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5章(2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有句话叫“天高皇帝远”,有个词叫“父母官”,这些描述,当然不是凭空来的。实际上,皇帝对地方细节方面的掌控,确实不强。这也是许多皇帝明知道朝中谁忠谁奸,甚至已经拿捏好了证据,却仍旧不敢轻举妄动的原因。

这 个时代信息传递极为落后,皇帝高居皇宫之中,就算是自己眼皮子底下的京城中的消息,在有人有意欺瞒下,也处于盲聋的状态,更别说外地的消息。外地的官员考 核,所看的一是几年一次进京的自我述职——这个一般皇帝是不会认真听的;二是当地的税收;三是密探的消息以及当地是否平稳;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则是上司或 者京城官员的推荐。这一条条的,看着就知道有很大水分。就算是皇帝对朝中掌控能力再强,掌控的也不过是国家大事政策的颁布,以及军权。若是一些重要且繁华 的地方的治理状况,皇帝可能还派有探子查探一二,其余大部分地方,皇帝是根本不知道治理情况如何的。

而派遣外地的官员也想升官、 也想在皇帝面前弄个好印象,就算不能当个京官,好歹去个底子好的地方,又轻松又有油水。所以外地的官员大多都是和京城中的官员有联系的,即使清官好官也不 会例外,只是圈子不同而已。皇帝所能做的,就是把握源头。只要源头的京城大官掌握在自己手心,外地的官员再怎么,也出不了大乱子。

而若是皇帝自己把握不住那源头,那源头下的地方,就等于基本上失去了控制权。

就 像如今水靖虽然已经登记,但是忠勇亲王在金陵经营多年,甚至将手脚伸到了江南一代,整个王朝的粮仓之中。水靖虽然看着忧心,却也有心无力。他很明白,即使 找到那些地方官的把柄,将人换下来,但换上去的人选是否忠心且先不说,就算是自己的人,也难以在金陵呆下去——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不过如此。

因此水靖还真不能拿忠勇亲王怎么样。不但不能处置他,还得在明面上捧着他,安他的心。不然这人要是心里一横,不顾国家安稳,做出一些鱼死网破的事,水靖也会很头疼的。

不 过虽说控制不住源头,下面会乱,反过来,处理好下面,摘掉所有根系,上面的大树就可以轻而易举搬动了。水靖在未登基之前,已经潜移默化的在地方培养自己的 势力,而水珏上一次出京,也沿路埋下了许多种子。现在条件成熟,她再次出京,给种子浇水施肥,督促它们发芽长大。等种子开花结果,这金陵也就不受忠勇亲王 的掌控了。

水珏保守估计了一下,最多三四年的时间,甄家和金陵四大家族对金陵的控制,就会被瓦解掉。到时候,忠勇亲王就是砧板上的鱼,任人处置了。

只 是令水珏没想到的是,她看中的男人比她想象中的还要厉害,居然已经控制住金陵大半商业往来,并且笼络不少中立勋贵与根基不稳的新贵。因着柳理年纪小,并未 参与到夺嫡的漩涡,等他显山露水,忠勇亲王注意到他,想要拉拢的时候,海晏帝又已经登基。因此他不属于任何皇子的势力,自然也不会被甄家忌惮——毕竟甄家 本来就以官场为主,金陵的商业本就是其他商人瓜分,现今不过是整合了而已。而官场中人,向来看不起商场中人。若不是柳理有勋爵在身,又有举人的功名,恐怕 忠勇亲王还不会注意到他。

但水珏可不是这种迂腐的人。在她原来的国家,商业可是立国的命脉之一。为了获得更多财富,水珏连连征 战,打开附近国家的大门,让自己国家的商品能够倾销出去。婧国的国力比水珏这一世的国家要强大许多,也已经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治国理念,以稳固统治。其中之 一就是重视商业。婧国先祖本来就是大商人发家,自然不可能歧视商人。而她多年的从商经验发现,越是商业来往紧密的地方,就越统一。比如甲乙两地,若是两地 都产吃穿,那么有人有分裂之一,便可分割甲地和乙地,在其中之一占地为王。但若甲乙两地商业来往紧密,导致甲地擅产粮便只种粮,乙地擅织布便只织布,各自 用最便宜的东西交换相对而言不怎么便宜的东西,若有人想要占地为王,就只能占领两地,不然就缺吃或者缺穿。

更重要的是,两地商业来往紧密之后,人员也会来往紧密,社会风俗就渐渐趋同,形成认同感,渐渐会认为是一个地方的人。许多村落扩展成大城镇,就是这么来的。

因着这个发现,婧国才会越来越稳固,疆域越来越广,却辖内少有叛乱,连收复的异族之地也会很快融为一体。

水 珏将此举和水靖讨论后,水靖眼前一亮,十分赞同。想当皇帝的人,大部分都想当一个名垂千古的皇帝。而这种人,往往是不怎么“守前人规矩”的。况且本朝虽说 有过重农抑商的举措,但对商人并无太大歧视,在法令上也并没有特殊歧视的待遇,比起前朝商人不得为官等法令,显得宽和许多。那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就 是被封了爵授了官的皇商。而本朝开国皇帝也看到了海外贸易带来的巨大财富,海外贸易一直持以鼓励态度。

太上皇也非常重视这一块,也是水珏“无意间”带来的忠勇亲王一脉私吞鼓励海外贸易的资金,隶属朝廷的皇商多年未曾真正出海,导致太上皇一直对海外信息的了解为虚假这件事,让太上皇下定了将忠勇亲王排除在皇位继承之外的决心。

若是忠勇亲王知道自己这么早就被排除在外,一定会气得呕血。

不 过太上皇的心思也好理解。作为皇帝,多疑或者寡义,甚至小事情上暴虐,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国家大事上要看得准、拿得稳。海外贸易不仅是国库重要来源之 一,对海外诸国的警惕也是立国的根本。要知道,前朝的时候有个邻国曾经是横跨广袤地区的超级帝国,若不是后方内乱,估计都打到这边的土地了。而那帝国虽说 在本朝开国时渐渐衰弱,但“海外有强国”这种理念,已经深深的植入了当朝统治者的心中。要知道本国也曾经是弱国,后来渐渐崛起。那么现在看着虚弱的海外诸 国,会不会也崛起到威胁到本国统治的程度?

若到了那种时候,就不是改朝换代,而是国破家亡,甚至民族灭绝的危机了。

当统治者的,心要够宽够广,目光要长远。忠顺亲王只专注于眼前的利益,却缺乏长远的目光,让太上皇很是失望。

你 吞河道的银子、吞盐政的银子、去贪污受贿,大不了是为害一方百姓,若要补救,其实也挺简单。甚至河道年年泛滥,沿岸百姓更多的也是骂老天爷——堤岸挡不住 洪水,不是常有的事?但是海上的银子却不一样。要探听海外的消息本就难,而海外的消息又非常重要。断了这条路,就相当于闭关锁国,若到了夜郎自大的程度, 那就离灭国不远了。

若是本朝子孙不争气导致改朝换代,史书上最多记一笔朝代的兴衰;若是国家亡在本朝子孙手中,那么这一个姓氏的人都会被钉在耻辱柱上。

前朝之所以灭亡的那么快,不就是被邻国威胁,差点灭国吗?

被那肤色发色瞳色完全不同的异族人统治,就算是山村野夫,也知道是民族危机了。

本朝既然看着这个教训建立起来,自然不会走同样的歧路。

不过这些事都是后话,是在水靖完全掌握皇帝的权力之后,才会着手做的事。现在最重要的是怎么把忠勇亲王的钉子全部拔起来。

前面说到柳理在商业上的天赋十分出色,几乎已经掌控了金陵大半商业往来。在水珏看来,只要上面有人支持柳理不倒,那么金陵落入自己手中,也不远了。君不见江南权力最大的其实是盐商,若不取得盐商支持,那江南的大小官员根本坐不稳吗?

当然,盐商是水珏之后会解决的人了。江南这一块宝地,肯定得牢牢把握在手心才是。

说实话,柳理这种天赋和这么高调的举措,若他没有事先和水珏有往来,又立刻和水靖联系效忠,恐怕就算之后投靠新君,新君也用的不安稳。当君主的,只能说能压抑自己的疑心,但绝对都有疑心的。

不过水靖已经深深了解了柳理是个怎样的人,所以无奈就大于怀疑了。对于水靖而言,柳理既然一门心思想要娶(嫁)自己妹妹,那么就相当于是自家人,犯不上怀疑了。

所以说,柳理确实是个厉害的人,显然这个他也算准了的,不然也不会在柳家尚且无一人有实职的背景下,揽这么大的饼子在怀里了。

不然就像如今,柳府占据的利益已经得到一些人的主意,那些抢夺的或者是拉拢的,就接二连三的来了。若是柳理真的朝中无人,那么也就只能被逼无奈的割让利益,甚至站在别人的船上以保全自己了。

不 过甄家的拉拢还算是比较缓和,毕竟现在不同以往,新君已经继位,那忠勇亲王只要不造反,就永远最多是个亲王,所以处事上,也就低调许多。这次拉拢柳理,甄 家就想以联姻的形势。在甄家看来,柳理有爵位有钱财有功名,就差朝中的实权。而忠勇亲王虽然如今闲散在家,但在朝中经营那么多年,其党羽中握有实权的大官 数不胜数,就单单在金陵,那些官员也几乎全听甄家和四大家族的,这门亲事实在是天造地设,柳理没理由不答应。

不过柳理也有充足的 理由,他父亲才死了一年多,这守孝三年虽然有人不遵守,但有人要遵守,你总不能说不让别人遵守?柳理还不是什么无能的纨绔子弟,人家是正儿八经饱读圣贤书 的举人老爷,将来是准备科举入朝为官的,怎么可能给人留下把柄?这守孝期间不议亲,就算是皇帝,都得让道,更别说甄家了。

柳理虽 说已经没了近亲,但远方的亲戚长辈也是有的。虽说这些亲戚长辈都被柳理整治的不敢向柳府伸手,甚至连端着长辈的架子的资格都不够,但帮忙说亲总是可以的。 但柳理把孝期这事抬出来,他们也哑口无言。蹦跶的最厉害的人,还被柳理扔了出去,那罪名就是柳理还在孝期,这人就牵了媒婆来说要给柳理说亲。这说的人家还 没出口,就被柳理打了出去,那媒婆还被绑了送官。

这在孝期的时候上门说亲,那媒婆也是触犯了条例,是会挨板子的。且不说挨板子,那媒婆一家的名声都臭了,甚至她说过的人家都面上无关,心底都恨死她了。

甄 家这计谋还只是试探一下柳理的口风,自己还没露出风声,就被掐灭了。不过甄家倒是不生气,反而挺欣赏柳理的。他们也确实是贵人多忘事,都忘记柳府那个死了 的老爷了——毕竟那时候柳家他们完全看不上,连丧礼都没派人上门送个礼什么的。现在被提醒后才想起来,觉得柳理确实是孝顺,那圣贤书不是白读的。

就 算是利益联姻,甄家也希望找个能干有才华又有品德的女婿不是?所以甄家就更中意柳理了。恰巧甄家宗族中又有适龄的女子,虽说父母身份低了些,既没有爵位也 没有官职,就白身一个,但站在甄家的大船上,代表的又是甄家的联姻,那女子本身又是嫡女,在甄家看来,也是般配的。

于是正面上走 不通,甄家就想着在暗地里定下。在甄家看来,柳理对柳家老爷不可能有多深的感情,所谓守孝,也不过是礼仪和孝道上所必须的。所以虽说不可明面上议亲,但私 下定下来也是可以的。在其他人家中,这也是常见的事。孝期中不议亲不成亲是理所当然,但好的媳妇或者女婿总是需要精挑细选的,在孝期中,他们也是会相看 的。只是说看中之后,会在孝期之后举行议亲和成亲的仪式罢了。

甄家瞧着柳家似乎没有一个可以为柳理做主的人,便琢磨着直接从柳理 入手,把这事透露给他,然后私下把这事定下来,最好交换个什么信物之类。至于这件事会对甄家女子名誉有损什么的,甄家是不在意的。在他们看来,自家肯定是 会和柳理结亲,而柳理又不可能拿出去乱说,自然是无碍的。就算柳理反悔,他们也可以拿出信物逼迫,说是柳家老爷还在世的时候定下来的。金陵是忠勇亲王的天 下,这件事,还不是甄家说了算。

只是柳理滑不溜秋的,以准备科举为借口,拒了所有的邀请帖子。唯一出门的事就是忠顺亲王的邀请,而忠顺亲王明摆着是和新君一道的,甄家还是有些顾忌,所以一直没找到机会和柳理私下交谈。

甄 家是霸道惯了,这么一来二往的也觉得烦了。他们想着,柳理只是个有些钱的落魄勋贵世家,本就不需要他们多在意,若不是看中柳理的才干,才不会屈尊将甄家女 子嫁给柳理。所以甄家就想着,也不用事先知会了,他们直接动手得了。比如直接拿了柳理的贴身物事,在柳理寻找的时候表明是甄家的小姐意外得了,然后顺理成 章的让两人认识,成就一段好事。

甄家想来想去,觉得这办法实在是不错。首先柳理的东西是“自己丢了”,而甄家小姐是“从别人手中 买的”,算不上甄家小姐品德不端,只能说是机缘巧合,姻缘注定。但甄家小姐拿了陌生男人的东西,即使是无意间,那也是对闺名有些影响的,甄家顺理成章的显 露出结亲的意思,就再自然不过了。

看,甄家也是被逼的啊。他们也是为甄家女子的名声着想啊。所以柳理就算没看上那甄家小姐,为了 不得罪甄家,也只得咬了牙把这门亲事应了。谁让他就马马虎虎的把贴身的东西丢了,又被人卖给了人家清清白白的官家小姐呢?你不娶人家,岂不是白白结下仇 怨?柳理可是要走科举入朝为官振兴柳家的人,怎么会得罪朝中权贵?

看,说的这么冠冕堂皇,其实也不过是以权压人罢了。至于甄家小 姐被强塞给柳理之后过得好不好,甄家当然是不管的。在他们看来,甄家在,那么甄家小姐的日子明面上看着肯定是风光的。至于丈夫喜不喜欢那不重要。哪个官宦 子弟没几个喜欢的通房丫头?大不了到时候跟柳理说一声,成亲前几年不扶姨娘就成。甄家这么有权有势,这个面子,柳理肯定是会买的。

打 定了这个主意,甄家自然就去收买人去了。柳家的下人是肯定要收买的——这不难,柳理毕竟掌家没多久,年纪又不大对,家中又没有女主人,对家中内务总是有欠 缺的。而忠顺亲王伺候的那一堆人中,也是要收买几个的。反正他们算计的不是忠顺亲王,又只是让那些人行个方便,连目的都没说。那些粗使下人们油水本就少, 有些油水可赚,肯定是愿意的。

甄家的主意打的好,却不知道水珏和柳理对下人的管理,远比他们想象中的严格多了。柳理何种手段水珏 不知,但她自己对下人们下的命令是,只要有人塞钱想要办事,钱一律收走,然后将事情禀报,水珏自会安排人“把事办妥当”。因此塞钱的人会发现,他们要求那 些下人们所做的事样样都做到了,但是没有一件事达到他们预期目的的。比如一公子塞了重金想要一睹常瑞公主芳容。经过多次推脱,终于有人在重金之下被打动, 告诉了那公子常瑞公主常去的地方,让那公子早早前去等待。只是那公子翘首以盼,终于窥见那公主侍女的衣袂,就被人发现了,被客客气气的请了出去,从此之后 再也没能陪伴忠顺亲王游玩。

当然,那些塞钱的人都知道下人能做到的事并不多,其他的都靠自己的运气。所以要求被达成,目的没被达成,也只是感叹这宫里出来的人规矩严格,连点可钻的空子都没有罢了。他们绝对想不到,那得到钱的下人,一掉头就把事告诉了常瑞公主。

所 以水珏很快就知道了甄家塞钱的消息。她刚得知的时候还纳闷了一下。那甄家也狡猾,只是让伺候的人在某一时刻略过某处地方而已。水珏本以为那甄家又要算计自 己,但那地方是前院,自己不会前去。而前院是忠顺亲王宴请的地方,中途也会给陪伴的公子哥们小憩。水珏猜测,可能是甄家想算计某位公子?

水 珏自不会让这种算计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发生,不然出了事,忠顺亲王也要背些名声,说不准还会有人借此编排她哥,毕竟忠顺亲王是她哥派下来“巡视”的。所以水 珏让下人收了银子应了要求后,后另外派了人监视那一处地方。果不其然,就有人不胜酒力睡在了那厢房客房之中,那人正是柳理。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