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64章(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本来她也是要走谢怀逸和赵文渊的门路的,同赵文渊定情也是意外之喜。

这两个人的亲事在长安也是激起一层波浪——这头家长、媒妁在立婚书,那头贺敏就和赵文渊面对着面讨论公务。时俗重贞节,定亲后成亲前正该是男女最相互避讳的时候,这二人竟全不放在心上。

不过赵家素来也不大在意这些。有林夫人前例在先,长安倒无人刻意去攻击贺敏,顶多嘲讽人以群分罢了。贺敏也混不在意。待将公务处置完毕,两人定亲也有三五日了,贺敏才显露出拘谨来。

贺姑娘做过很多事,譬如求援、杀敌、当官、重建一郡、给弟弟娶媳妇……甚至隐退后,还闻讯契丹有使来,不远万里入长安……但是她唯独没有待嫁过,而且还是在他乡孤身一人待嫁。

得知赵文渊没娶妻于是冲动自荐的劲头褪去了,她甚至略有些懊恼自己的草率。

不过这个时候反悔也已经晚了。

这个时代契丹人还未立文法,虽其民悍勇、有“镔铁”之赞誉,却也不过是游牧在辽东的小部族罢了。当然,皇帝要打突厥,也是不遗余力的挖突厥人的墙角。得知契丹背弃突厥投奔汉人,十分亲善的亲自接见了使者。

随即也就从赵文渊口中得知,贺敏来到了长安,还同赵文渊定亲了。

——当日晋国公表奏贺敏为龙城令,皇帝本着近事近办的原则准奏了。但对一个能安抚一方民心的少女也颇有些好奇。如今听说她入京了,自然无论如何都要接见一次。

接见之前,先问了赵文渊一个他十分好奇的问题,“当年你在江南遇到贺姑娘,就是她吗?”

赵文渊下江南时,贺敏确实往扬州去寻他了。皇帝隐约也有所耳闻。

赵 文渊很窘迫——想想他这些年的逸闻情史,好像太多姿多彩了些,不觉背后冷汗潸然。却也还是坦荡的承认了,“不是她。不过若早知道她罗敷未嫁,臣也不至于游 移这么些年。”就烦恼的吸着凉气,“现在街头巷尾都在传臣的往事,被她听到了,还不知该怎么解释……真是悔之不及。”

皇帝不由就大笑起来,道,“赵卿竟也是惧内的汉子?”

赵文渊觉着有必要给自己正名,“臣兄有言,君子有三畏:上畏慈母,中畏贤妻,下畏娇女。因敬而畏之,因理而畏之,因爱而畏之。臣不过是见贤思齐罢了。”

皇 帝虽也有爱妻,可他才是被又敬又爱的那个。天子一怒,伏尸百万,他纵然有三畏,也是“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对赵氏兄弟的话便颇不以为然。不过赵 家家事,他也不会胡乱插嘴就是。便转而笑问道,“既然对贺卿又敬又爱,何以要拖到十年后再娶人家。若不是贺卿心志坚定,岂不就这么错过了?”

赵文渊道,“当年臣还年少,不过是个浮浪书生,无产无业,不求上进。而她以城为家,以民为亲眷,踏实勤恳。让她随臣抛家其亲去漂泊,臣说不出口,她也必然不肯。臣便没有提起。如今臣已收心立业,她又未嫁他人,臣便当仁不让,势在必得了。”

皇帝这才笑着点了点头——最后这句还是很合他的胃口的。娶妻有什么好犹豫拖延的?看准了就下手,要的就是当仁不让、势在必得。当然娶回去当菩萨供着,言听计从什么的,就有些堕威风了。

皇帝觉着,自己若召见贺敏,势必要有赞誉之言,是替贺敏定论、张势。赵文渊未娶先惧,贺敏又得到御口亲封的“不让须眉”,难保日后她不会成为林夫人第二。

想 了想,终于觉得好奇心不满足也罢,还是不召见的好——女人当官终究还是不妥的,贺敏既然要嫁人,便该以“三从四德”为要。不过,贺敏毕竟是伐梁、抗击突厥 后安抚辽东的功臣,她卸甲嫁人,皇帝也不能无所表示,便按龙城令的品秩册封她为五品诰命,由皇后出面接见嘉奖。

皇后要接见贺敏,贺敏也没有托大。她不熟悉京城的规矩,对皇后的喜恶更是毫无所知,便亲自来府上,向林夫人求教。

订 婚后,贺敏其实就是赵家的人了,自然不会再寄居在晋国公府上。如今她住在国公府西北角一处别院里,同国公府只隔了一个胡同——那院子也是赵家的产业,原本 是太夫人怀赵文渊的时候,望见那院子里树上枣子而嘴馋,府上便将整个院子盘下讨她欢心的。后因府上遭难,便搁置至今。

如今收拾好了,贺敏住进去也正得宜。

林夫人却已经知道皇后要召见贺敏的事,原本也是要同贺敏说的。

当 然不能说赵文渊同楼蘩当年几乎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便将赵文渊在江南遇上“贺柔”,他老大不娶,家里便催得很急,听说他同这位贺姑娘志同道合,相谈甚欢, 便四处寻访其人的事向贺敏说了,道,“谁知人是找着了,却是皇后的胞妹楼薇,化名作贺柔的。三郎自然是不乐意,家里也不答应,此事就作罢。谁知不知是谁又 在陛下跟前提起,陛下有意成就这门亲事,三郎却推辞了。此事损了皇后的脸面,只怕她对你会存一些意气,你心里要准备。”

贺敏便点头笑道,“这倒没什么可怕的。”

若皇后果真为此为难她,也只显得气量狭小罢了——她是有功之人,当此讨伐突厥之际,皇帝断无贬损她的道理。

至于楼薇,如今同赵文渊定亲的是她自己,对楼薇嫉恨不平,岂不反而显得她自己名不正言不顺,显得赵文渊好色贪得、拖泥带水了吗?是以贺敏很淡定。

林夫人见她谈笑自如,便知道她不是糊涂狭隘之人。就将太子同皇后的龃龉,皇后的为人,赵家的立场向楼蘩分解讲述一番。说起赵家的立场,自然也就不能不提当初帮助楼家一事。

虽林夫人略过赵文渊同楼蘩的往事不提,但贺敏也是略一想就明白了七分——楼蘩的处境同她当年何其相似?将心比心,隐约就意识到,当年楼蘩同赵文渊之间大约是有些暧昧的情愫的。

只怕林夫人说楼蘩对她不能平心以待,更多还是落在这上头。

贺敏熟知赵文渊的品性——你看他明明就有一颗四海为家的心,可她向他求助时,他也还是义不容辞的在龙城一留三年。他这个人,有情有义,当仁不让,确实是容易被拖累的。

楼蘩明知赵家是太子党,却依旧时不时的想拉拢赵家,显然就是看准了赵文渊的为人。知道她若有难,他不会弃之不顾。但她又不信赵文渊的操守。怕关系疏远了,那点子情分不足以令赵文渊保她,便想趁机用自己的妹妹绑住他,好将他的公心化为私用……

这就未免有些自私无耻了。

不过说到底,皇后已近穷途末路,哪怕是稻草也想抓住救命。明明低估了赵文渊的品德,却又高估赵文渊对她的眷恋、赵楼两家旧日的恩情、赵家对她本人的认可,昏了头相信自己能将赵家绑上船……也并不奇怪。

只是这番作为怕只会令赵文渊心寒,令赵家厌烦罢。

想到此处,贺敏又隐隐有些同情皇后了。

……她是半点都不操心赵文渊会不会对楼蘩余情未了。

当年赵文渊留在龙城,局面复杂多危难,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可他依旧举重若轻的将局面稳住了。有那三年的德政和武威,他在龙城甚至辽东的人望都还远高于贺敏,可也是说走就走了。

赵文渊这个人,确实有情有义,容易被拖累,可他并不优柔寡断、拖泥带水。

他不可能对一个女人余情未了,却忙着同另一个女人成亲。

何况……贺敏觉着,自己才是正主。若当年她能跟着赵文渊走,也就没旁的女人什么事了。

当年他们两个之间,才是真的余情未了。

贺敏入宫觐见,心情最复杂的莫过于雁卿。

雁卿很喜欢她三婶。

贺敏虽不是楼蘩那样的绝色佳人,却也很好看——目光尤其好,看人的时候从不躲闪,干净带笑的望过来,简简单单又很有气场。谈吐也好,见多识广,聪敏却不炫耀,反而春风化雨,娓娓道来。

连林夫人也笑言,“也不知她是怎么看上三郎的。三郎固然聪明绝顶,可为人就跟个孩子似的。同她相比还是差得远。”

贺姑娘为人很是不许不躁,柔缓亲善。可谈起往事来,也会说,“若没有赵将军,我也不过是另一个豫让罢了。”

雁卿知道豫让,他漆身毁容、吞炭毁声,到仇人家做杂役,伺机复仇。最后复仇不成反被擒,遂求仇人之衣斩之,了却心愿后便伏剑自杀了。可谓决绝至极、偏执至极。

贺敏当日惨遭灭门,怀有豫让之心也很正常。不过若是她真做了豫让,也不过是令亲者痛仇者快罢了。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