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15(1 / 1)

最新网址:www.zoc.cc

:"众目睽睽之下,若当真与殿下兄弟相称人更会说我不识礼数,狂妄犯上了。"

这时驸马王诜迎出来,向王雱一辑道:"有失远迎,请王公子赎罪。公主在内等候多时,请进内相商。"

三人相继进入大厅,只见舒国长公主独坐在其中,眉头紧颦,双目泫然,眼周红肿,显然是刚哭过。

待王雱坐定,寒暄之后,公主忧然问道:"不知王公子可知官家欲派颢弟前往河湟随王韶招纳逆击西蕃之事?"

王雱立即明白了公主与驸马请他来此的原因。

早在熙宁元年,神宗皇帝即位后不久,建昌军司王韶见新帝雄心勃勃有志于天下,便将他长年采访研究边事所得的心得记录下来,向皇帝上《平戎三策》,大意是说:现今严重威胁中原的西夏可取。要取西夏则须先收复河湟(指黄河、湟水两流域之地,自晚唐以来,多泛称西戎,即指吐蕃诸部落散居之地),要收复河湟,当先招抚沿边诸番。自武威以南至洮、河、兰、鄯都系汉家旧地,有地可供耕种,有民可供役使,而现在诸羌瓜分,四分五裂,正好可趁机招抚,进而兼并诸羌,这样一来在军事上便有如断了西夏右臂,使西夏无所连结了。

神宗一见之下很是欣赏,后招来当时为翰林学士的王安石商谈实施的可能性。王安石更是极力赞同,于是神宗委派王韶为秦凤路安抚使司主管机宜文字。熙宁三年,王安石再请皇帝令王韶负责秦州(今甘肃天水)西路所有关于招纳蕃部、创设市易司、募人营田等事,放权于他,希望他能完成制服西蕃各部的重任。

但此举遭到了旧党文彦博、冯京等人的反对,认为"招纳无补","西蕃脆弱,不足收"等,王安石一一驳斥,道:"不烦兵,不费财,能抚结生产,不为西人所收以为边患,焉得为无补!"后来原受命为河州刺史的一个蕃部大首领木征提出反对朝廷招纳蕃部的意见,文冯等人又随即上书,称如继续招纳必要兴兵以制服木征,王安石则慨然应对道:"以天下之大,若果合兴兵,亦有所不得已。"继续不断上述直谏皇帝,消除了他的种种顾虑,继续重用王韶,把牵制他行动的上司郭逵调走,全力支持他招纳西蕃诸部的计划,另外更令王韶暗作准备,以防木征的兴兵抗拒。

但是,谁也没想到神宗会突然命令他的二弟前去西部边境协助王韶修筑渭源堡,随时准备与不接受招纳的西蕃诸部作战。

"那西境已有王韶镇守指挥,为何要另谴宗室子前去协助?我实在不懂官家作如此决定的原因何在。边境穷山恶水,哪是堪皇子久留之地,何况木征虎视耽耽,随时可能兴兵作战,颢弟此去,若真的交战,岂非有性命之忧?"舒国长公主一向疼爱诸弟,因此最为关心弟弟命运,想到忧虑处又以袖拭泪,道:"唉,官家对颢弟一向有所顾……"

听到这里驸马王诜忙咳嗽示意,阻止公主说下去。然后转而对王雱道:"公主深为岐王担忧,觉得既然皇上如此信赖王韶,并无必要再派岐王相助,真若要请人协助,也自有强将良臣,岐王在领兵方面没有经验,未必是最佳人选。还请王公子将此情告之令尊,务必请令尊禀明皇上,请皇上收回成命。"

王雱闻言笑而不答,却转头看着赵颢,淡然问道:"岐王殿下也希望皇上收回成命么?

"

赵颢与他相视一望,默契不须言传,只对公主驸马摇摇头,清楚而坚定地说:"姐姐姐夫为我费心了,但我很愿意前去西境招纳西蕃,为皇帝陛下分忧。"

赵颢知道,他与他的皇帝哥哥之间存在着一条深不可测的鸿沟,他无法逾越,因为这是由哥哥划出,并刻意保持的距离。

哥哥小时候是很疼爱和关怀他的,有时他会很怀念童年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他们一起读书、一起骑射、一起拒绝吃晚餐而在深夜携手溜进御膳房偷食吃,有时还会联手与同龄的宗室子打架,那时他们是多么的相亲相爱、同仇敌忾啊。他们既同父又同母,血缘最近,赵颢始终认为,这是一种温暖的关系,从降生之时便已注定,即使到生命泯灭的那天,这样的亲缘都永不会消失,这也是母亲经常教导他的,在意识到自己是皇族王子之前,首先要铭记的是他们是一家人,他们要友好互助、平安快乐地过完这一生。

哥哥对他态度的转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并不是很清楚,只是渐渐意识到,祖父仁宗皇帝、父亲英宗皇帝、曹太皇太后或母亲高太后夸奖自己的时候,他会从站在一旁的哥哥眼中察觉到一丝不快的神色,这种神色在父亲登基做皇帝后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开始变得疏远起来。

他刚开始并没多留意和分析哥哥不高兴的原因,心想人听到人们夸奖别人的时候总会有点不乐的吧,尤其是自己的学识、才华都不亚于被夸奖之人的情况下。是的,他并不觉得自己比哥哥优秀,他们一起接受相同的教育,表现出的成绩也相仿,如果说有些不一样之处,那就是他总是把老师教给他的话牢牢记住,并在心里想通其中包含的意义,而哥哥则不同,他往往会先想到这些圣人箴言的弊病,再提出来跟老师争辩一番,虽然屡屡受批评,但他却始终坚持。颢不认为这是什么缺点,甚至有点赞赏哥哥的做法,他是聪明而好思考的,他并不只满足于学习现有的知识,而是更乐于发挥想象,探索未知的新领域。而且他是嫡长子,比他们任何一个兄弟都有权继承父亲的皇位,有一天他会接替父亲成为一代明君,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所以他一直不知道哥哥会有嫉妒他的可能。直到有一天,那时还不满十岁的他的小弟弟頵跑来故作神秘地对他说:"颢哥哥,我知道顼哥哥为什么不喜欢你。"

于是,他生平第一次听到了以下这番话:"顼哥哥老是不听奶奶和父皇、母后的话,所以他们不喜欢他,他们喜欢你,因为你孝顺又听话。父皇不想立顼哥哥为太子,他希望你现在多读书,多学习治国之道,然后立你为太子。顼哥哥知道了,所以讨厌你。"

"不可胡说!"他立即斥道:"你从哪里听到的?"

頵狡黠地眨眨眼睛,说:"不告诉你!"然后一溜烟地跑开了。

他仔细回想奶奶、父皇、母后一向对他和哥哥的态度,这才开始明白頵说的话其实并不单纯是孩子主观臆想出来的理由,很有可能是这几位皇族长辈在商讨立皇储的事时不小心被頵听见了。

怪不得他们看他的目光往往要比看哥哥的柔和得多,在某种程度上甚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