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6章(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看着自信满满的妹妹,杜如峰咽下了再想给妹妹泼冷水,让她冷静对待她自己赚钱的话。算了,到时候看看效果再说吧,说不定妹妹真能创造奇迹呢。

兄妹两个统一好说法,杜如峰又叮嘱妹妹她看到未来的一些事千万不要对亲人以外的人讲,就各自忙去了。

☆、第10章 买房

没到中午,陈松枝就一脸喜色地回来了。

她去弟弟家借钱,没想到一向吝啬的弟弟这次竟然也借了她一千五。中午她高兴地拌了些面,用自家的手摇轧面条机切了细细的面条,再用鸡蛋掺着洋葱炒了菜,做了焖面条。

一般为了省油,家里平时都做汤面条的,再不济做捞面条,也只是用一点油,饭菜根本就不香。饶是陈松枝一向手艺好,可清汤煮青菜配面条,吃起来也没滋没味。

而这次,她竟然焖了面条,还是炒了鸡蛋做的,这得用平日好几次的油量了。家里的油是自己榨的菜籽油,不像后世超市里卖的油经过无数次沉淀过滤,家里榨的油比较浑浊,会起泡沫,颜色也黄。焖的面条出来也黄灿灿的,有点类似热干面的颜色,但味道十分好。

就连饭量小的杜如蒿,也吃了两大碗。陈松枝见状哈哈大笑,难得打趣儿女,“怪不得人家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再这样吃下去,我们家就要破产了!”说完又问杜如蒿一句,“你头怎么样了?”

其实脑袋上顶个包,现在还没完全消下去,能没事吗?不过杜如蒿为了让家人安心,还是装作没事人一样道:“放心吧,妈,完全没事!”

笑呵呵说完,也打趣妈妈,“看您满脸喜色,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您捡了多少钱呢,谁知道是借了钱还高兴成这样!”

咳,陈松枝咳嗽一声,这才说:“你舅家离我们家近,往常都来咱们家拔菜吃,没想到这次竟然大出血,我是为了这事高兴。”弟弟太给面子了,这让陈松枝有些扬眉吐气的感觉。

杜如蒿想,其实,舅舅和妗子原来所作的远不只妈妈说的这些。逢年过节妈妈去看他们,他们却很少来自己家,来了也是空手。至于过年给小孩的红包,从杜如蒿有记忆起,就没收到过。

就像自己村有庙会的时候,亲戚们都带着礼品来自己家,舅舅和妗子每次来都得很早,妗子帮着做饭,舅舅帮着招待客人,礼品是不要想了。不但如此,庙会见的礼品多,他们走的时候还会带走一些。长年如此,以自己爸爸为人的厚道,也会偶尔有几句怨言。

杜如蒿知道,这都是穷惹得祸。反正自己家爸爸好歹比别人多些收入,条件比村里的其他人还是强不少。家里也不缺少那点东西,舅舅干脆就不买了。可前世爸爸受伤,主动伸出援手的就有舅舅。所以,人真是不能用平日的举止来衡量的,真遇到事的时候,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心如何。

见妈妈这么高兴,杜如蒿就说:“舅跟你亲呗,就像我和哥哥,那是打断骨头连着筋。”

“嗯,妈就你们兄妹两个,你们以后可得互相支撑,可不能像咱们村里的有些人那样,为了一点钱连兄妹情都不顾了。”

两兄妹相视一眼,虽然他们自己肯定不会那样,可还乖乖听训并向妈妈做了保证。

吃完午饭陈松枝喂猪食时喂得特别多,大把的糠像不要钱似的都倒进了猪槽。

杜如蒿奇怪地问她,被陈松枝白了一眼,“我上午联系了一个收猪的,说是下午来收。有些人卖猪前还向猪身体里注水,咱们不干那样的缺德事。可现在多喂它一点,哪怕喂两斤涨一斤肉也值了啊。”

吃过午饭,陈松枝联系的收猪的人来了,是一行三个壮年男子。三个人穿着胶鞋进了猪圈,其中两个人好不容易按着了猪,一人用了木棍橇开猪嘴看看没问题,才用绳子捆上秤了体重。

那头猪可能也觉得自己的命运堪忧,声音凄厉不停地叫。杜如蒿想,怪不得人家说叫得像杀猪得似的,确实叫得难听。不过,猪啊猪,你安心地去吧,我们也是没办法,养你就是为了此时啊。

下午的时候杜石林也回来了,带来了刘根山借他们钱的消息。然后杜石林夫妇拿着借来的钱和存折,去乡里储蓄所把钱全存在了一个存折里。看着定期没到期损失的利息,把陈松枝心疼得不行,这可都是钱啊。

存好钱,杜石林要带着存折走,陈松枝不让,说下午不安全,害怕钱被偷了,又拉着他回了家。

看两个回来杜如蒿还奇怪,自己爸不是说存好钱就去县城交款,怎么又回来了?

杜石林面对女儿的疑问有些无奈,“还不是你妈,怕在路上存折被人摸走,非让我回来,说要在我的衣服里面再缝个口袋。”

杜如蒿听得这话笑了,“妈,小偷偷走存折也没用,他没有身份证又取不出来钱,这得是本人拿着身份证才行的。”

“反正如果丢了不也很麻烦嘛,这么大一笔钱,还是我在衣服里面缝个兜安全,放外面不保险。”

说着,她就拿了一条杜石林的裤头,找了块密实的布,比着存折的大小缝了个口袋,把存折装进去后又用线从外面缝上了,只留了个手指宽的口子。

看她这样,杜如蒿忍不住道:“这样你到时候让我爸怎么掏出来啊!”

“我都跟你爸说过了,让他去了县城先找个厕所把存折拿出来,再攒在手里不松手,这样就不怕被偷了。”想了想,陈松枝还是不放心,“算了,这么大的事,我还是跟你爸一块去吧,两个人更保险。”

直到晚饭的时候,陈松枝想到那没了的利息,还忍不住说:“可惜死了,我存的定期,提前取了只算活期的利息,那笔利息不少呢,等于一头大肥猪没了。”

不管陈松枝说什么,杜如蒿都一直乖巧地点头。连以往听着觉得妈妈没见识的话,也只是微微笑。见识,见得多了就会有识,可妈妈的爱却只这一份。这让陈松枝只叹女儿就是懂事了,不像以往觉得自己说得不对就反驳。

第二天,陈松枝又是早早起床做好了饭,吃完吩咐兄妹两人看家,就催着杜石林出发了。

送走父母,杜如蒿拿出自己的课本,十几年没摸了,好多知识她都忘记了,现在不复习,别到开学的时候成绩差得太多。

好在曾经学过的东西还是有些记忆,她准备从高一上半学期的开始,一个章节一个章节细抠。好在她一向细心,高一做过的卷子也没丢,看完一个章节的内容,她就拿出卷子再做一遍找找感觉,看哪一个知识点学得差。

杜如蒿已经决定,到时候分科她就报文科算了,去上大学也只是圆她的一个梦,去感受下大学的氛围。但以后她人生的重心,还是放在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上来。这个她上辈子已做过,也知道路要如何走,这次有着以往的经验,必然会走得更轻松。

现在的h省的高考还是3+2考试,文科只考语数外+历史和政治,其他科目在高二的时候过了会考就行。会考题目简单,她记得好像按100分制算的话,考过70就算过关。这样那些科目就不用费太大力气。历史和政治又多是记忆性的东西,她现在主要把数学、英语复习复习就行。

兄妹两人一人占据一个桌子,各自默默学习。杜如蒿学了有一个多小时,觉得有些找到了感觉。她的视力经过艰苦的学习,现在还有1.2,堪称奇迹。她听多了戴眼镜人的痛苦,自然不希望自己的视力遭到破坏。就把书放下,站在院子门口向远处望。

院子外的空地上绿树成荫,是爸爸在自己小时候栽的桐树,现在已亭亭如盖。有一棵上面鸟还做了窝,时而有小鸟欢快地鸣叫。

想到近视的哥哥,杜如蒿索性叫道:“哥,你也别看书了,出来休息会儿眼睛再学。”

杜如峰也走出来,和妹妹一同在院子外活动。他指着厢房边的一棵枣树道:“好好,你还记不记得,小时候妈妈怕你上平房把梯子搬走,你经常顺着这棵枣树向上爬。”

“怎么不记得?有一次春天我还做过傻事。那时候枣花开了,成群的蜜蜂都来采蜜。我想着书上说了蜜蜂蜇了人会死,但我想用树叶包着再捏它,大概它就不会蜇了。就真的拿了枣树叶去捏蜜蜂,没想到一样被蜇,疼得我还哭了。”

“你后来还后悔伤害了蜜蜂,害它丧失了生命,说要给它建个坟以作纪念。”杜如峰想到妹妹的趣事也不禁莞尔。

还有这种事?没想到那时候自己还有这样的稚子情怀。年代太远,这个杜如蒿倒不记得了。后面她艰难度日,就是回想往事,也多是从爸爸摔倒那天开始,连梦里也是这个。小时候的记忆都模糊了,有时候她都觉得幼时的生活倒更像个美好的梦。

兄妹两人又说笑几句,回头又各自用功去了。

晚上陈松枝一个人回来了,说是杜石林这段找了个保安的工作,一个月300块钱,现在已经回去上班了。

“你们不知道那楼房,都有七层高呢,比刘根山家的高多了。”回来后陈松枝就开始跟儿女炫耀,没想到有一天她竟然也将要住进城里的高楼里边,这可是村子里的头一份。虽然借了些钱,也无损她的好心情。

“楼都盖起来了?”杜如蒿惊喜地问。还以为正在建才收钱,后世的房子可都是这样的,有了地皮画了图纸就开始卖房了,拿着收到的房款再开始盖。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