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86章(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这期节目播出之后反响不错,也许彻底解谜是少了一点神秘感。但是知道这百分百的步骤也许有人能够做到九十九,然而就是欠缺那百分之一不能再现,人们反而更加由心的感到惊叹和敬佩。

徐久照和麻仓土加起来正是那造成奇迹发生的百分之一!

李松岩混在人群里,在昏暗的视野里看着那变换如梦的瓷上光影,眼中满是怨恨。

徐久照抢去了他的麻仓土还不够,竟然还要夺去法国双年展的金奖?凭什么?

那麻仓土本应该是他的,如果是他获得了这样的土料,也一样能够创造出这样的作品!

今年是他所属的画廊重点推广的一年,国际双年展就是他最重要的平台,偏偏冒出来一个《光与影的世界》。

徐久照现在就已经引起了欧洲的热议,他的风头被完全的掩盖过去。

李松岩紧紧的握着拳头,指甲深深的扎入掌心。他看着光影展示结束,重新在明亮灯光照耀下光彩耀人的四条插屏,露出一个冷笑。

这是他一生当中最重要的机会。

他知道,如果这次以他为中心的东方艺术家推广一旦失败,他就会像是一个没有用的物品一样被现在的画廊老板毫不留情的抛弃。

李松岩也知道对于徐久照名声的崛起和他对双年展参展艺术家的冲击,暗自底下有不少的艺术家工作室和画廊都忌惮着徐久照这火热的人气。

他们不肯眼睁睁的看着局势越来越向着徐久照有利的方向发展。那些唱反调的、找茬的、挑刺的,全都是他们暗中挑起。当然这中间也有一些没有利害关系,纯粹是嫉妒心发作、红眼病严重的人搅混水。

李松岩同样也被嫉妒啃噬着内心,只不过他觉得泼脏水、挑起骂战和负面舆论还不够!

这几天报纸网络上围绕着《光与影的世界》暗潮汹涌。吴淼自然能够感受到其中的不对劲,除了加大公关力度和媒体打好交道尽量给徐久照和他的作品正面报道之外,也私底下雇佣网络水军跟对方打对台。

两边掐的不亦乐乎。

法国双年展倒是很乐意看到展览还没有开始热度就被炒了起来。

徐久照的支持者其实并没有吴淼想象当中的少,除了那些亲眼见过四条屏的人之外,还有特拉泽尼辐射出来的徐久照粉丝。其中就包括英国《陶瓷评论》专栏评论人克洛伊·伯蒂和知名收藏家沃伦·哈里森。

这俩人基本上就是反驳派的主力军,词汇倒是用的很优雅文明,不过割人一样疼死人。

克洛伊在文章当中写到:“当我第一次看到徐的作品,是在一个宴会上。那是一只瓷瓶,通体优美,如梦似幻。我直到现在还能够清晰的回忆起那星空下摇曳的荷花,它的姿态优美到好似一位临河而立的清丽少女。我的朋友很直接的就称‘它’是‘她’。”

“那宁静的色彩,温柔而细腻的线条,无不显示创作者情感,展现了一个平和美丽的内心世界。它就好像是正在期待恋爱的青涩少年,可爱到惹人爱怜,不禁想要拥她入怀。那是一件一眼看到就会涌起甜蜜情感的杰出作品!”

“所以,我不能相信竟然有人会认为徐的作品是拼凑出来的。这次我也有幸亲见徐的新作,很明显《光与影》延续了徐细腻精致、清幽雅致的风格特色。我能从这件作品上感受到作者情感上传达给观者夜晚凝望塞纳河时,思绪万千最终宁静而喜悦的变化。而那些会说干巴巴的人,我只会担忧的建议他去看看心理医生。因为很明显他对情感的接收出现了令人遗憾的问题。”

沃伦则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毫不客气的写道:“如果《光与影的世界》都不能够表达《感性:我现在的生活》这个主题,那么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更能够表达我们现在的生活。难道我们现在的生活不正是从一无所有的原始社会进化到现在这样科学便捷吗?”

“它不只是表现了一年四季,日升月落,还进一步的表现了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体现了人文情怀。我想要问问那些觉得跑题的人们,是不是一定要让人帮助他们在题目上加上标点——《光与影,世界!》,才能够正确的理解和看待这件作品?!”

这两个人一站出来驳斥对方的论调,挑刺派的两党就有点吃不住了。他们没有多少论证,只能苍白的来回翻炒那点内容,很快人们就不再对他们感兴趣。

炫技党很快销声匿迹,而跑题党则强撑着继续,只不过所占的版面越来越小。

吴淼见状松了口气,这场乱战对掐总算是过去了。他不敢再耽搁,怕节外生枝,赶紧把四条屏送去了组委会。

国际双年展的组委会已经等候多时了,很顺利的报名签约,把四条屏接收了过去。他们已经准备好了专门设计的展位,灯光可以变换明暗,也安装了轨道灯,可以展现这件神奇作品的光影效果。

双方的交谈很愉快,双年展正希望展会上有这样出众的作品来吸引人们的注意,而吴淼也需要这个平台让自己负责的艺术家有更大的名气。

因为消息的迟滞,以及对外国艺术市场的不关心,欧洲为徐久照作品而掀起的风浪丝毫没有影响到国内。

只不过这种平静没有多久被一个被世界各国转播的新闻短片打破,更是给已经开始降温的欧洲加了一把柴。

尽管有幸存者,然而飞机的失事调查仍然在继续。只不过因为有了见证者,调查进度进行得更加的快了。

澳大利亚新闻台制作了一集幸存者的短片,这其中不光是采访了澳方乘客,同样也饱含中国的乘客。

幸存者当中唯一的空乘组成员空姐梅尔·康纳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毫不犹豫的说:“如果没有蒋忻那么我们所有的人都不可能得救。”

而艾登·霍布斯则说:“尽管我能够为我们找到足够维持生命的食物,没有饮用水却是一个大问题。最终是蒋忻想出了办法解决了它。”

其他的乘客也或多或少的提到了这两点,这让新闻短片不由的把主题倾向了蒋忻。

人们会好奇,蒋忻是什么人?他做了什么拯救了这些人?以此为切入点,蒋忻的履历被展现在了全世界关注的人们。

他是金融系高材生,经营着一家陶瓷公司。

镜头俯瞰着那座幸存者们生存了十九天的海岛,采访记者和摄像师试图还原当时幸存者生活的景象。

他们来到了幸存者们搭建的临时营地,这里还有这篝火的残余痕迹,旁边还留着坐锅用的陶锅。

美女记者一一拿起,向着镜头展示:“这是一个铲子,完全陶质的铲子。我想他们就是用这些工具来煮饭。这边还有盘子,树枝做成的筷子和木叉。”

美女记者踩着隐约的小道,来到了山洞前:“之前的采访,每一位幸存者毫无例外的为我们拿出了他们在岛上生存的这些天所使用的器皿。有的是盘子,有的是碗,也有人保存了一个水杯。我不得不说这是我所知道的过得最舒适的漂流生活,基本的生活用品他们都有了。就算是没有,他们当中也有人能够制造出来。”

美女记者指着被石块封住的山洞:“据说蒋忻就是在这个山洞里边烧造陶器,而海洋考察船所看到的青烟也是从这里飘出来的。让我们看看,里边还有没有东西……”

一阵拨开封堵石块的镜头略过,美女记者皱着鼻子说:“这里边的味道似乎还没有散尽。哦——我看到了什么?这是一个盆子,一个非常大的方盆!”

美女记者惊奇的围绕着这个用几个片状瓷板组成的方盆转了一圈,摄像师也特意的给了一段特写。

“看着这么大的方盆,我只能有一个想法。没错,这应该是一个浴盆!”美女记者惊叹的说:“我想我知道为什么每一个人都要提到蒋忻的贡献。他不仅仅是在危急关头解开了应急滑梯让他们有了附着物,更是在这个一无所有的岛屿上提供了最大的帮助。”

短片继续,当问到他们当中除了蒋忻之外觉得那一个人让他们印象深刻时,所有人又不由异口同声的说:“徐久照!”正是因为他有这一位陶艺师恋人,蒋忻才会掌握这门发挥了巨大作用和提高他们生活品质的技艺。

蒋忻播空接受了采访,他很坦然的说:“其实我的技术不及他的百分之一。陶艺当时只是玩票性的跟着久照学了学,那根本就只是一个游戏。而我之所以能够了解黏土的知识,只是因为我经营了一家高档瓷器公司。”

因为蒋忻本人的要求,涉及到俩人明确恋人关系的地方都给带过,毕竟邹老那边还不知道俩人之间的关系,还等着蒋老爷子亲自去提。

当这条短片播出之后,蒋忻和他的韵文瓷器公司在世界范围彻底出名了。尤其是韵文,好奇打电话来了解产品的人是络绎不绝。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