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2(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石奏请神宗采纳新法治国。神宗准奏,遂立制置三司条例司,掌经画邦计,变更旧法,调济天下利权,令王安石总领。王安石随即与心腹吕惠卿、曾布等人酌定新法八条,即:

一、农田水利。派员分行诸路,相度农田水利,垦荒废,浚沟渠,酌量升科,吏民同役,不得隐瞒逃匿。

二、均输,凡州郡上输的官粮,官得徙贵就贱,因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的,得以便宜蓄买。

三、青苗。农民播种青苗时,如无钱播种,由国家借给,令出息二分,待谷熟随夏秋税偿还国家。

四、免役。人民依等级缴纳免役钱于国家,得免劳役,国家将免役钱另募无职业的人充当役夫。

五、市易。京师置市易所,使购不卖的物品于官,或与官物交换,又备资贷与商人,依限纳息还本。

六、方田。以东南西北各千步为一方,计量田地,依地的肥瘠程度而定税五等,人民按税则缴纳。

七、保甲。采古时民兵制度,十家为保,五百家为都保,都保置正副二人,领导保丁贮弓箭,习武艺。

八、保马。设置官马,凡保甲愿养马的,每家得领养一匹,愿养二匹的,听岁一检验,有死病的补偿。

八条新法中前六条称富国之法,后二条称强兵之法。新法一出满朝哗然,反对者中一些是看出了新法在具体实施上的困难,料到最后的效果未必全如设想,另一些则恐新法有损自身利益,都极力反对。苏轼不断上书神宗,于《上皇帝书》及《万言书》中言变法之弊,说"陛下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希望能以较缓和的方式改革,若要变法,也应逐步进行,而非如王安石的变法般急功近利。两朝元老富弼更直接进言说"陛下临御未久,当布德惠,愿二十年口不言兵"。但神宗一味信任王安石,非但不接纳几位重臣之谏,反而于熙宁三年升王安石为同平章事(即任宰相),全面开始实施新法。

朝中保守派重臣纷纷被贬出朝去外地做地方官,例如宰相富弼、直史馆苏轼、检详文字苏辙、枢密使文彦博等。还有一些老臣不肯依附王安石,便请辞归家。剩下一些位轻无权之人虽无遭黜之忧,但也整日度日如年。这其中有个翰林学士庞公,已为官三朝,学识渊博,德高望重,为人也十分稳重,颇受人尊敬。他生性淡泊,向来不甚看重名利,更是从不介入权位之争,虽也不赞同王安石变法,但反应不像富弼、苏轼等人激烈,所以并未遭到罢黜。朝中其余保守派闲时便常聚于其家,谈古论今,不时发发牢骚。

这年岁末,适逢庞公六十大寿,这批臣子遂齐聚庞府为其贺寿。不想王安石得知消息后一时心血来潮,欲前往一探众臣私下交往情形,并伺机拉拢几个,于是也让人备了一份贺礼,携爱子王雱前往庞府。

庞公与众臣见王安石来访均感意外。席间颇感尴尬,有几个活泛点的,便把话题引向王雱,开始夸赞他起来。

王雱字元泽,幼时便已甚为聪颖,读书常过目不忘,年方十五六即著书数万言,二十余岁上便举了进士。王安石一向以子为傲,听了众人的奉承之言心中很是受用,酹须笑道:"小儿王雱虽无才,但好在尚存几分记性,读书只一遍,便能背诵。"

话音未落,只听内室传来一声冷笑,有人朗声道:"谁家儿子读两遍!"

众人闻声望去,但见庞公身后内室珠帘一掀,走出一翩翩佳公子。

此人纤秾合度,施朱太赤,著粉太白,束发加冠,身着锦袍,足登乌靴,手中拿着一把折扇,清秀雅丽,姿容绝美。观者无不惊叹,王雱更是眼前一亮,一扫适才傲然独饮之态度,站起身来。惟庞公皱眉不悦,连道:"胡闹!胡闹!"

那公子向众宾客作揖行礼,道:"庞荻向诸位世伯请安。"

坐在庞公身边的黄庭坚于是笑问:"这可是先生的小公子?果然仪表非凡呀!"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