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6章(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当然,刘备带走的军队和军粮,都是曹操给的。就连被吕布打散的旧部,也是曹操帮助他重新集结的。曹操原本打算把刘备变成张绣,结果反倒增加了一个袁绍,还帮他恢复元气武装起来,岂非赔得太惨?

曹操的谋士们,其实早有警惕。

程昱就曾经提醒曹操:刘备这人颇有雄才大略,还甚得众心,绝不会甘居人下,不如早做打算。

曹操征求郭嘉的意见,郭嘉的看法跟程昱一样:刘备绝非池中物,其谋未可测也。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必须早做安排。

问题在于郭嘉又说,明公提宝剑而兴义兵,为的是除暴安良,靠的是推诚置腹。即便如此,也还怕招不来天下英雄。现在刘备这个英雄走投无路,前来投靠明公,明公却把他杀了,那么,还有谁会愿意追随明公平定天下呢?以一人之患,绝四海之望,这可得想清楚了。

既不能杀,也不能重用和信任,那该怎么办?

也许,郭嘉的主意是软禁。30

不过这并不能肯定。因为此事诸家记载不一,已成为历史上一桩疑案。很可能这件事实在敏感,郭嘉不能说得太明白,曹操也没弄懂郭嘉的意思。于是曹操回答程昱说: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31

曹操决定以诚相待信任刘备。甚至刘备主动请缨到下邳截击袁术,董昭闻讯赶来进行劝阻时,曹操还说:我已经答应他了,不好反悔。直到程昱和郭嘉指出,借兵就说明刘备有异心,曹操才恍然大悟,但已追悔莫及。32

无疑,这是曹操一生中所犯最大的错误。正是由于这个错误,中国历史上才有了一段插曲:三国。

这就奇怪了。

是啊,曹操为什么要如此善待刘备?他到底看重刘备什么?地位吗?名气吗?实力吗?好像都不是。

没错,刘备号称宗室,据说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然而从汉景帝到汉献帝,血缘关系何其疏远可疑,“皇叔”身份更是罗贯中编出来的。刘备本人则“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哪有凤子龙孙的待遇?

刘备也没有多大的名气,袁术就曾经极为不屑地对吕布说,我袁术生年以来,就没听说过天下有刘备。北海相孔融被黄巾军包围,派太史慈向平原相刘备求援,刘备也又惊又喜地说:孔北海也知道天下有刘备?马上派出三千救兵。可见当时刘备无名,又很希望有名。33

没有名气的刘备也没有根据地,好不容易有了地盘又会很快失去,只能东奔西走地寄人篱下,反复无常地投靠他人,以至于五易其主,四失妻子,半生颠沛流离。34

然而袁绍、刘表、陶谦、孔融等人,却都认为刘备是英雄。徐州牧陶谦临死前以州相托,刘备不敢当,建议让给袁术。孔融却说,袁公路他们家的“四世三公”早就是死人(冢中枯骨),何必介意?35

不把刘备放在眼里的,只有一个袁术。

曹操则不但一眼看出刘备是英雄,而且认为普天之下只有自己和刘备才是。有一次,曹操请刘备吃饭,竟然不紧不慢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这话真是如雷贯耳。何况曹操还说“本初(袁绍)之徒,不足数也”,刘备当场吓得掉了餐刀和筷子。36

后来刘备的叛逃,则被解释为与此相关。据说,当时车骑将军董承声称亲受献帝藏在衣带里的诏书,密谋发动政变消灭曹操。刘备跟曹操吃了那顿饭以后,也积极与董承联系。因此一到下邳,便公开举起反曹大旗。

但,此说破绽百出。

首先,衣带诏就未必确有其事,董承他们也只是声称密受而已,并无实据。其次,刘备公开反曹,等于暴露了他们的秘密,则置皇帝与董承等人于何地?

因此,这仍是一桩疑案。37

不过刘备是英雄,却毋庸置疑。唯其如此,关羽、张飞和赵云,才会跟他一见如故,对他忠贞不渝;诸葛亮也才会放弃曹操、孙权和刘表,效忠一无所有的刘备。

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都看得出来的,曹操也不会看不出来。只不过,刘备这英雄并没有用武之地;而一个没有用武之地的英雄,是用不着过于防范的,不如等到师出有名的时候再来收拾。

也许吧,也许。

因此,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曹操在与袁绍决战之前便调兵遣将,征讨刘备。诸将提醒说:与明公争夺天下的可是袁绍啊!曹操却说:刘备才是人杰,不能养虎遗患;袁绍志大才疏,反倒不足为虑。38

这一仗打得刘备狼狈不堪。他甚至一看见曹操的旗帜便吓得掉头就跑,全然不顾手下的死活。结果,老婆孩子统统做了俘虏,就连关羽也投降了。39

被曹操打败的刘备只好去投靠袁绍,袁绍则出城二百里相迎。他没能诱降张绣,却得到了刘备,而且刘备还是从曹操那里出走的,袁绍真是喜出望外。

只不过他没想到,刘备既然能够背叛曹操,同样也会从他那里叛逃。40

袁绍怎么可能真正了解刘备?

他想的也只有一件事:尽快消灭曹操。

这并不奇怪。到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底,杨奉已灭,吕布已亡,袁术已死,张绣已降,刘表宣布中立,孙策保守东方。局势变得十分明朗:袁绍与曹操两雄不并立。双方都把对方看作了项羽,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于是,袁绍不顾部分谋士的反对和劝阻,公开发表讨曹檄文,悍然发动了意在剿灭曹操的战争。41

曹操也立即北上迎敌,并把自己的大本营设在了官渡。同时,他派遣东郡太守刘延驻军白马(今河南滑县东),益寿亭侯于禁驻守延津(今河南延津北),与袁绍的军队隔河相向,摆开了决战的态势。

官渡之战即将打响。

官渡之战

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

强大的一方是袁绍。这位当年的关东联军盟主,已经消灭了盘踞在北方的公孙瓒,拥有了冀、青、并、幽四州之地,等于占有了大半个北部中国,可谓人多势众,兵强马壮,完全可以不把曹操放在眼里。

曹操则可怜得多。他所拥有的,除了敌人就只剩下皇帝。然而这位大汉天子却地无一垄,军无一卒,钱无一文。何况袁绍要消灭曹操,又哪里需要天子批准?

因此,不但士族地主阶级把赌注押在袁绍身上,就连某些不是士族的人也都看好袁绍,不看好曹操。于是董承政变,刘备叛逃,豫州多处骚乱,徐州郡县降袁,刘表暗中策反,孙策图谋偷袭,仅因为自己被刺未能得逞。42

名士领袖孔融则在许都风言风语大放厥词,散布袁绍不可战胜的言论,曹操差不多就是四面楚歌。如果不是荀彧等人坚决支持,他未必顶得住。43

事实上战争进行得非常艰难。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袁绍军至黎阳,兵分两路攻击白马和延津。此战虽以曹操获胜告终,但曹操深知自己的实力不如袁绍,因此放弃白马和延津,全军退回官渡,以避其锋芒。

七月,袁绍军进阳武(今河南原阳)。八月,袁军又逼近官渡,沿沙丘安营扎寨,东西绵延数十里。曹操无路可退,便也扎营相向,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这时,袁绍军号称十数万众,曹操则“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他自己也心力交瘁。九月的一天,曹操见运粮的士卒疲于奔命,竟脱口而出说:再过十五天,我一定为你们拿下袁绍,再也不让你们这样千辛万苦!44

实际上,曹操是不想再打,他实在坚持不住了。远在许都的荀彧却来信说,袁绍倾巢而出,孤注一掷,这是铁了心要跟明公决一死战啊!如果不能战而胜之,就一定会被消灭干净,绝不可能有第三条路。

因此荀彧说:曹公呀曹公,成败在此一举!45

支持曹操的还有贾诩。贾诩对曹操说,明公的智慧超过袁绍,勇敢超过袁绍,用人超过袁绍,决断超过袁绍,唯一的问题是总想万无一失。其实,只要抓住机遇,一鼓作气,片刻工夫就可以大功告成。46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