几颗地雷唉,高兴得不行了!在这里感谢感谢!

今天照旧两更。第二更的稿子正在审,就还定在下午三点更新吧!

☆、第33章 好日子

冯玉姜捂了一大袋盐豆子,下了一瓷盆的盐豆萝卜干。

萝卜切成块儿,放进盐豆子里,加上盐拌匀,就成了盐豆萝卜干了。萝卜的清新搭配上盐豆子的鲜辣酵香,爽口又开胃。

红萝卜清甜,青萝卜脆爽,不过当地人下盐豆子基本上都是用红萝卜。冯玉姜加了一小半的青萝卜进去,红萝卜皮红肉白,翠绿的青萝卜夹杂在其中,拌上盐豆子,看起来更加养眼了。这种搭配法,她上辈子见人家弄过,人家弄的时候还加了紫红的红心萝卜,更有卖相,可惜红心萝卜冯玉姜家里没有。

冯玉姜把这创新的盐豆萝卜干腌了几个小时,自己尝了尝,觉得不错,又招呼几个孩子来尝了,都说好看又好吃。

冯玉姜第二天一大早就把这盐豆萝卜干端到了摊子上,这东西,毕竟是最合当地人口味的,果然很受欢迎。老何早上吃了盐豆萝卜干,中午便带来了一个新客人,直说就为这盐豆萝卜干来的。

“以前在家里我女人也做这东西,你这盐豆子做的比我家里的还要有味儿。好吃,好吃得我都想家了。”

“好吃就多吃,这个不加钱的。”冯玉姜笑。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