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21(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大爱无疆,孔子的这种特质正是千古黎民百姓所爱戴的。

孔子为什么不做官呢?

俗话有云:宦海浮沉!官场里的弯弯道道咱小老百姓是不那么清楚了,不过我们跟随孔子对“走入仕途”的心态变化,倒也能了解到不少东西。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论语·为政第二》第二十一则

想必大家都知道,孔子曾经官至鲁国司寇,不过后来又退隐江湖,他在官场上的进进退退都离不开他的心里想法,让我们来看看他的心路历程。

01

首先,孔子学习的是上古贤君的仁道,希望通过这些仁道造福天下百姓。而在社会制度中,没有一个较高的职位,又怎么可能经手百姓的事情呢?所以他学成以后,自然是十分渴望步入仕途的。

02

不过呢,孔子的仕途并没有很顺利。他早年时做过仓库管理员、图书管理员、羊咩咩饲养员等工作,这些工作都和造福百姓没有直接关系,但这种长时间与基层群众接触的经历使得他更懂百姓的心,也能在后来更好地造福百姓。

03

对比起柳宗元等少年得志的典型例子,二三十岁的孔子简直是苦哈哈——在他最有精力的时候,国家没有重用他。这个阶段的孔子在意识形态上有了点改变,不再紧盯着朝廷。而是创办了私塾,私塾越办越好,很多人慕名前来。

据我个人揣测,《论语》中常见的一种相似句子就出自这个时期——如“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它们都表达了“国家政治上轨道就好好做官,国家政治不上轨道就退隐山林”的意思。这大概是彼时孔子内心想法的最真切体现了。

04

孔子的名气越来越大,到了知命之年,鲁君拜他为司寇,这个时候孔子算是夙愿以尝了!但是没过几年,因为他正直的政治举动,挖走了不少达官贵族的奶酪,引起了这些人的愤怒,最后,孔子表示:“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便离开了官场。

05

于是才有了今天这一则——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从政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兄弟友爱。把这孝悌的道理贯彻施行于政事。’这也是从事政治。又要怎样才算是从政呢?”

显而易见,经历过宦海沉浮的孔子,已经不再像当初那样认为只有做官才能造福百姓。他从自身出发,给众人做出榜样,并且引领人们实践“孝悌仁义”,这不正是典型的“曲线救国”方案吗?孔子“仁且智”,他在仕途也好不在仕途也罢,这都不过是形式的变化而已,始终不变的是他造福天下百姓的初心。

孔子最讨厌的人原来是他!

众所周知,孔夫子是至圣先师,我们学习他的《论语》也终于迎来第三篇了,为表庆祝,一纯决定今天要坏心眼地来找下事儿——圣人也是人,有人能被孔子欣赏,自然也有人能被孔子讨厌!

嘻嘻,究竟谁能荣获“孔子的死对头”这项殊荣呢?咱这就来愉快地深扒一下!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第三》第一则

孔子谈到季氏时说:“他用六十四人的规模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如果这样的事都能忍,还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忍耐的?”

嘿嘿嘿,没错,孔子最讨厌的人就是季氏啦!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