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23(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思。

她小手捧着碗,就像普通孩子那样高高兴兴地往嘴里扒着饭。

饭后,听小元元说,花布袋里还藏着一包枸杞子,是从卫生院里偷摘的。王慧珍忍住笑,打开柜子,找出那个小纸包,打开来。

十几粒枸杞子,红彤彤的,看着十分诱人。

想着新鲜枸杞子存放不了几天,就洗了洗,一人发了两粒,塞塞牙缝。见还剩下四粒,就搁在碗里,说明天再吃。

夏天,天干物燥,吃多了会流鼻血的。

收拾了碗筷之后,已是早晨九点半。

车间职工是十点钟上班,大田班、后勤班、畜牧班等班级,除了值夜班和轮班的,都是十点钟签到。

早晨时间紧张,田根宝和王慧珍叮嘱了老大几句,就换上工作服,急匆匆地出了门。

两位家长一走,田伟民就是家里的老大。

连队托儿所也是十点钟开门。他穿着白汗衫、蓝短裤、黑凉鞋,领着同样打扮的两个弟弟准备出门。

刚走到门口,忽然想起来,他一走,家里就只剩下妹妹一个人。于是,转过头来,笑嘻嘻地问道:“元元,你要不要跟哥哥一起去托儿所看看,先认认路?”

黎元元一听,立马来了兴致。

反正过几天,她一报上户口,就要去托儿所报到了。

先去看看也好,她还没见过连队托儿所呢。

听爷爷奶奶讲,当年团场为了解决双职工的育儿问题,各连队都建起了托儿所。并从女职工里面,挑选了一批品德好、性格温和的当保育员。

受沪上知青文化的影响,连队托儿所的模式也是比照着大城市的样子,分为全托婴幼班、小班、中班、大班。

后来,还专门挑选了多才多艺的女知青当中班、大班老师,好教导娃娃们唱歌、跳舞、学文化。

对双职工家的孩子,托儿所费用全免。

对单职工家的孩子,有户口的,可以免费上小班、中班、大班,但不能上全托婴幼班。因为全托婴幼班,每天是按照人头数供应牛奶的,单职工的家属没有奶票,不能占用双职工家的名额。

连队里,那些没户口的孩子,原则上不能去上托儿所。

因为这是连队职工的一项福利。

况且,那些家属除了洗衣、做饭、带孩子之外,大多闲在家里没事干,也不在单位的劳保福利范畴之内,家属和孩子自然不能享受正式职工的福利待遇。

这种“一包到底”的福利制度,在打破大锅饭的年代就逐渐消失了。同时消失的,还有职工当家作主的自豪感,和那种平稳安静的生活。

自此,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开始变得浮躁起来。

最后,逐渐演变成了后世的那种模样。

这也是爷爷奶奶那一代人,即便当年拼死拼活也要闹着返城,可真回到城里后却又把边疆当作第二故乡,时不时就会回顾留恋的原因之一。

那个充满理想、充满激情的年代,那种集体主义精神,那种社会制度的优越感,还有那一代农场人的青春岁月,一去不复返了。

黎元元跟着三位小哥哥,一路走着,来到了托儿所。

这是一所长方形的大院子,由三栋排房按照“e”字形连在一起,中间由几道木栅栏,将小班、中班、大班的活动区域分隔开来。

院子的空地上,铺着硬质土坯,基本上没什么扬尘。

院子的上方,搭着高高的顶棚,用于防晒遮雨。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