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7章(2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郝罗博听了点头:“那也好,只是要告他,须得有确实的凭证……”

“表姐夫放心,人证物证我都有了眉目了,只等拿到,就立刻送状子到长安府。”

郝罗博又提醒:“衙门快封印了,你可得抓紧。”

陈皎宁道:“我知道,也就是这两三日的事。”说到这里,她又看向田从焘,“我年轻识浅,又是女子,此事少不得还要王爷和表姐夫多多帮忙。”

“有事你就来找我。”郝罗博先应下,又看田从焘,“殿下这里,只怕没那么多空闲。”他寻思着上回他跑去跟曹国公表功,殿下不高兴了,这回陈家和张家的事,还是别逼着殿下管了。

陈皎宁听他这么说,一时有些失望,正不知该不该继续求时,陆静淑开口了。

“王爷,郝公子,小女子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讲。”

田从焘终于把目光从手中的盖碗上挪开,看向陆静淑。她今天穿了一件银红缠枝牡丹纹小袄、湖蓝马面裙,端端正正坐在椅中,看起来份外沉稳内敛,竟似比陈皎宁还显年长。

“陆姑娘有话直说便是。”他开口说道。

陆静淑微微欠身,说道:“自武定侯府平妻一事出后,我深觉不可思议,又听郝公子和柳公子说,在京各勋贵府邸,多有这等不讲廉耻的,就让家下人等去打听了番,谁知还真如郝公子所言,此事实非个例。”

她开始列举:“去年广德侯第四子花喻钟趁妻子卧病,迎镇南卫指挥使刘斌之女为平妻,后其妻病故,刘氏被扶正;又有宁南侯下嫁第六女左氏与屯田司郎中程贵允为平妻……”她一口气说出了五家爵高位重的人家,“听说如今纳平妻已蔚然成风,究其原因,不外是为了抱团往上奔罢了。”

现在还留守长安的,勋贵里多半是已失了圣心、没有任何实职的,官员则多是些官场失意、无人拉拔的,他们有的人手里有钱缺权,有的有些小权力却过得苦哈哈,于是就通过这种另类的联姻方式连在了一起,冀望能整合彼此的势力,进一步向上爬。

当然,也有一些纯粹是为了满足个人私欲的。有了家里的妻妾还不足,又看中了别人家的小姐,纳妾人家觉得委屈不肯,就只能抬高半截,做个平妻了。

“我是个闺阁女子,行事多从自身出发,一听了这些不讲规矩律法的事,就忍不住替那些无辜女子气愤。不论是那原配妻子,还是被逼做了平妻的,都是家族的牺牲品,就像陈家大姐姐一样。”陆静淑回头看了一眼陈皎宁,“我虽有心为她们伸张正义,却力不从心,如今陈家大姐姐肯站出来告那张一杰,实在是一件好事。”

陈皎宁看到她鼓励的眼神,就接话道:“你的意思是,借着我姐姐这次的事,杀鸡儆猴,煞一煞这股歪风?”

陆静淑点头:“正是!不过,如果只是你和你姐姐出面告,长安府接了状子,倒怕他们未必敢管,只先把状子拿在手里压个十天半月,等过了年,张家动些手脚,灭了人证物证,可就……”

“这个倒不怕,王爷上次不是说了吗?他会跟长安府衙打招呼。”陈皎宁回道。

陆静淑还是皱着眉:“阳奉阴违的事还少见么?就怕长安府答应的好好的,回头还是拖延。”

陈皎宁也跟着愁起来了,两人一起苦着脸看向田从焘。

郝罗博简直都快笑出来了,这两个小丫头一唱一和,倒演的好戏,就是太浮夸了,不知殿下赏不赏脸陪她们玩。

田从焘放下手里的茶,他端了这么半天,这几个人谁也不告辞,还是别端着了,手怪累的。他看了看愁苦姐妹花,又斜了一眼偷笑的郝罗博,最后叹气:“要真如陆姑娘所说,这事还确实得管管了,致宏,你先去查一查,到底有多少人家做这些目无法纪的事。陈姑娘也不必担忧,只管先搜齐人证物证,递状子前打发人来说一声就好。”

“哎!多谢王爷!”陈皎宁高兴的拉着陆静淑起身行礼道谢,然后愉快的告辞走了。

郝罗博也跟着告辞,回去抓了柳歆诚帮他去收消息,很快就攒了一摞案底。

陈皎宁那边动作更快,三日后就通知田从焘说要往长安府衙递状子,田从焘打发郭敏过来,陪着陈府管家先去长安府。

长安知府一接了状子就连连叫苦,无奈有赵王府长史在这里盯着,只得当即派人去拘传张一杰和董云珂,又请陈皎华到公堂与夫对质。

作者有话要说:转眼快到月底啦,我报名那个征文比赛月底就截止,前五名才能进入下一轮投票阶段

我现在是悲催的第六名o(╯□╰)o

所以厚着脸皮来求求营养液和霸王票

营养液是全文订阅一篇文章或单本订阅超30万字后赠送的,最划算,而且一票顶四票哦~

拜谢大家otz

☆、第68章 兴家之道

升堂审案的时候,陆静淑不方便去围观,她想着有赵王府长史坐镇,应该也不会出什么差错,人证物证都齐了,只要当堂宣判,那就没什么问题。

人证是找的陈皎华的陪嫁丫鬟和刘妈妈,虽然几个丫头都被张一杰收用了,可她们毕竟都是陈府的家生子,陈皎宁把人要了回来,先打了一个最能作妖的,剩下的就都老实的将自己知道的张府的事说了。

包括张一杰怎么让人收拾屋子,怎么布置,给董家准备了什么聘礼,其中有多少是陈皎华的嫁妆等等。

还有一个证人就是张一杰找的媒人,钦天监主簿蒋拱,他不止能出面做供张家以娶妻之礼向董家下聘,还看过聘书,所以算是最关键的一个证人。至于和张一杰交好的他,怎么肯出面反咬张家一口,陆静淑不得而知,但从陈皎宁一提起此事时那诡异的笑容,也能知道蒋拱最近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至于物证么,就是抬到董家去的聘礼。只要长安府的衙差上门一搜,就是手到擒来,也没什么可担心的。

陆静淑就安心在家里等消息,抽空还去跟陆文义讨论了一番如何振兴家业、光耀门楣。

“这些是今年各处交上来的账目,女儿和母亲已经核完,请父亲过目。”陆静淑把所有账目带到了陆文义面前。

陆文义的精神头依旧不太好,人也瘦了许多,闻言只摆摆手:“你们算过就行了。”让下人送回账房。

陆静淑等下人们带着账册出去,开口说道:“父亲大人,女儿近日读书,有些心得想请父亲指教。”

陆文义有些诧异,看她一本正经的看着自己,一下子想起她那日忤逆犯上的样子,心里不由有些厌恶,就皱眉问:“读了什么书?”

“《宋史》。”陆静淑这段时间还真翻了些史书,也得知这个世界是在宋元之后,却没有明,“女儿很好奇那些世代官宦之家到底是如何兴旺发展的,也想知道,其中有没有我们家能学习的经验。”

竟然是这么正经的事,陆文义提起了一点兴趣,问道:“哦?你可是看出了什么?”问完让陆静淑坐下说。

终于有个座了,陆静淑知道陆文义心中对自己还存有芥蒂,她心里虽然不在乎,面上还是恭恭敬敬的模样,说话语气也尽量谦恭,免得让他不快,该说的话说不完,或者他根本没听进去。

“女儿先读到了三槐王氏。王家先祖王言在唐末就已为官,王言之子王彻在后唐又中了状元,官至左拾遗,王彻之子王祜后得宋太/祖青眼,官至兵部侍郎,到王祜之子王旦时,就更加了不得,王旦自中进士后,仕途顺遂,并一举封相。此后王氏家族一发不可收拾,子弟尽皆入仕,号称‘本朝第一故家’,甚至在宋室南迁之后,还有子弟能重振家声,不愧冠冕世家的荣耀。”

陆文义听了点头:“三槐王氏确实是一朝望族。”

陆静淑就一副好学姿态说道:“是女儿班门弄斧了,这王氏之事,想来父亲了解的更多。您说,咱们陆家有没有可能成为王氏这样的家族?”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